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声与现代科技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声与现代科技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声与现代科技》
课题 声与现代科技
学情分析 思维方面:能够基本的思维逻辑,但还不够丰富。 能力方面:初二的学生对探究充满了兴趣,但还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进行支撑 知识方面:通过数学学习,有简单的单位换算及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回声现象 了解共鸣现象 了解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音叉实验观察共鸣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生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反射共鸣现象
教学难点 对了解超声波次声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归纳总结、交流讨论
教学媒 体 实验器材 音叉
多媒体 PPT、激光笔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教学】 环节一:【明确教学目标】 (1)知道反射共鸣现象 对了解超声波次声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环节二:【奇异的声现象】 回声现象: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将被 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 见,就形成了回声。 Eg.夏天打雷时声音在云层和地面之间来回反射 寺庙钟声久久萦绕 问:所有的回声我们都能出来吗?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没超过0.1s时,我们听上去的声音是怎样的? 若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例:下列现象中,和回声有关的是( ) A、在厕所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比较大 B、打雷时先看到闪电 C、晚上安静的时候,房外的声音听起来很大 D、贴着墙能听到墙内的声音 例:上课的时候为什么我们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 ) A、回声太小 B、距离太远 C、回声和原生混合 D、没有回声 回声测距: v声 = 340 m/s 例:若要听到回声,需要声源距离障碍物有多远?
例:利用超声波可以探测海底的深度,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由海面向水底垂直发射超声波,8s后收到回声,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超声波吗? (2)海面与海底的距离 (1)不能,产生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而 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为20Hz-20000Hz 共鸣现象:将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放在桌面上,用槌 子敲击其中一个音叉,使其发声,然后将槌子 按在此音叉上,使其停止振动,我们会听到未 被敲击的音叉也发出了声音。 共鸣:当两个频率相同的两个物体靠近时,一个物 体振动发声,会引起另一个物体也振动发声, 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共鸣。 原因:与声源共鸣的物体吸收了随声波传来的能量。 共鸣条件:①一个物体已经在振动 ②另一个物体与振动物体振动频率相同 ③距离较近 环节三:【超声的特点和应用】 到多少Hz你就听不到了呢?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超声波的特点:频率高、反射强、穿透能力强 应用:声呐、超声雷达倒车、B超、金属探伤仪、超声波消毒杀菌、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洁牙 例:电动牙刷能发出超声波清洁牙齿,关于电动牙刷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频率低,所以听不到 B、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D、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环节四:【次声的来源、危害和预防】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次声波在传播过 程中能量衰减很小 来源:地震、火山爆发、核爆炸、导弹发射等 危害:具有很强的破坏力,使机器破裂,建筑物 遭到破坏,人的器官功能受到损坏等 预防:远离次声波 应用:可以预报火山喷发、龙卷风、雷暴、泥石流等灾害 次声波测距 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去结石 B、地震、火山爆发都伴随着次声波 C、蝙蝠利用声波导航 D、声波可以用来测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环节五【声识别技术】 不同人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色,所以不同人说同一句话,计算机程序可以分析出这些特征并储存起来,当人说话时,计算机程序通过接收人的声音,分析它的主要特征,并于各个字的标准音特征进行对比,再联系储存的资料,就可以判断说话人的身份了。 声音纹锁主要依靠声音的( )辨别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声速 环节六【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