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背景材料 2014年8月22日,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邓小平的一生为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华民族强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邓小平立足国情,把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基本国情、奋斗目标有机地联系起来,闯出的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代;开启了社会主义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新阶段,使中华民族进入伟大复兴的新时期。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1.经济生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明确指出,我国必须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既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面对僵化的体制,邓小平大力推进全面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了经济基础的要求,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可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改革中,邓小平特别重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为中国建设指明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新路,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条宝贵经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改革开放中,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带领人民奔小康。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战略的一、二步目标。21世纪头二十年,我们正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邓小平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不可能关起国门来进行。要加强同各国各地区的各种合作与经贸、技术、人员往来,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一切对我们有用的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服务。 2.政治生活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改革开放中,邓小平一直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决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动摇,否则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改革开放中,邓小平反复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邓小平在长期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过程中形成了以“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题的邓小平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多次强调,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3.生活与哲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邓小平冲破“两个凡是”和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邓小平鲜明地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既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模式,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新时期执政党建设思想等,使中华民族进入伟大复兴的新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邓小平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具有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自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邓小平以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在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无私奉献中创造和实现其伟大的人生价值。 三、能力测试 1.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加强同各国各地区的各种合作与经贸、技术、人员往来,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一切对我们有用的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服务。这告诉我们①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点②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顺应经济全球化③发展我国经济离不开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④提高开放水平实质是吸取资本主义国家成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我国的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必须立足于改善人民生活。这是因为 A.人民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石B.我国改革开放的最终目标是发展经济C.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D.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邓小平同志这一名言告诫广大党员干部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②在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③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④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追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71页有这样一段话:“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年广久)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 策变了,得不偿失。”邓小平的“不能动他”,符合的经济生活道理有①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②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③用计划手段从根本上克服市场经济的弊端④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回答6-7题。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大地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此正确的说法是①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②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③本世纪头20年,我们要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④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两番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7.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蕴含的最主要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做到了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C.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8.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了“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的观点。这是因为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②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③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④只有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做到民主与专政相统一9.邓小平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一贯的,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第二句话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句话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这说明( )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②中国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④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0.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高度重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唯一重要途径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③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邓小平同志对党和人民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邓小平同志的贡献,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而且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进程。邓小平同志赢得了中国人民衷心爱戴,也赢得了世界人民广泛尊敬。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①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④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有时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78年后,在邓小平的主导下,中国逐步改掉了僵硬的单一计划经济模式,开辟了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到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6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6 800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3.82万亿美元,继续保持多年的世界第一。 材料二 邓小平说过,“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始终站在时代要求、国家发展、人民期待的高度,同中央领导集体一起,领导我们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我们今天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就要学习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就要学习他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就要学习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就要学习他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明开展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活动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意义。(3)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我们党不能“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的道理。13.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患寡不患贫”的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承传着一种理想社会模式的蓝图。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人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平等地位,创造了社会发展新的蓝图。但是,在教条主义的影响下,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陷入了思想误区,传统的“患寡不患贫”思想由于计划经济、统一分配、产品调拨等一整套制度性的安排,融入到社会主义的图解之中,大锅饭、铁饭碗的平均主义深深盘踞人们的头脑,并由此形成强行求均衡的发展思路。材料二 20世纪末,中国老百姓中流行过一句话:邓小平使中国富起来。富起来靠什么?当然是靠调整政策。邓小平明确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观点,将社会主义发展与追求富裕联系起来;提倡“勤劳致富”,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富带穷,最后达到共同富裕。材料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邓小平同志就是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伟大斗争中产生的伟人,是我们大家衷心热爱的伟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就要学习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就要学习他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就要学习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就要学习他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1)你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患寡不患贫”的思想是赞成还是反对?请你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理由。(2)结合材料二,请你说明“中国富起来”以后,如何解决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问题?(3)阅读材料三,简要分析习近平强调的六个“就要学习他”主要蕴含什么哲学道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