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课标要求】1.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2.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问题导学】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历史任务2.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3.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4.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特征5.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7.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8.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9.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意义10.中国八大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判断11.探索时期取得的成就、结论和意义【体系构建】【必备知识】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背景(1)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罗网,取得日新月异进步时,中国仍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2)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2.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3.艰难探索(1)历程:①阶级: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清末新政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②形式: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2)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3)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①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是要把中国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不允许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打压民族资产阶级。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过程1.开端:五四运动(1)特点: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2)意义: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2.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2.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3.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4. 四个阶段: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5.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争和解放战争,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党的组织是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6. 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7.体现特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1)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2)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3)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8.发展趋势: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9.胜利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辞旧”的角度看)(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从“迎新”的角度看)(3)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从“国际”的角度看)三、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p251.原因: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指导。2.过程: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列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3.内涵:(附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和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4.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形成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理论基石2.意义: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一、过渡时期1.时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1949年-19562.原因:(1)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角度看(补充)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公有制生产关系不可能直接在私有制条件下产生和发展,只有先推翻旧政权,建立人民的政权,才能在这个政权保护下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2)必然性:①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②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③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4.胜利标志: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5.意义:(1)从中国发展来看:①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②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③社会秩序更加稳定④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2) 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交革。6.地位: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必然性: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做出的决定性的选择。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二次结合: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1)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2)宏观指导: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方向引领:中共八大,1956年9月(1)贡献:为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2)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対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対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成就: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方面)②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农业方面)③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基础设施方面)④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科教方面)(2)意义: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②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4.曲折: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5.艰辛探索的意义: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附加整合知识:三个历史时期的评价:(一)经历三个时期,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三)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难点突破】1.近代中国探索复兴道路的过程及结论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4.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意义5.探索时期取得的成就、结论和意义6.论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原因【经典例题】1.中国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尽管经历过严重曲折,但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最大的经济建设成就当属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定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如工业生产能力有巨大飞跃,钢产量从1949年的16万吨发展到1976年的2046万吨。发电量从1949年的43亿度发展到1976年的2031亿度。原油产量从1949年的12万吨发展到1976年的8716万吨。原煤产量从1949年的3200万吨发展到1976年的4.83亿吨。汽车产量以1955年的100辆发展到1976年的13.52万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经体系的建立,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1)请全面概括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2)结合材料,分析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巨大经济建设成就的原因。2.近代以来,为了救亡图存、强国富民,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寻找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进行了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探索和奋斗。但是,他们的努力都失败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一化三改”的总路线,至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社会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论证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当堂达标】1.红色文化主题游——“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示意图重走“进京赶考之路”,是追忆也是洗礼,其意义在于( )①感受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的开启②感悟共产党人“赶考”的清醒与坚定③了解生产关系的根本性改变④不忘初心,汲取前行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 )①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这一百年,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一系列大事。下列大事与其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①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③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5.“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谱新章。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今朝如此辉煌,赖党政国策指方向。”透过这首《沁园春·国庆》,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③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中华民族迎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④实现中国梦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中学生小王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他看到了中国近代的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了解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根据他参观的内容,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有( )①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②西方列强的入侵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③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④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八大的胜利召开( )A.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B.开启了我国聚精会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C.意味着党将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D.实现了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到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变8.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这一探索历程可见( )①实现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②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最高理想③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有其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④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毛泽东曾说过,1950年到1957年,基本上可以说是抄的……这个抄是必要的,等于写字一样,历来写字讲究临帖,你不临帖怎么行呢?……临帖之后,你就要脱离那个帖,自己独立写字嘛!这里的“独立写字”是指( )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B.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D.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0.1956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意义在于( )①彻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②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④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整,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和世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使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建立起来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③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新的历史纪元④是中华民族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第一批“解放”牌载重汽车驶下装配线;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上海大祥绸布商店挂上了公司合营的招牌。”这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在( )①剥削阶级被消灭,劳动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标志着中华民族站在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近日,《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英文版面向海内外发行。该书英文版的出版发行,为国外读者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提供了权威读本,系统反映了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①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②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实现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在全国政协收藏的一幅油画里,一个农民正小心翼翼地将落掉的豆子捡起,神态专注而认真;临近的拄拐老者,边走边瞧着手中举起的豆子,颤巍巍地走向选举的地方……这些根据彦涵经典木刻版画《豆选》再现的场景,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农村豆选时的场面。版画中所描绘的场景,最适合用于说明以下主题( ) A.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B.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C.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早期实践D.发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协商民主15.某班同学以“社会主义为什么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为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两则图片。根据上述资料,可以推断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具有历史必然性B.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经过“一化三改”,中华民族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D.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道路是正确的参考答案【经典例题】1.(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2)①从根本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优势初步展现。③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④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⑤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高涨,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新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分析】背景素材: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成就考点考查: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社会主义探索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全面概括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属于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应注意结合材料提取信息。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关键词①:最大的经济建设成就当属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可联系工业方面的成就。关键词②:钢产量、发电量、原油产量、原煤→可联系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及对人民生活的要求。关键词③:汽车产量的增加→可联系科技方面的成就。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概括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巨大经济建设成就的原因,可用的知识要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党的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解答时,获取材料信息,结合知识要点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可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根本原因):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关键词②:最大的经济建设成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可联系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关键词③:1949年以后,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可联系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关键词④:重要时间节点,重大历史事件→可联系党的八大的重大贡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关键词⑤: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可联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国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2.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②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③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我国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科技等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分析】背景素材:中华民族走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考点考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是原因类主观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有关知识,依据材料有关信息,可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分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效信息②: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可联系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有效信息③:中国社会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可联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成就及作用。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当堂达标】1.C【详解】①:2021年,我国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①不符合题意。②④:重走“进京赶考之路”,重温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感悟共产党人“赶考“的清醒与坚定,有利于不忘初心,汲取前行力量,②④符合题意。③:“进京赶考之路”中,生产关系没有根本性改变,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点睛】2.D【详解】①: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①排除。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②排除。③④:材料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也说明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不在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3.A【详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①对应正确。②: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衍生出的政治名词,②对应错误。③:1978年,我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对应正确。④: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④对应错误。故本题选A。4.A【详解】③: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③排第一位。①: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①排第二位。④: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④排第三位。②:1949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②排第四位。故本题选A。5.A【详解】①:透过“万里睛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地流芳”,可以感受到,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正确。②:“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普新章”,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②正确切题。③: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使中华民族迎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③错误。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④错误。故本题选A。6.A【详解】①②:依题意知,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可知,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西方列强的入侵是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①②正确。③: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不包括在1840-1949年之中,③与题意不符。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④错误。故本题选A。7.C【详解】A: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A错误。B: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B错误。C:党的八大规定党和全国人民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正确。D:党的八大提出了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目标,“实现了”说法错误,D排除。故本题选C。8.A【详解】①③:从1956-2022年,从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可见,实现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不同阶段所提出的现代化,既有共性的特点,也有不同的表现,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有其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①③符合题意。②: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②说法错误。④: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而不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9.B【详解】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材料中“独立写字”是指1957年以后,A不符合题意。B:材料中1950年到1957年,基本上可以说是抄的,然后要脱离那个帖,自己独立写字,是指1957年以后要走自己的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符合题意。C:1956年,通过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与题意要求的时间不对应,C不符合题意。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0.D【详解】②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④正确。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①错误。③: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标志,而不是意义,③排除。故本题选D。11.C【详解】②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新的历史纪元,②③符合题意。①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①④排除。故本题选C。12.B【详解】①:这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其伟大意义在于剥削阶级被消灭,劳动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①正确。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②不符合题意。③: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正确。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标志着中华民族站在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④错误。故本题选B。13.A【详解】①②:根据教材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①②正确。③:1956年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而不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故③不选。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而不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14.C【详解】A: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真正的民选村政权,就在旧瓷碗中诞生,这是我国民主实践,没有涉及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A排除。B:解放区农村豆选时的场面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和发展,不是社会主义革命,B不符合题意。C:因广大农民不识字,所以用豆选法民选村政权,这是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早期实践,C符合题意。D:本题未涉及多层次多渠道的协商民主,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5.C【详解】A:该选项本身表述错误,应该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故A不选。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故B错误。C:经过“一化三改”,在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故C正确。D: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而“一化三改”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