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4单元课内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4单元课内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4单元课内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
课内阅读。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乌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选文中“朋友”是指 、 、 这三种小动物。
2.圈出画线句子中的动词,并试着用几个动词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子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画出来。
4.下列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样描写能突出民族小学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B.把鸟儿、蝴蝶当作人来写,十分生动,从侧面表现孩子们读书时的认真。
C.这几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窗外的静。
5.下课后,你在学校的操场上都做些什么?请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花的学校》选段,完成练习。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6.文中“紫的、黄的、白的衣裳”是指花的颜色丰富多彩。请再写出四个描写花的色彩的词语。


7.文中画“ ”的句子通过写树枝、绿叶、雷云的___________来表现出他们对花孩子们的_____________。( )
A.语言 热情与欢迎 B.动作 期待与鼓舞
C.语言 期待与鼓舞 D.动作 训斥与不屑
8.对花孩子们急急忙忙回家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花孩子们希望早点关了门做功课,要不老师会罚他们站墙角的心理。
B.表现出花孩子们是多么希望得到自由,多么希望回到母亲的怀抱。
C.表现了花孩子们没有纪律的特点。
9.在作者看来,花的家在天上,那么花会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 )高声念书的 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 )。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 )地背了出来。
10.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括号里。(填序号)
①一字不漏 ②鸦雀无声 ③摇头晃脑
11.给画“ ”的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
12.从“壮着胆子”可以看出孙中山 。
13.同学们被孙中山的行为吓呆了,他们心里可能想些什么?
14.下列名言中提醒我们要善于提问的有( )(多选)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B.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充
C.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D.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课内阅读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节选)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1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 。
(2)梧桐树的落叶像 。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 。
16.从哪里可以看出院墙外的水泥道的美?在短文中用“____”画出来。
17.“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这句话要用( )的语气来读。
A.低沉 B.欢快而激昂 C.缓慢而轻快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雨(节选)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 )给了枫树,( )枫叶像一枚枚邮票,( ),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8.把文中括号内的内容补充完整。
19.选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把内容写清楚的?请用“ ”画出来。
20.“五彩缤纷”在文中的意思是 。你是根据 (①根据生活经验②联系下文)的方法理解的。(填序号)
21.读到“频频点头”这个词语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秋天的雨还把颜色给了谁?请仿照选文中的一个句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鸟儿 蝴蝶 猴子 2.摇 叫 停 听 读  跑。他站起来不安地四处走动,不一会儿他看到了窗外飞舞的蝴蝶,顿时被吸引住,于是他扑过去。 3.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真好听! 4.B 5.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快步走出教室来到操场上,校园里顿时沸腾起来。校园的东墙边,有一张乒乓球台。球台的四周围满了同学,不时传来喝彩声。乒兵小将们打得可真起劲,你推我挡,常常打十几个回合还分不出胜负。
【分析】1.本题考查寻找文中关键信息。从文中:“乌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可知答案。
2.本题考查寻找关键词汇和语言表达,用几个动词造句时,语句要通顺,没有错别字。动词:是一类词性,一般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汇。
仔细阅读文章选段,“摇、叫、停、听、读、跑”这几个字是动词。
用几个动词造句:来到学校,小明赶紧跑进教室,放下书包,抄起一把笤帚跑向清洁区。
3.本题考查寻找中心句。这短话主要讲述了同学们上课一起朗读课文,连外面的小动物都安静下来,认真地听,所以是围绕:“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来写的。
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白这段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和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从修辞手法上来看,这几句话把小动物们当做人来写。鸟不交了,蝴蝶停在了花朵上,是因为同学们在认真读书,猴子也好奇地听着,都是被孩子们读书时的动听的声音所吸引。书中并没有直接写出来,而是通过树枝、鸟儿、蝴蝶、猴子等身边的事物来体现,这就是侧面描写。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想一想你们平时下课后会到学校操场做些什么呢?比如:踢足球,跳绳,打乒乓球之类的。描述下同学们都在操场上做什么吧。要求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答案不唯一。
6. 五颜六色 绿肥红瘦 花团锦簇 繁花似锦 7.B 8.B 9.花会对妈妈说:“妈妈,我好想您!我们终于放假了,可以好好陪您了!”
【分析】6.考查了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
句中的“紫的、黄的、白的”衣裳是指花的颜色丰富多彩。描写花的色彩的四字词语如: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万紫千红、姹紫嫣红。
7.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从“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可知,句子通过“互相碰触、簌簌地响、拍着大手”这些动作的描写,突出花儿得到自由,让树枝、绿叶、雷云都感到愉悦、感到兴奋,表现出他们对花孩子们的期待与鼓舞。
8.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从“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可知,花儿们迫不及待地想回家以及花儿们快乐的心情,让我们感受到花孩子们之所以急急忙忙回家,是因为孩子们非常希望得到太阳般的温暖,天空般的自由,希望回到母亲的怀抱。
9.考查了学生的想象与表达能力。结合自己的理解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孩子已经放假,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母亲,和母亲开心、快乐、自由地玩等方面来写。
10.③ ② ① 11.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什么用 12.心里其实也很害怕,但还是鼓足勇气发问了。 13.孙中山的胆子怎么这么大?难道就不怕被先生责罚吗? 14.ABC
【分析】10.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一字不漏:没有偏差,形容很全面,非常细心的意思。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11.本题主要考查了反问句改陈述句。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即:去掉“难道不”,去掉语气词“吗”,问号变句号。把“有”改为“没有”,去掉“呢”,问号变句号。示例: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什么用
12.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他壮着胆子站起来”,当孙中山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从“壮着胆子”可以看出孙中山是一个勤学好问的人。
1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结合文中的内容,把同学们被孙中山的行为吓呆了的心里想法说出来。
示例:孙中山向老师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14.本题主要考查对名言的理解。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意思: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B.“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出自王充《论衡·实知》意思:即便是聪明智慧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懂得, 不求教就不会明白的。说明学习是获得知识、增长智慧的必由之路。
C.“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出自《尚书》意思:喜欢向别人请教,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富,自以为是,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就不可能办成大事。
D.“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出自《红楼梦》意思: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是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是文章,这是讲处事之道。
ABC名言提醒我们要善于提问。
15. 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16.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17.C
【分析】15.本题考查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作答时,学生要认真阅读原文,从原文出发,找到对应信息填空,平时要多做题。
(1)文中第一段“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水泥道”像“一块彩色的地毯”,写出了水泥道的美。
(2)文中第二段“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形象地写出了梧桐树叶的形状。
(3)文中第三段“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形象地写出了棕色小雨靴的可爱和心情的愉悦。
16.本题考查找出关键语句。
作答时,学生要认真阅读原文,从原文出发,用横线画出来,平时要多做题。院墙外的水泥道的美体现在文中第一段“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水泥道”像“一块彩色的地毯”,写出了水泥道五颜六色的美,还伴随着水中光线的折射,更加闪闪发光。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作答时,学生要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从关键字词入手,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再选择合适的朗读语气,平时要多做题。“一步一步”“小心”说明作者是缓慢行走的,在慢慢欣赏水泥道的美;“一片一片”“仔细”说明作者心情是愉悦的,每一片落叶的景色都不愿错过,故选C最合适。
18.红色 红红的 飘哇飘哇 海洋 19.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20. 秋雨带给大地各种各样的颜色,色彩绚丽,十分好看。 ② 21.在绵绵的秋雨中,菊花随着雨滴敲打起起伏伏。 22.它把红色给了柿子,红红的柿子 一个个灯笼,摇啊摇啊,摇来了秋天的丰收。
【解析】18.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秋天的雨》的作者是陶金鸿。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原文: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19.本题考查了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第一段主要写了秋天里有许多颜色,所以第一句为第一段的中心句,答案为: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20.本题考查了理解词语的方法。
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五彩缤纷”的意思是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结合文章可知:秋雨带给大地各种各样的颜色,色彩绚丽,十分好看。
2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
结合“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可知这是一种拟人的写法,意思就是菊花在秋雨里晃动,就像人们点头一样。学生据此写出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的样子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我仿佛看到了各色各样的菊花被秋雨滋润,吸收养分。
22.本题考查了仿写句子。
例句形式为“它把什么色给了什么,什么像什么,怎么样”,仿写时注意
示例:它把粉色给了牵牛花,牵牛花像一个个小喇叭,吹啊吹啊,吹起了一首首交响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