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6.1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下册6.1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相互尊重,守望相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各民族之间同心同德、相互尊重、守望相助,弘扬中国精神,具有强大的中华民族自豪感。
2.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3.初步认识重要历史事实,了解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中国共产党地重大成就,热爱中国共产党。
4.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各民族之间同心同德、相互尊重、守望相助,弘扬中国精神,具有强大的中华民族自豪感。
难点: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利用教育资源,引导、点拨学生以科学分析的方法,参与活动的形式,团结协作的精神完成相关主题,并进行自我总结分析,得出结论,然后指导实践,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并精选相关材料。
2、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观看视频同学们,人类可以发出的最美好的语言就是妈妈。妈妈是最亲近的人。在蒙语当中,妈妈又被叫做额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人民楷模都贵玛》,去看一下草原母亲与她的汉族孩子们的故事。
2.导入课题如果说,收养一个孤儿,叫善良,那么收养一群国家的孤儿,就是民族的博爱,弘扬了伟大的民族团结互助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二)民族文化展风采
1.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尊重的基础是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了解哪些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生 1: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
师:你了解得可真多,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专家了。接下来一起去详细了解几个节日,需要小导游来讲解,谁来?(由请)
生 2: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为蒙古语,意思是“娱乐”“游戏”。每年七八月间,牧民们身着盛装,举行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大会上,有许多比赛项目,比如赛马、摔跤和射箭等,这些活动都是力与美的展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
师:有机会一定要去会场感受一下。
生 3:彝族的火把节。火把节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的鬼邪,以保人畜平安。同时火把节也是白族、纳西族等同胞的节日,时间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
师:火把节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朋友,非常的震撼。(播放视频)
生 4:壮族的三月三歌节。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每到“三月三”歌节,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染彩色蛋。男女青年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非常热闹。
师:三月三歌节是青年男女最喜欢的节日。(播放视频)
生 5:藏族的藏历新年。每当庄稼成熟并收获一次后,农民们便要举行一次聚会庆祝丰收,年复一年,这种活动就慢慢形成了定期的庆祝。节日期间人们会进行传统赛马与表演活动。师:洁白的哈达送给远方尊贵的客人。谢谢我们的小导游。中国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民族那么多,要多多去了解。
2.各民族新年祝福语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新年,各民族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对新年的祝福。比如,汉族说“过年好”“万事如意”;藏族用“扎西德勒”表示“吉祥如意”,用“洛萨尔桑”表示“新年好”;蒙古族说的“乌力吉”是“吉祥”“美好”的意思。不同的语言表达相同的祝福!
3.少数民族的禁忌不同的喜好来自相同的事物。这是什么?(可爱的小猪)可爱的它却是回族人的禁忌。请听故事《我和我的回族好朋友》故事中的小红有个疑问:如果我家不尊重回族的禁忌,我跟她还可能做好朋友吗?(播放视频)
生:我有一个回族好朋友,我们经常去对方家做客。每次来我家玩,她的家人都嘱咐她:不要吃我家的饭菜。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回族信奉伊斯兰教,不吃猪肉、猪油,不提“猪”字。我家尊重回族的禁忌,不提“猪”字,每次只请她吃新鲜的水果、花生、玉米等,她家也会热情地招待我美味的油香、撒子。
师:谁来帮忙解答疑问?
生:我们做好朋友,先要尊重他们的禁忌。师:相互了解、彼此尊重、“入乡随俗”、知己知彼,才能避免文化冲突。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三)守望相助奔小康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兄弟民族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1.回顾贫困习近平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们 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努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贫困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
(1)贫困山区孩子们的“一日三餐”。民以食为天。贫困山区的人们吃什么呢?这是 2016年四川大凉山贫困山区孩子们的一日三餐。有什么吃什么,不想吃就得饿死。对比我们的一日三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山区人们吃得好不好?
(不好)
(2)贫困山区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他们也想吃好,想要走出大山,唯一的希望就是刻苦读书。他们的求学之路注定与我们不一样。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悬崖村的孩子们每天上下学都要攀爬天梯,不爬天梯就上不了学,山区人们的路险不险?
(险)。
(3)贫困山区孩子们的期盼。这个 8岁的男孩,上学时要背着弟弟一块去。此刻你有什么问题?(妈妈去哪儿了?)对,养育孩子本是父母的责任。因为妈妈死了,爸爸去打工了,他就肩负起了养育 8个月大弟弟的责任。像他这样从小就背负责任的孩子还真有千千万万。他们都在用心地活着,努力地学习着,期盼着能保摆脱贫困,生活无忧。人民的期盼就是党和国家努力的方向。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帮扶力度前所未有——精准扶贫、兴边富民、西部大开发,形成多维度立体式扶贫体系。
2.国家扶贫政策
(1)精准扶贫
①精准扶贫的含义(呈现图片)一般来说,谁贫困就扶持谁。
②脱贫路径国家因贫施策打造“五个一批”脱贫路径。——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③举例脱贫后幸福生活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易地搬迁脱贫后,彝族小朋友的快乐生活。(播放小视频)脱贫后,无数像他一样的小朋友有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真好。
(2)兴边富民
①《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兴边富民,稳固边防。举个例子——唇亡齿寒。边防就像嘴唇,一定要保护好建设好,我们内地才得安稳。国务院 2017年发布了《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
②“三人乡”的变化西藏自治区被成为“三人乡”的玉麦,就是兴边富民行动的受益者。这就是“三人乡”,只有一户人家。“三人乡”的面积相当于半个上海。哪三个人呢?守边人卓嘎一家的坚守,诠释了深深的爱国情怀:家是玉麦,国是中国。
③《一个破损的“生日”蛋糕》国家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后,陆续有村民迁来,玉麦乡现在人口已经达到 200多人。玉麦乡的孩子们又会有哪些故事呢?(呈现图片,讲述故事)这是玉麦乡小学,刚投用半年多,全校仅有 25个孩子,六一”国际儿童节就要到了,学校打算给学生们过一个集体生日。玉麦乡没有蛋糕店,老师们就凑了 750元,在县城订制了一个 18寸的大蛋糕,校长开车去县城开会,然后带了回来。这个蛋糕怎么这样了?猜猜老师们在干嘛?....原来是:校长从县里到乡里小心翼翼地开了 8个多小时的车,蛋糕还是撑不住,塌向一方,已经看不出原来三层的样子了。老师们就集体给蛋糕做了个外科手术。终于,孩子们第一次戴上了生日帽,吃上了美味的蛋糕,他们高兴不高兴,(高兴)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幸福的模样。虽然生活条件差一点,但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无数志愿者的努力下,他们感受到的爱,一点都不少。
(3)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故事
①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呈现图片)这是中国地图,请看,西部地区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 72%。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西部大开发,关系着中国现代化全局。
②西部交通的变迁(呈现图片)解放前,西部交通条件很差,人们外出只能步行、骑马甚至骑牦牛,过河一般都是坐牛皮船,如果运送东西也只能靠人背畜驮。解放后才开始有了汽车等交通工具。要想富,先修路。不仅要修公路,还要铁路。不仅要修一条,还要修一个铁路网。
③“天路”这是“十三五”西部开发空间格局图,其中从从青海西宁到西藏拉萨这一段,就是青藏铁路。“天路”颂歌,歌颂的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第 135页“天路”颂歌,完成下面的探究单一起去看看。
选择
1.天路是指()
A.天上的路 B.青藏铁路
2.修建青藏铁路的世界难题有哪三个?()
A.高寒缺氧 B.多年冻土 C.生态脆弱 D.没有钱
简答:
3.汉族专家为什么离开家乡,把青春献给了青藏高原?
各民族同心同德,守望相助,藏族与汉族等多民族建设者一起建成了“天路”,铸就了青藏铁路精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天路建成不是完结,而是一个新起点。(呈现图片)人们弘扬青藏铁路精神,又延伸了天路,如今“新天路”拉日铁路、拉林铁路已建成通车,极大的造福了沿线各族人民。
(4)脱贫攻坚精神从精准扶贫--定点扶贫,到兴边富民--打造边境幸福线,再到西部大开发--大面积惠民,这个脱贫的圆是咱中国人一点一点拼起来的。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铸就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各族人民再一次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四)自强不息建强国
1.复兴路上的挑战脱贫摘帽不是新生活,而是新奋斗的起点。在通往梦想的路上还有挑战吗?
(1)新冠疫情、俄乌战争的影响新冠疫情还在肆虐,各国防疫还是不能放松。俄乌冲突还未结束,由此带来的全球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还在持续。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更是世界之中国。中国发展正在遭遇“卡脖子”危机。
(2)“卡脖子”危机什么是卡脖子?卡脖子指中国仍依赖发达国家的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如光刻机、操作系统等,受制于人,直接给生产和运营带来了很大困难。华为创始人深有体会。光刻机卡了华为的脖子,因为中国没有,造不出芯片,所以生存和发展非常艰难。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体验。
2.小体验:卡脖子温馨提示:1.双手配合,卡住脖子,不能呼吸。2.忍受不住,立刻松手呼吸,接着继续卡脖子。
3.体验限时 30秒。
师:30秒终于结束了。谁来谈谈你的感受?
生:非常难受。
师:虽然完成,但是也接近了极限,为你们的坚持点赞!我们仅仅是体验,忍受不住,可以松手。但你被别人卡脖子,
就被别人控制了,就不能自主的活动了。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师:遭遇掐脖子,我们怎么办?
生:自立自强。
师: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扬青藏铁路精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学习脱贫攻坚精神--攻坚克难、不负人民。少年强,中国强,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未来,真棒!......仅靠少数人的力量够吗?(不够)是的,需要中华民族紧紧抱在一起去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互相尊重、同心同德,守望相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同学们,加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