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复习——声现象(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物理中考复习——声现象(学案)

资源简介

物理中考——声现象(讲义)
一、学习目标:
1. 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 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等知识。
3. 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
4. 熟悉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的出题形式和考查形式。
二、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性,防止噪声的途径。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考点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如下:(需填空的为重点内容):
声 现 象 1. 声音的产生 声音产生的条件是: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2. 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 传播,传播声音的介质有 、 、 ,真空 能传声
(2)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 声 速 ①声音在固、液体中比在 中传播快。
②声速的大小跟 有关,还跟 有关。
③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听到回声的条件: 。
3.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听到声音的两条路径:空气传导、骨传导
(2)“双耳效应”应用于感受出声源与听音者之间的距离(立体声)。
4. 声音的特性 (1) 音 调 ①定义:声音的高低
②其高低与 有关;
③频率 a. 定义: ;单位: ;符号:
b. 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c. 人不能听到超声波与次声波
(2) 响度 ① 定义:
② 其大小与 和 有关。
(3) 音色 ① 定义:声音的品质
② 与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有关。
5.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定义 物理角度:
环保角度:
(2)来源: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社会噪声。
(3)等级和危害:20dB、90dB、50dB。
(4)噪声的控制:①在声源处防止或减弱噪声产生;②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③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6. 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 :回声测距,B超
(2)声音可以传递 :超声波碎结石,超声波清洁牙齿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1: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1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 发声,声音主要通过 传递到人耳。
【针对练习一】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
A.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D. 空气能够传声
【针对练习二】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B. 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 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
例2: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 不同的乐器同时演奏相同的乐曲,具有相同的音色
D. 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针对练习一】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这主要是依据(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频率
【针对练习二】吉他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 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
A. 振幅 B. 响度 C. 音调 D. 音色
【针对练习三】某歌手的演唱会上,嘹亮的歌声直入心扉,这里的“嘹亮”是指声音的 ,演唱会的声音立体感很强,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 。
知识点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例3: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 减弱噪声污染 B. 缓解“热岛效应” C. 绿化居住环境 D. 减少大气污染
【针对练习一】为了减少噪声污染,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从声学上讲,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人们以 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
【针对练习二】如图所示,是我市城区到龙洞堡机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
A. 噪声的产生 B. 噪声的传播
C. 噪声的接收 D. 以上三种均是
知识点四:声的利用
例4:蝙蝠通过发出 接收 来判断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地震前发出的 使得某些动物烦躁不安,而人却无感觉,是由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为 。
【针对练习一】下列各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针对练习二】自然界中有许多奥妙的声,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
B. 用超声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 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
D.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利用这些器材,可以完成哪些“声学实验”?
1.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2.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在重敲一下,两次敲击的声音相比发生变化的是
A. 音调改变 B. 响度改变 C. 音色改变 D. 三项均不变
3.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4.在建造核电站反应堆掩体时,必须进行不间断的超声波探伤仪检测,确保掩体无任何结构性裂缝。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 )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5.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
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 D.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D.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
7.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
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8. 如图,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心脏跳动主要是为了( )
A.适当改变心脏跳动频率,使音调变高
B.缩短和病人之间的距离,增大声音的响度
C.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
D.可以增大心脏跳动振幅,使响度增大
9.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2004年12月26日由强烈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造成了数十万人员伤亡,被称为“世纪之灾”.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海啸”过后,人们没有发现野生动物大规模死亡的情况,如果从物理知识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
A.动物反映灵敏 B.有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
C.有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 D.动物能观察到地面的变化
10. 在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