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1 家的意味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1 家的意味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1课时 家的意味
1 教学分析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理解“家”的内涵与功能,认识到“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形成对家庭的深厚情感,培养家国情怀。
2.道德修养: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感念父母养育之恩。
3.法治观念: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4.健全人格:体会家人对自己的付出,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
5.责任意识:提升对家庭的责任感,自觉分担家庭责任,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知识目标 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
能力目标 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家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关于“春运”的图片——他们在路上要经历什么,他们的方向指向哪里?
2.通过图片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思考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二、新课讲授
1.“家”是什么
我家在北京市西城区……(这里的“家”指的是住址)
那座房子就是我家……(这里的“家”指的是住所、建筑物)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这里的“家”指的是国家)
七年级(5)班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这里的“家”指的是班集体)
(1)这些句子中,“家”分别指什么呢?
(2)展开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表达心目中的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填写并说明理由。
教师讲述:地域、住所、一群人、吃饭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但都只是家庭的某一个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小明的家庭
设计意图:通过小明家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家的功能的多样化,为理解家的意味提供支撑。
今年暑假,小明过得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按时完成了,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妈妈的帮助下,也顺利地解决了。在家里,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中国象棋。小明的爸爸是个会计师,收入很高,长大了小明也想当一名会计师。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普陀岛玩了两天。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于是欢天喜地地喝了喜酒。暑假快结束了,小明打算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1)材料中体现了家庭的哪些关系?你们家庭的关系有哪些呢?
(2)思考:家庭有哪些功能呢?
教师小结: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正是因为家庭具有的生育、经济、情感交流、赡养、扶养和抚养等方面的功能,所以,“家”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独特意义和重要价值。
3.阅读感悟(教材P73)
交流讨论:同学之间交流讨论读完后的感受。
提示:有房子不等于有家;醉汉虽然有豪宅,但是没有亲人,感受不到亲人的温暖,所以他说没有家;亲人在家就在……
教师总结: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更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亲人、亲情的代名词,这是家最大的特点,一个没有亲情、没有爱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1.中国的春运(教材P73)
(1)再次出示春运图片。
(2)教师提问:你有过春运的经历吗?有什么感受?在中国人的心中,“家”的意味是什么?
提示:体现了中国人的乡愁和对家人的思念;体现了中国人团圆的观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体现了孝亲敬长之情……
教师总结: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2.“家”的解读(教材P73)
出示资料:“家”字是会意字,它的外部像房子的形状,中间的部分像“豕”形,“豕”就是猪。上古时代生产力低下,打猎捕食的偶然性很大,生活没有保障。因此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备食,以防饥荒,房子里有猪就成了家的标志。猪也是很早被驯化的动物之一,在古人看来,光有栖身之处还不算真正有家,还要加上猪才行。有猪的家,即有一些财富可以满足家人的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才算富足安定。这就是古人造“家”这个字的现实依据。
3.播放视频——《红色连:红色家风代代传》
4.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材料一:春秋时期,有个叫颍考叔的小官去见郑庄公。郑庄公赏赐他饭食,他把肉片放在一边舍不得吃。庄公很奇怪,颍考叔说:“我的母亲从来没吃过这么美味的肉食,请允许我拿回家孝敬我的母亲。”庄公听后十分感动。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论语·学而》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孝亲敬长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同学们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履行法律义务。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家的内涵、家庭关系及中华传统家庭文化的作用。人生旅途,不管我们在哪里,最终会回到那个属于我们的温暖的家,让爱常驻你我他的家。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话体验等多种形式,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手段,关注学生的观念认识、情感体验和践行反思,注重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课堂检测
1.有人说,“父母的爱是赞扬的爱,像一杯热牛奶在寒冷的时候让你感到温暖;父母的爱是唠叨的爱,在你迷茫的时候提醒你,关怀你……”这句话告诉我们( )
A.家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是心灵的港湾
B.家是我们物质生活的后盾
C.只有父母的教育才能助我们健康成长
D.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抚养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2.习近平说:“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下列名言警句、谚语能体现良好家风中勤俭节约品质的是( )
A.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B.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C.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论语·学而》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因此,对于父母,我们( )
A.要知恩、感恩,用心去爱,用行动去表达
B.孝敬父母长辈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现在不用考虑
C.在产生矛盾时,不必理睬,父母会主动沟通
D.应该适当与父母冲突,以证明自己成长
4.下列确立家庭关系的情形有( )
①小张和小郑到民政局领取结婚证
②宝宝的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
③小王履行收养手续后到孤儿院领养了一个孩子
④七年级某班因学习需要而组建集体大家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妈妈是我的好朋友,有时候,我在外面受了气,她安慰我,逗我开心,直到我把受的气都抛到九霄云外,她才放心;爸爸是我的好伙
伴,他常常陪我下棋、打羽毛球、做游戏。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这是一个怎样的家
(2)家人对我们的人生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