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6 电容一、教学目标理解电容器的电容的概念、公式、单位及意义。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结构、电容及储存的电能。了解常用电容器外形、种类、符号及应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容器的电容的概念、公式、单位及意义。难点:平行板电容器的结构、电容及储存的电能。三、教学器材各个类型的电容器、计算机、投影仪、数字展示仪。四、教学建议教法建议讲授法、讨论法、实物展示法、演示实验法。教学设计方案(一)引入新课荧光灯管有时会两头亮中间不亮,如不及时修理,灯管很容易损坏。这是因为启辉器里的旁路电容器被击穿短路造成的。本节要学习有关电容器的初步知识和简单应用。(二)引出课程内容1.电容器(1)结构:两个彼此绝缘而又靠得很近的导体就组成一个电容器,这两个导体称为电容器的两个极。(2)电容器的充电、放电充电: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负极相连,两个极板上就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这个过程称为充电。充电时,极板上电荷量Q增加,板间电压U增大,板间电场强度E增强,电能转化为电场能。放电: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互相中和,电容器就不带电了,这个过程称为放电。放电时,电荷量Q减少,板间电压U减小,板间场强E减弱,电场能转化为电能。2.电容给电容器充电时,电容器的两极之间就产生一定的电势差。实验证明:对同一个电容器来说,它的电荷量越多,两极的电势差越大,电荷量和电势差成正比关系,两者的比值Q/U是一个恒量。对不同的电容器,这个比值是不同的。可见,这个比值反映着电容器本身的一个重要性质。(1)定义: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板间的电势差U之比,称为电容器的电容。(2)公式:(3)单位:法拉(F)、微法( F)和皮法(pF)1 F=106 F=1012 pF(4)电容的物理意义: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是由电容器本身的性质(极板导体大小、形状、相对位置及其之间的电介质等)决定的,与电容器是不是带电无关。3.平行板电容器(1)结构:两块靠近而且平行放置的金属板就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称为平行板电容器。如图1所示。(2)公式: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跟哪些因素有关?由实验和理论推导可以得出:平行板电容器电容跟极板的相对面积S成正比,跟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有关,跟板间距离d成反比。平行板电容器的计算公式:图1 平行板电容器式中,S用m2作单位,d用m作单位,k是静电力恒量,算出的C用F作单位。(3)电容器储存的电能电容器充电,就把转移电荷获得的电场能储藏于电容器的静电场中。这些能量可表示为对于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它带电Q后,极板间产生匀强电场,。把、代入,得式中,,是真空中的介电常数;Sd = V,是平行板电容器中电场的体积。因此,平行板电容器中储存的电场能量为4.应用举例例题1 一只标有5×102 pF的电容器,在电势差为36 V的电源上充电后,电容器的电荷量是多少 解 已知C=5×102 pF=5×10-10 pF,U =36 V,则Q =CU =(5×10-10×36)C=1.8×10C例题2 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面积为2×10m,两板间夹一层厚2×10mm,εr=5的电介质,该电容器的电容为多少微法?解 已知S = 2×10m,d = 2×10mm = 2×10m,εr=5,则=4.4×10-2 F5.常用电容器分类及应用(1)分类:电容器种类繁多, 其外形及符号如图2所示。其分类按电介质可分为纸介、云母、陶瓷、电解电容等;按可变程度可分为固定、半可变、可变电容器。图2 几种常见的电容器外形及符号(2)应用:电容器是一种在很多技术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电器元件,例如在雷达、导弹控制、传感器等尖端技术中,在电冰箱、电视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中,在电子计算机、照相闪光灯、卡拉OK伴唱机中,都用了不少电容器;电容器在工业上也有广泛应用,如用电容器实现继电保护和对时间的自动控制。(三)小结1.电容器的结构及作用。2.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意义。3.电容的分类、应用、能量计算。(四)作业布置1.p23 1、2、3 题 2.《技术物理练习册》(第3版)相关习题(五)教学说明1.为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强对电容器的认识,可通过给学生展示电容器的实物,将废旧的纸介电容器拆开让学生观察,认识电容器的组成。对电容器的充、放电可以使用演示实验,并借助水容器做比喻,这样易于学生认识电容器有容纳电荷的特性。2.可用实验验证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其实验设计思想是C =Q/U ,让平行板电容器带上一定电荷量Q,改变电容器本身的一些条件,观察电势差U的变化,C ∝S/d ,强调C与Q、U无关,由电容器本身决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