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3善用法律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3善用法律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题 5.3 善用法律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核心 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遵纪守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道德修养:能够明辨是非,防微杜渐,自我约束,远离不良行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健全人格: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责任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重点 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难点 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导入 被告人高某因与开发商发生纠纷,遂与其他多名业主赶至福鼎市桐山街道该楼盘售楼部进行论理维权。 被告人高某见售楼部前门上锁无法进入,遂踢踹、打砸前门玻璃,将摆放在后门的大理石桌及桌面放置的电脑等物品掀翻在地,造成多件物品损坏。 经鉴定,被告人高某设毁损财物损失共计16677元。最终高某因暴力维权行为被福鼎法院以故意毁坏财物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思考:从这个案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 思考、回答 引入新课“善用法律,合法维权”
讲授 新课 讲授 新课 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1、想一想:遇到以下生活场景,你会怎么做? 2、活动探究:他们该如何维权? 镜头一:高三学生王某高考前夕,其弟被李某打伤,遂纠集几个人将李某打成重伤。结果,王某因故意伤害罪受到法律的制裁。 镜头二:某村民因村干部想毁约,于是按照合同规定,同村干部据理力争,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思考:(1)对比两则案例维权方式的不同,给我们什么启示? (2)请你给高中生王某出出主意,怎样维护弟弟的权益? 3、知识拓展:法律服务机构 4、活动探究:他们该如何维权? 镜头三:中学生小峰自创的歌词在“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中获特别奖,但小峰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调查发现,参加复评工作的李某做了手脚,将奖项给了张某。小峰一纸诉状将李某和张某告到法院,状告他们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经法院审结,小峰获得1.7万元赔偿。 5、知识小结: (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6、知识拓展:国家的法律救济 7、辨一辨:属于哪种诉讼? 二、有勇有谋 应对违法犯罪 1、图片资料:见义勇为 思考: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呢?说明理由 2、知识小结:青少年为什么要有勇有谋应对违法行为? (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见义勇为是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 (3)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 3、见义勇为,你会是哪个角色呢? 4、知识拓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 5、知识小结:青少年如何有勇有谋应对违法行为? (1)当国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斗争。 (3)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交流、分享 分析、回答 讨论、交流、回答 借助生活中常见的行为,在讨论思考中明白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明白非法维权受惩罚,依法维权终受益。理解通过法律服务机构维护合法权益。 了解诉讼的基本知识,明白诉讼是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 明白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每个人的责任。 掌握青少年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法,掌握智斗歹徒的方法。
课堂 小结 梳理 讲述 梳理本节课知识脉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