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5.1-2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5.1-2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
1.理解化学方程式所提供的信息。
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读法。
理解化学方程式所提供的信息。
理解化学方程式所提供的信息。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学习化学,常常需要描述各种物质之间的反应,如何简便地表示化学反应呢?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并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新知探究
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教师活动】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
碳和氧气是反应物,二氧化碳是生成物,“+”表示“和”,点燃是反应条件,箭头表示生成。
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书写起来很麻烦,化学家用化学式等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以及各物质间的量的关系。例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可表示为。
这种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并思考,完成“学习任务一”中的内容。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化学方程式,为学习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
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教师活动】化学方程式能提供哪些信息?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后回答:这个式子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教师活动】展示下面的内容:
C +
12 ∶(2×16) ∶(12+2×16)
12 ∶ 32 ∶ 44
从这个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每一个碳原子可以和多少个氧分子反应?生成多少个二氧化碳分子?
【学生活动】每一个碳原子可以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教师活动】化学方程式还可以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C +
1 ∶ 1 ∶ 1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2.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3.铜丝表面的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教师活动】质的意义:①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②表示反应条件。
量的意义:③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④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二”中的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化学方程式入手,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分析其所提供的信息。
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读一下这个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总结:
宏观角度: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微观角度: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质量角度: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练一练:下面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正确吗?若不对,该如何修改?

同学甲:甲烷加氧气生成水加二氧化碳。
同学乙: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个水和1个二氧化碳。
同学丙:1 g的甲烷和2 g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 g的水和1 g的二氧化碳。
【学生活动】判断正误、纠正读法,完成“学习任务三”中的内容。
【教师活动】展示答案:
同学甲: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同学乙:一个甲烷分子和两个氧气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两个水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同学丙:16 g的甲烷和64 g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 g的水和44 g的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化学方程式的准确读法。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定义、意义以及读法。学会从化学方程式中获得有关反应的信息,学会化学方程式的准确读法等。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
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质的意义:①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②表示反应条件。
量的意义:③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④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某与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某和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