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大单元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大单元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大单元教学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单元解读
一、课标要求
1.学习主题: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内容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系,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具备迎接挑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前三个单元学习生活、自我探索、学会交往的基础上,升华到对生命的认识,从而为健康成长打好生命的底色。本单元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课程设置上,其虽然只是作为一单元内容来呈现,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初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关切,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理念之一,要贯穿学科教学的全程。
本单元由导语和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九课“珍视生命”、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组成。本单元首先引领学生探问“生命可以永恒吗?”帮助学生感悟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不可逆和短暂的等特点,理解生命有时尽的自然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审视个人生命与人类生命的关系,理解生命有接续,初步培养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我”在人类生命接续中的使命感,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生命至上的内涵;引导学生从个体的“我”的生命体验和认识,扩展到对人与人生命关系的体认与思考,理解休戚与共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对生命的敬畏,珍爱自己的生命,关怀他人生命,自觉走上道德的生活。其次,结合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学会从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两方面来守护生命,引领学生既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培养维护健康、危急情形下自救自护的意识和能力,又要追求充盈的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求,进而引导学生学会直面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发掘生命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再次引发学生对生命的追问:“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引领学生认真审视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贡献;引导学生做自己生命的导演,力求生命充盈,学会关切他人,努力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追求生命的美好,活出生命的精彩。
三、学情分析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相比小学生和大学生而言,中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他们比小学生有了更丰富的知识,更开阔的眼界,获得的信息量较大。但他们对事物或观点的分辨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自控能力尚不甚强,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以及所见到的社会现象不能全面分析,容易陷人迷茫和彷徨,经常只看到社会上消极的东西,缺乏正确的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通过本单元的教与学、活动与体验等,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情怀,使学生从认识生命到敬畏生命,从守护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到探究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品质,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价值观,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四、素养目标
1.道德修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
2.健全人格:①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②养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③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级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五、知识目标
1.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2.理解个体生命与他人、社会、人类的关系,明确自己生命的使命。
3. 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理解对生命的敬畏,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4.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了解挫折的含义,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6.知道生命是有韧性的,学会发掘生命的力量;懂得探索生命意义的重要性。
7.懂得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明晰自己生命的意义。
8.理解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生命的意义也不同。
9.懂得生命的意义来自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与他人的分担和分享,懂得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伟大。
六、思维导图
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至上;养护精神;发掘生命的力量;生命的追问;让生命在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难点:生命有接续;休戚与共;贫乏与充盈。
八、核心观点(必背)
1.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短暂的、不可预知的。
2.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生命至上。
3.我们要敬畏生命,不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
4.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6.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7.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8.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
9.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九、课时划分
第八课 探问生命(每框一课时)
第九课 珍视生命(每框一课时)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每框一课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