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学案-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学案-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课标要求】
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问题导学】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2.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
5.改革开放的地位、目的和意义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体系构建】
【必备知识】
第一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考点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1.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考点2: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1.中国共产党诞生。
(1)必要性: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力量凝聚革命力量。
(2)理论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阶级基础: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4)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5)意义: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2.各种政治力量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近代三种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考点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第二框: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考点4: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我国革命和建设历程:
(1)三年恢复期:1949—1952年,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
(2)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
(4)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中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考点5: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
1.时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
2.目的:①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意义: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②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考点6: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1.地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2.意义:(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的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4)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党的领导: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结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难点突破】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伟大成就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历史结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考点精讲.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考点精讲.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考点精讲.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改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考点精讲.TIF" \* MERGEFORMATINET
(1)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标志 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地位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开启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目的 ①生产力角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制度角度: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党的角度: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意义 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3)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历史方位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重大意义 ①历史意义: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②政治意义: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③世界意义: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伟大成就 在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主观题训练】
1.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一百年历程,是光荣辉煌的一百年、是艰苦卓绝的一百年、是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一百年的接续奋斗中,铸就了伟大精神,形成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伟大奇迹。
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豪情万丈。我们党作为世界上长期执政的最大政党,引导干部群众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
结合材料,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知识,概括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中得出的历史结论。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戊戌变法的“改良图强”,再到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振兴实业”方案...为了拯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当堂达标】
1.(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百年风雨兼程,百年伟大跨越。一代代中华儿女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心底的歌,迎来新中国,走进新时期,迈入新时代。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都雄辩地证明( )
①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所有公民的利益
④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民主执政这一基本执政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022·江苏·高考真题)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下图主要表明中国共产党( )
①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③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领导中国人民逐梦前行
④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3·云南大理·统考模拟预测)某班学生在查阅相关党史文献资料时发现这样两段话:
历史和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的新生而生,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的初心是什么?上海石库门、南湖红船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十四年抗战、历史性决战,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以下是四位同学关于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发言,正确的是( )
①甲: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乙: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③丙: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④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比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更具优越性、普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4·湖南永州·统考一模)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从建党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党始终能成功把握历史大势、抓住历史机遇。中国共产党的顺势而为表现在( )
①把握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②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变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
③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继续以伟大社会革命引领自我革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2·全国·模拟预测)中学生小王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他看到了中国近代的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了解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根据他参观的内容,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有( )
①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
②西方列强的入侵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
③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
④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3·广东广州·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校考三模)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曾说“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开启新征程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体现了我们党( )
①共同致力于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
③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一以贯之加强作风建设、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鲜明立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3·海南·模拟预测)“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旭日东升,红旗飘扬,2022年10月1日,我们共同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3周年华诞。73年前,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新生的共和国迎着朝阳向前进。今天,我们回首峥嵘岁月,共享伟大荣光。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②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3·浙江·模拟预测)邓小平指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使我们这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③使得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④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3·山西运城·校考模拟预测)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口号;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主张,主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种变化说明( )
A.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D.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10.(2023·江苏扬州·扬州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这一重要论述是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历史中得出的。这说明( )
①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实现伟大梦想中起决定作用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一以贯之的理论和实践主题
④新时代必须继续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3·广东广州·模拟预测)从播种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项项重点工程、一个个国之重器、一次次创新突破,从不同维度记录了中国的非凡成就。上述成就的取得( )
①根本原因在于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得益于我国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正确道路
③得益于我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这一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④证明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正确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3·重庆·二模)近代以来多种救国方案轮番上台,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这意味着( )
①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②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第一次有了领导者
③中国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
④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解决中国问题有了出路和希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23·湖南·校联考模拟预测)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下列与中国共产党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原因相契合的语句有( )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科学真理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担当历史使命
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④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立场与时俱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3·辽宁·模拟预测)电视剧《人世间》播出后,引发了观众情感共鸣。某班同学以“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以下是同学甲所述故事的部分内容:
我的太爷爷出生在20世纪三十年代,年近百岁,是祖国光辉历程的见证者。太爷爷说,他小的时候,几乎天天都能听到哪个地方在打仗,那时候能活着都是一种奢侈;结婚以后,生活也是磕磕绊绊,好几年都穿不上一身新衣服,那时候有一句话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包干”以后,我们家的日子才慢慢好起来,感觉生活也有了奔头……太爷爷还说,他不懂什么是全面小康,什么是共同富裕,但他切实感受到了“幸福”,如果可以选择,他还想再活100年……
透过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可以从中感悟到( )
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日盛世之中国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百姓之幸福生活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
③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高理想,也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2023·重庆九龙坡·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考模拟预测)盘点2022年,绿色简约的冬奥会盛大举办、世界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成功运行、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引人瞩目、全国经济大盘继续稳中有进……这一系列成就( )
①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借鉴
②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正在向着强起来的伟大目标飞跃
③标志着党领导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④与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密切相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经典例题】
1.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②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民富国强的必由之路。⑤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考点考查: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需要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知识,概括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中得出的历史结论。运用课本原理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一百年历程,是光荣辉煌的一百年、是艰苦卓绝的一百年、是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可联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有效信息②: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可联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是民富国强的必由之路;
有效信息③:我们党作为世界上长期执政的最大政党,最有资格也最有底气向世人讲清楚党的过去、现在、未来,引导干部群众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可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
2.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开创的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的伟大成就。②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由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构成的,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④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保障人民始终有斗争的主心骨,总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式现代化
考点考查: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是理解类,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思考,主要回答为什么。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可联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开创的现代化;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关键词②: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可联系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当堂达标】
参考答案:
1.A
【详解】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新中国,走进新时期,迈入新时代,这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故①入选。
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新中国,走进新时期,迈入新时代,表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故②入选。
③: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故③不选。
④: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④不选。
故本题选A。
2.C
【详解】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和人民的正确选择,但材料未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确立,①排除。
②:中国共产党在与人民的无限循环互动中发展,体现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②正确。
③: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引领人民向前进,③正确。
④:材料强调的是党与人民的关系,与党的自身建设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关,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B
【详解】①③: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①③正确。
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而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②错误。
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不具有优越性与普适性,④错误。
故本题选B。
4.B
【详解】①③:把握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这是中国共产党顺势而为的表现,故①③正确。
②: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改变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的说法错误,故②排除。
④: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B。
5.A
【详解】①②:依题意知,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可知,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西方列强的入侵是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①②正确。
③: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不包括在1840-1949年之中,③与题意不符。
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④错误。
故本题选A。
6.C
【详解】①:“两个务必”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来的,那时中国共产党还不是执政党,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共产党重视作风建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体现了我们党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一以贯之加强作风建设、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鲜明立场,②④符合题意。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但材料未涉及,③排除。
故本题选C。
7.B
【详解】①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①④正确。
②: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不符合题意。
③: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8.B
【详解】①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①④符合题意。
②: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②不符合题意。
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得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9.A
【详解】A:中国共产党从1957年到新时代,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A符合题意。
B:“大跃进”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的失误,并不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B与题意不符。
C:材料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并没有体现党的执政地位是如何确立的,C与题意不符。
D: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能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10.A
【详解】①: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①正确。
②:坚持党的领导,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②正确。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而不是党一直以来的理论和实践主题,③排除。
④:材料强调的是党的领导的重要意义,未体现继续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排除④。
故本题选A。
11.C
【详解】②④: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得益于我国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正确道路,证明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正确性,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人民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阶段性成就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①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12.B
【详解】①④: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这说明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说明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解决中国问题有了出路和希望,①④符合题意。
②: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国革命一直都有不同的领导者,②说法错误。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3.A
【详解】①: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光辉旗帜和行动指南;在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高度重视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①正确。
②:在百年奋斗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置身于时代前列,引领着历史发展,故②正确。
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这与中国共产党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时间节点上不相符,故③不选。
④:在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宗旨立场,与时俱进地践行宗旨立场,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4.C
【详解】①:透过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可以从中感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日盛世之中国”,①正确。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百姓之幸福生活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②错误。
③:透过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展现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体现了“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③正确切题。
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5.C
【详解】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许多渴望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而不是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借鉴,①错误。
②④:2022年,我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是改革开放进行到44个年头取得的成就,与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密切相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正努力实现强起来的伟大目标,②④正确切题。
③: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已经进入新时代,而不是到202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进入新时代,③错误。
故本题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