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技术物理 上册》3-2 动能 动能定理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技术物理 上册》3-2 动能 动能定理教案

资源简介

3-2 动能 动能定理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动能的概念。
2.正确理解和运用动能公式分析,解答有关问题。
3.掌握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4.理解和运用动能定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动能的概念
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难点: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三、教学器材
导轨,滑块两个(质量不同),木块1个。
四、教学建议
教法建议
推理归纳,讲解法。
教学设计方案
(一)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例:流动的河水可以推动水轮机而做功,飞行的子弹能够打穿木板而做功,举高的铁锤能够把木桩打进土里而做功……所以流动的河水、飞行的子弹,举高的铁锤都具有能量。如果一个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时,我们说物体具有能量。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能;运动着的物体能够做功,因而具有能量。这种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初中物理课中曾对动能这一概念有简单、定性的了解。提问由学生回答。
1.什么是物体的动能?它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演示实验:
① 滑块从导轨的不同高度滑下与木块相碰,推动木块运动,高度大时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② 质量不同的滑块从同一高度滑下,质量大的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结论: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也越强。所以说,动能是表征物体做功的一种能力。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之间有什么定量的关系呢?
(二)引出课程内容
1.动能
如图所示,引导学生回答:设物体的质量为m,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此时动能是多少?(因为物体没有运动,所以没有动能),在恒定外力F作用下,物体发生一段位移s,得到速度,这个过程中外力做功多少?物体获得了多少动能?
F F
s
图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v2-v02=2as v2=2as
外力做功:W=Fs==mv2
由于外力做功使物体得到功能,所以动能的定义是:
(1)定义:物体的动能等于它的质量和速度二次方乘积的一半。用字母表示动能,则计算动能的公式为:。
(2)动能是标量,永远是正值。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3)动能的单位:焦耳,符号是J。
2.动能定理
(1)动能定理的推导。如果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具有速度1,且水平面不光滑(存在摩擦力),在外力F的作用下,经过一段位移s,速度达到2,如图2所示,则此过程中,外力做功与动能间有什么关系呢?
1 2
F F
s
图2
外力F做功: ()
摩擦力做功: Wf=-Ff s v22-v12=2as
合力做功:
式中:表示未动能
表示初动能
结论: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或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 即
(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讨论:
① 当合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动能如何变化?(>0则 >动能增加)。
② 当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时,物体动能如何变化?(<0则<动能减少)。
③ 合外力的功,即是作用在物体上各外力做功的代数和。外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其他力,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所以动能定理适用于物体的任何运动过程。适合于恒力做功,适合于变力做功,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不论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如何复杂,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总是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反之,如果知道了物体动能的变化,合力的功也就确定了。
例题讨论讲解:
例题1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为173 kg,轨道速度为7.2 km/s,它的动能为多少?
解 已知则
例题2 质量为8 g的子弹,以400 m/s的速度水平射穿一块固定的木块(图3)。子弹穿出木块后,速度变成100 m/s,求木块阻力对子弹所做的功。
解 已知 。
1 2
m m
图3
根据式动能定理的公式:
功为负值,表明阻力做功,或者说子弹克服阻力做了600 J的功。
例题3: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合外力一定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动能改变;
B.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C.合外力一定对物体做功,但物体动能可能不变;
D.物体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3)教师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讨论或提问:p69 习题 3-2 1、2、6
(4)引导学生总结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① 确定研究对象;② 分析受力情况,标明、s情况;③ 分析各个力做功情况及做功的正负;④ 明确物体在始末状态的动能;⑤ 根据动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三)小结
1.对动能概念和计算公式作强调。
2.总结动能定理、定理的适用范围,应用动能定理理解题步骤。
(四)作业布置
1.p69 3、5题 2.《技术物理练习册》(第3版)相关习题
(五)教学说明
1.功是伴随一个物理过程而产生的,是过程量;而动能是状态量。动能定理表示了过程量等于状态量的改变量的关系。
2.在运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时,对动能增量的符号和外力做功的符号物理意义必须区别清楚,防止混淆。
3.动能定理只需讨论一个过程中力对物体做的动与物体始、末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而不必去详细分析过程中的细节。这对解决某些力学问题,只要不涉及时间,优先考虑用动能定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