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校园里的号令》第一课时教学反思课标要求: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通过回忆交流课间游戏,了解更多课间游戏的名称及玩法,感受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道德修养:学会合理选择课间游戏活动,学会开动脑筋,寻找窍门。养成课间休息习惯。法治观念:初步学会安全文明地进行课间游戏活动,合理安排好课间生活。健全人格:初步适应学校公共生活的制度化要求,进一步感受校园生活的丰富与快乐。责任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体会劳逸结合的好处。话题一 “神秘的指挥”和“铃声告诉我”教学反思:教师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巧妙地把学生的常态表现当作教学资源,使得教育真实与自然。教师还把高年级同学的表现呈现出来让学生观察、对比,这种“生活”与“生活”的摩擦迸发出的火花更使得教学过程有教无痕。不同的铃声有不同的要求,同样的铃声也会有不一样的回应。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细节,使课堂教学丰富起来。在这些生动的细节处,实现了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过更好生活的课程目标。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所熟悉,在教学中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因此适当的引导与巧妙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为避免生硬的说教与硬性的要求,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探索。1.由近及远,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校园里的号令对-年级学生而言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为了让学生理解统一的号令有益于集体生活的有序展开,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寻找身边的号令”的体验活动。如当同学七嘴八舌、乱哄哄的时候,老师往往会喊口令:“1、2、3!”这时,学生就会坐好并齐声回答:“坐端正!”。在教学中,我通过学生真实的生活,引导他们感受此时号令的重要与神奇作用,理解集体生活中号令存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再由近及远,由自身到班级,由班级到学校,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2.寓理于情,将规范内化为自身需要。这里所说的“寓理于情”有两个含义: 一是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开展教育活动,这种做法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二是尽量少空谈道理,重在调动学生的切身感受,强化体验,寻求学生自身的认同,将外在的规范要求转变为内在的需要,从而既让学生感到“道不远人”,又能寻求到实实在在的“生活智慧”。课后需要反思的是,本课还要让一年级学生对学校生活的规律、学校各种号令的周期性有所感知,进而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学校生活。对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研究,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