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时集中识字课——《场景歌》 教案一、教学目标1.运用情境识字、形声字识字、借助图片识字等方法认识“帆、艘”等10个生字,会写“铜、号”2个字。2.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3.感知大自然的美好。二、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出示课文图片,播放音乐。今天我们就和书中的小朋友一起出发去郊游,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请大家翻开课本16页,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场景歌》{板书}(二)随文识字,习得方法1.请大家借助拼音自己读一遍全文,要求读准字音,一边读一边标出小节序号。2.请大家仔细观察:整首儿歌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字是什么?“一”是表示数量的,这样的词叫数词,今天我们还要学习另一种词,是什么呢?学了课文,你就知道了。瞧,少先队员们举着队旗、吹着铜号出发了。(课件出示场景图。)3.学习第4小节,随文识字“队、铜、号”。(1)请大家自由读第4小节,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3)出示“队旗、铜号、少先队员”3个词语,看图理解“队旗”和“一队”中“队”字的不同意思,以及“红领巾”的意思。(4)自由记3个生字,指名说一说。相机进行以下练习和指导:“队”和“对”做对比,选字填空:( )伍 不( ) ( )号 排( )号:联系旧知,认识生字。出示旧知(《青蛙写诗》中的句子):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青蛙说:“我要写诗啦!”小蝌蚪游过来说:“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池塘里的水泡泡说:“我能当个小句号。”荷叶上的一串水珠说:“我们可以当省略号。”(5)完整读完这一小节,可以师生对读或同桌对读,感受少先队员的心情,理解“一片欢笑”。(6)教师讲解数量词:数词“一”后面的字就是量词,如“队旗”用“面”来描述,“铜号”用“把”来描述,因为少先队员排成一队,所以用“队”来描述,在这里,“面、把、队”这些词叫量词,不能乱用,这些量词和前面的数字合在一起叫数量词。(板书:数量词)学生圈出本小节中的数量词。分享交流。看插图,师指着图片,学生看图片说,并试着背诵第4小节。总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数量词,借助插图体会了少先队员郊游的愉快心情。(板书:看插图)4.学习第1~3小节。(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歌第1~3小节,借助插图,想想小朋友这次郊游都去了哪些地方。(2)指名汇报,(板书:海边、田野、公园)(3)第1小节:自由读第1小节,用横线画出海边的景物——指名汇报,对照检查——再读这一小节,圈出表示这些景物的数量词——指名汇报,同桌互查——自由识记“帆、艘、军、舰”几个字。利用形声字特点记:艘、舰、帆。组词反复识记:军。指导朗读本小节。看图读短语,教师出示景物图片,学生填数量词。教师读景物词,学生读有数量词的短语,师生对读。(4)小结学法:读诗歌→画景物(看插图)→圈数量词→自主识字→朗读诗歌。(板书:看插图)(5)学生自主学习第2、3小节,教师巡视指导。汇报时教师点拨:形声字识字:稻、园。理解字义识字:翠(出示“翠鸟”“翠竹”图片)。(6)指导全文朗读背诵。(看图读、对读、赛读,填空,达到熟读成诵。)课中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形声字识字、字义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认识了新字,学习了一些数量词的用法,并且运用多种方法朗读、积累了儿歌。接下来,我们继续用学到的方法识字、读儿歌。(三)补充阅读,拓展延伸整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自然妙趣》“我爱识字”第28页《场景歌》。1.出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读通诗歌;用横线画出诗歌里描写的景物,用圆圈画出表示景物的数量词;用三角号标记出新认识的字,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2.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指导。3.检查评价:汇报景物、数量词,出示图片(或学生自备图片),仿照课文说说图片上有什么。4.展示自己新认识的字,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5. 找生读,男女赛读,看图片读、齐读、尝试背诵。6. 看图自编场景歌。(四)指导书写,交流评价指导书写“铜、号”两个字:1.观察占格、书写步骤:先找出两个字分别在横中线、竖中线或中心位置的笔画,再看起笔位置。指名说。2.教师范写,强调:注意穿插(“铜”字左窄右宽;“号”字书写要领:最后一笔中的竖要稍斜,折钩要左斜,钩在竖中线上,保证重心要稳);各横画之间间距要均匀。(板书:铜、号)3.学生练写:描红一遍后临写一遍。4.评价修改。课后小结:生活中的场景无处不在,我们处处留心,就会获得更多的知识。三、板书设计场景歌海边、田野、公园看插图→数量词(铜) (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