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劳动精神,指引方向 教案(表格式)-《美好生活 劳动创造: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劳动精神,指引方向 教案(表格式)-《美好生活 劳动创造: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课题 劳动精神,指引方向
课时 2课时(90 min)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劳动精神的内涵 熟悉劳动精神的价值指向 掌握培养劳动精神的途径 素质目标: 了解劳动模范陈俊安的事迹,学习他身上的优良品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将劳动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自觉进行劳动实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劳动精神的内涵、价值指向 教学难点:培养劳动精神的途径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课前任务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文旌课堂APP或其他学习软件,完成课前任务 查阅相关资料,思考劳动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培养劳动精神? 【学生】完成课前任务
考勤 【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案例导入 【教师】讲述“课堂导入”的案例(详见教材),并提问: (1)当代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劳动精神? (2)当代学生应该如何培养劳动精神? 【学生】聆听、思考、举手回答 【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点,讲解劳动精神
传授新知 【教师】讲解劳动精神的内涵、价值指向、培养劳动精神的途径 第一讲 劳动精神的内涵 【师生互动】 【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劳动精神的内涵”视频(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劳动精神?其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学生】观看、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劳动精神是广大劳动者在社会生产实践中锤炼形成的,是广大劳动者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这16个字是对劳动精神的高度概括和生动诠释。 一、崇尚劳动 崇尚劳动就是提倡劳动、尊重劳动。劳动是人类最美好、最崇高的存在,是光荣而神圣的。劳动既能创造物质世界,又能创造精神世界。一方面,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出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物质资料;另一方面,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不畏艰难、奋勇拼搏、无私奉献,使劳动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 我们要崇尚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保持积极的劳动态度,培育优良的劳动品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案例在线】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我从来就不只是‘卖房子的’”(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案例的主人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二、热爱劳动 热爱劳动就是对劳动充满热情,主动、积极地参加劳动。 劳动不仅为幸福生活的实现提供了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能够促使我们树立远大理想、提升综合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身处新时代,我们应该热爱劳动,让劳动成为我们人生的支点,同全国劳动人民团结一心,用劳动托起中国梦。 三、辛勤劳动 辛勤劳动就是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干在实处、干出成果。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好生活只能靠劳动创造,全社会都应形成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良好风尚。 【师生互动】 【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辛勤劳动的传统,并且流传着许多有关辛勤劳动的典故和名言。那么,你知道哪些关于劳动的典故或名言?请与同学进行分享。 【学生】聆听、思考、分享 【青春风采】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消防员杨雷的使命、担当与人生追求”(详见教材),了解杨雷的先进事迹 【学生】阅读、思考 四、诚实劳动 诚实劳动是指在劳动过程中脚踏实地,恪尽职守,遵守法律法规,不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按劳动价值观划分,可将劳动分为诚实型劳动和欺骗型劳动;按劳动是否合法划分,可将劳动分为合法劳动和非法劳动。 【师生互动】 【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谈谈你对以上这四种劳动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诚实型劳动和合法型劳动有利于劳动者自身的发展,能够推动社会进步。欺骗型劳动和非法劳动或许能够在短期内为劳动者和企业带来一定的好处,但从长远来看,对劳动者、企业和社会都存在极大的危害,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第二讲 劳动精神的价值指向 一、劳动最光荣 【师生互动】 【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为什么说劳动最光荣?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石,人类生活、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都必须通过人的劳动来创造。没有劳动的支持,人类社会就无法发展甚至无法正常运转。由此可见,劳动是人类社会最光荣的事业。 二、劳动最崇高 劳动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一切劳动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自由。只有在全社会形成劳动最崇高的共识,所有劳动者共同劳动,才能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一切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劳动,都是崇高而伟大的。劳动者应努力使个人劳动与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世界大同相统一,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三、劳动最伟大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重要动力。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项辉煌成就是脱离劳动就能取得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灿烂文明是脱离劳动就能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以敢试敢为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 【师生互动】 【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哪些伟大的壮举,这些壮举中劳动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四、劳动最美丽 劳动能够塑造劳动者的人格之美和精神之美。美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劳动实践,劳动水平决定了美的衡量标准与表现形式,劳动目的寄托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劳动精神凝聚着劳动美,劳动美蕴含在劳动者的劳动实践和劳动成果中,体现在劳动者高尚的道德品质中。 【榜样力量】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劳动模范陈俊安”(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陈俊安身上有哪些优良的品质?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第三讲 培养劳动精神 【师生互动】 【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培养劳动精神”视频(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如何培养劳动精神? 【学生】观看、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一、在学习中感悟劳动精神 学生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及其创新发展理论,并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新时代劳动精神。同时,学生还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劳动教育活动,如劳动教育讲座、劳模事迹展览、劳模人物访谈等,深刻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指向,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自觉成为劳动精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二、在实践中体会劳动快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应主动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如参与志愿活动、参加兼职或实习等),在劳动实践活动中获得劳动成果,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感悟劳动精神的意义,从而培育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 【师生互动】 【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除了上述所讲到的内容之外,你还有哪些培养劳动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案例在线】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这项劳动教育活动对学生有哪些促进作用?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
实践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弘扬劳动精神 激扬青春力量”主题写作活动,讲解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论文字数应在1 000字以上; 论文中应有真实的劳动故事; 论文中应体现自己对弘扬劳动精神的思考。 【学生】根据自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书写论文 【教师】巡堂辅导、答疑解惑 【学生】论文完成后,在班级内进行分享、讨论 【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并对活动做总结性发言
课堂小结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劳动精神的内涵、劳动精神的价值指向、培养劳动精神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修改、完善课上的主题论文。 【学生】完成课后任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