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2014年秋中期政治组教学设计海南东坡学校人教版人教版必修4第二课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问题导学法】2014年秋中期政治组教学设计海南东坡学校人教版人教版必修4第二课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问题导学法】2014年秋中期政治组教学设计海南东坡学校人教版人教版必修4第二课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设计
海南东坡学校 政治组 张晓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2)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 (1) 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分析:(1) 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2)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比较、分析的能力;
(3)抽象思维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问题设置:
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局限性或优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辨证历史唯物主义
学生利用8分钟的时间预习课文,并围绕以上表格展开讨论。
导入: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
“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回答:“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说: “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学者说: “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联系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总结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
1、判断下列观点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A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的灵明,谁去俯它深?”
B “气者,理之依也”
C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D “存在即被感知”
E “世界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火。”
F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神者形之用”
G “非风动,非帆动,仁者心动”
H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台;心外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通过练习了解学生掌握程度。
展示观点: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2、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
3、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 “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
4、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宇宙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通过对以上观点的认识和小组探究:
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局限性或优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辨证历史唯物主义
练习巩固:以下观点属于?
范 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
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
是基本元素。
莱布尼瓷: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
树叶。
1、王守仁(明)的“心外无物”论:“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柏拉图
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基本形态 基 本 观 点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练习巩固:
1、存在即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
2、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4、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5、掩耳盗铃、画饼充饥
6、中外“神创论”
哲学发展史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只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除此之外,哲学发展史上还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但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的。
总结:两个基本: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二者的关系:
哲学基本派别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第一个方面的回答不同而形成的(谁为第一性)。
两个分歧(对立、斗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对世界本原的回答不同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对世界状态的回答不同
二者的关系: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导学案练习:P17-1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