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技术物理 上册》 5-1 简谐运动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技术物理 上册》 5-1 简谐运动教案

资源简介

第5章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引言:在生产实践和生活中,除了前几章所学习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转动外,还广泛存在另一种运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例:小鸟飞离枝头,树枝会振动起来;汽车行驶,内燃机里的活塞会振动起来;机器开动,底座会振动起来;鱼儿跳出水面,水面上不断有波纹传过;空气中不断有声音(声波)传来……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所常见的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物体沿着直线或弧线在某一位置(称为平衡位置)附近做来回往复的运动,称为机械振动,简称振动。机械振动的传播形成机械波,简称波。
振动和波动是非常普遍、非常重要的运动形式,它们不仅限制在机械运动范围,在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中都存在。本章我们将学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5-1 简谐运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机械振动和简谐运动的概念。
2.掌握简谐运动回复力的特征。
3.掌握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加速度随位移的变化规律。
4.理解简谐运动的周期、频率、振幅的物理意义。
5.借助弹簧振子模型,渗透物理学的方法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变化规律。
(2)加速度、速度、位移等物理量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难点:(1)回复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及大小变化。
(2)理解及判断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器材
弹簧振子演示仪器、图片。
四、教学建议
教法建议
讨论、演示实验、讲解。
教学设计方案
(一) 引入新课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时,物体受到什么样的力作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受力作用或合力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平抛运动物体受恒力作用,匀速圆周运动所受作用力大小不变、方向变化。)
现在我们将要研究一种更复杂的机械运动—简谐运动,以及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机械波。
(二) 引出课程内容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运动形式之一,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两个概念。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知识是学习其他形式的振动和波的基础,也是声学、地震学、建筑力学、光学和无线电等学科的出发点。简谐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本章从分析弹簧振子的振动、单摆的振动来研究简谐运动的特性,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机械波的形成、传播及其特性。
1.机械振动
举例:微风中树枝的颤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地震、游乐园里的蹦蹦床等都是机械振动。
请学生列举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机械振动的例子。
教师演示弹簧振子的振动、单摆的振动,提问学生振动的规律。
机械振动:物体沿着直线或弧线在某一位置附近作来回往复的运动,称为机械振动,简称振动。
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简称波。
机械振动的特点:物体在某一位置附近作来回往复的运动。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是机械振动中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弹簧振子和单摆的振动都是简谐运动。下面以弹簧振子为例,来分析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把一根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个穿孔小球,如图1所示,把它们穿在水平杆上。在弹簧与小球的质量相比很小时,忽略弹簧的质量(弹簧称轻弹簧),且设水平杆是没有摩擦的光滑圆棍,这样的
系统就称为弹簧振子。
利用弹簧振子演示仪器演示弹簧的
振子振动过程: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振子的运动规律。
(2)全振动:弹簧振子从某一状态起,再次回到这一状态时所完成的振动称为一次全振动。
(3)振动的位移:取平衡位置O为x轴的原点,向右为x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
振动的位移: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方向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子所在点。
(4)回复力:
分析弹簧振子振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弹力方向向左,位移方向向右。
,弹力方向向左,位移方向向右。
,弹力方向向右,位移方向向左。
,弹力方向向右,位移方向向左。
可见,振子之所以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的运动,原因是有一个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弹力作用在振子上,我们把使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称为回复力。弹簧振子振动过程中弹力就是回复力。
回复力:使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称为回复力。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或缩短量)成正比,即与小球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又因弹力总是与位移的方向相反,因此,弹力
负号表示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
(5)简谐运动的定义:物体在与位移成正比而与位移的方向相反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称为简谐运动。
3.描述简谐运动的几个物理量
(1)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称为振幅。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一个物理。
(2)周期T: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周期是表示振动快慢的一个物理量。
(3)频率 :振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
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 一秒内完成一次全振动频率就是1 Hz,
1 Hz =1 s-1。频率也是表示振动快慢的一个物理量,它和周期的关系为
简谐运动的频率(周期)与振幅无关,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所以称为系统的固有频率(周期)。
(4)固有频率(周期):由振动系统本身性质决定的频率(周期)。
(5)角频率: 频率的倍,称为角频率。
角频率的单位:弧度每秒,符号是 或s-1。
4.简谐运动的性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质量为m的振子的加速度,即简谐运动中,加速度也跟位移成正比,而与位移的方向相反。这说明加速度的方向也始终指向平衡位置。
简谐运动中,弹簧振子所受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时刻改变,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时刻改变,所以简谐运动是非匀变速运动。
弹簧振子的速度、加速度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
(1),弹力增大,方向向左;位移增大,方向向右;速度减小,方向向右;加速度增大,方向向左。
(2),弹力减小,方向向左;位移减小,方向向右;速度增大,方向向左;加速度减小,方向向左。
(3),弹力增大,方向向右;位移增大,方向向左;速度减小,方向向左;加速度增大,方向向右。
(4),弹力减小,方向向右;位移减小,方向向左;速度增大,方向向右;加速度减小,方向向右。
5.简谐运动的能量
弹簧振子在运动过程中,只有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弹性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分析弹簧振子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1),速度减小,动能减小;位移增大,弹性势能增大。
(2),速度增大,动能增大;位移减小,弹性势能减小。
(3),速度减小,动能减小;位移增大,弹性势能增大。
(4),速度增大,动能增大;位移减小,弹性势能减小。
(5)平衡位置,位移为零,动能最大;振幅最大处,动能为零,弹性势能最大。
6.例题讨论讲解
例题1 一个弹簧振子在10 cm的范围内振动,8 s时间内连续走过路程是1 m,求它的振幅、周期、频率和角频率。
解 振子在10 cm内振动,即2 A=10 cm
则 A=5 cm=0.05 m

振子在8 s时间内完成了5次全振动
(三) 小结
1.机械振动。(教师总结)
2.简谐运动:物体在与位移成正比而与位移的方向相反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称为简谐运动。进行简谐运动中的回复力,速度、加速度位移变化情况总结。
3.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频率。
4.简谐运动的性质
5.简谐运动的能量及转化过程。
(四) 作业布置
1.p126 2、4题 2.《技术物理练习册》(第3版)相关习题
(五) 教学说明
1.学生刚接触变力,而且变化的物理量比较多,比较难理解。讲课时应放慢节奏,通过实验或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2.本节课去掉了简谐运动的方程和简谐运动的图像。因为要讲运动方程就得介绍角频率和相位的概念,这两个概念相对于现在的初中毕业生难度有些大。而简谐运动的图像必须在给出运动方程方可画出。建议该部分内容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取舍。
O
C
B
图1
PAGE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