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8 静电技术的应用一、教学目标了解静电技术的应用和静电危害的防止。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静电技术的应用和静电危害的防止。难点:各种静电设备的结构、原理。三、教学器材计算机、投影仪。四、教学建议教法建议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实践法。教学设计方案(一)引入新课静电技术是一种自然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技术的提高,对静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得到普遍的提高。(二)引出课程内容1.静电技术的应用静电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控制带电物体(粒子)的运动。如静电除尘,设法使空气中的尘埃带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尘埃被吸引到达电极而被收集;静电喷涂包括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喷洒、油墨喷射印刷等也是利用静电的实例;根据不同粒子在静电场中表现的行为不同,可以把它们分开,这是静电分离,可用来选种、选矿等;在能量转化方面,可以用静电场作为媒介来实现机械能与电能间的相互转化。在生物学中,通过高压电离使空气产生离子的作用,可使农作物产量提高5%~20%;能延长水果、蔬菜的保鲜存放时间;能改善人类和动物的心理行为,并增强免疫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静电技术将有更广泛的应用。⑴静电复印机静电复印技术是1935年发明的,1948年制成世界上制成第一台静电复印机,复印机是一种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体积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其工作状态的指示图如图1所示。当用户将复印的文件A放在水平透明窗B上。文件被曝光灯C照明,其反射光经旋转反射镜D、凸透镜E及固定反射镜F,联合把文件造成实像于一个大圆筒G上。这实像可以与文件一样大,也可以放大或缩小。圆筒G由铝制成,其表面布满一层硒。硒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圆筒的表面于曝光之前,在复印机内的黑暗位置(1)预先充电,使整个表面均匀带了正电荷。当圆筒转动到位置(2)时,就受到文件实像的照射而曝光。硒有这样的特性,在黑暗中电阻很大,相当于绝缘体。而当它受光照射时,其电阻就减小,变成良导体。于是,凡曝光的面积上,所充的电就沿着铝质圆筒及接地线而接地。因此,圆筒上对应文件白色的地方就不带电,而文件上黑色的地方由于没有光照射到硒上,就仍然保留着正电荷。当圆筒转到位置(3)时,圆筒带正电的面积上(也就是对应文件黑色的面积上)就吸引从位置(3)的施粉器所放出带负电的墨粉。圆筒继续转动到位置(4)时,就有一元件把送来的复印纸充上比圆筒更强的正电荷,而把圆筒上的墨粉夺取过来吸到纸上。圆筒最后转到位置(5)时,就有一元件把圆筒上表面全部电荷放电,也就是清除旧影像以便复印另一文件。复印纸从圆筒吸附墨粉之后,再送到红外线灯H照射,把墨粉加热熔合牢粘在纸上,最后从出口送出来。图1 静电复印机工作状态指示图(2)静电除尘器静电除尘器有许多类型,图2所示是工业除尘器的示意图。金属圆筒内又一根很细的金属棒A,外壳B和金属棒分别与高压电源两极相连,其间电压可达几万伏,产生很强的电场。当含尘气体由进气口进入电场后,在A、B间被电离,形成正、负离子和电子,它们在强电场力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不断与尘埃发生碰撞并使尘埃电离或带上负电,而向带正电的筒壁运动,形成灰尘粘附其上。灰尘通过振动或用水冲洗而脱落,从出口处落入收集灰尘的容器内,净化的气体从上面的排气口排出。图3 铁路油罐车装油时铁路跨线地线图2 静电除尘器示意图2.静电危害的防止静电现象既有应用价值,同时它在许多方面造成危害。静电放电会产生电磁波,干扰电子仪器的工作,使电子仪器发出信号不清晰而出现差错;使自动控制中的继电器、电子开关等设备出现失误。静电放电还会造成化学纤维生产质量下降等等。目前静电危害的防止已经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防止静电危害的办法可从两方面考虑。第一是控制静电,使之不产生或少产生。对易产生静电的机械零件尽可能采用导电材料;必须采用高绝缘电阻材料(橡胶、塑料等)的零件时,也要在材料的配方中加入抗静电剂,制成导电的橡胶、塑料、纤维等;也可给材料穿上“导电衣”,涂上一层金属粉末或导电漆。第二是消除已产生的静电。产生静电后要防止其聚集,及时使其逸散,如采用导线接地,把聚集的电荷放走。如图3所示,铁路油罐车装油时用铁轨跨线地线就是起这样的作用。图4所示的静电消除器也可以消除集聚的静电荷。图4 静电消除器(三)小结1.静电技术的应用及静电危害的防止2.静电复印机、静电除尘器、静电消除器的结构及原理。(四)作业布置建议学生去科技馆感受静电使人体头发耸立的感觉,并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其原因。(五)教学说明静电技术应用广泛而深远,可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或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进一步弄清产生静电的原因及静电的利与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