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1 尊重他人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1 尊重他人 教案

资源简介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1课时 尊重他人
总第7课时
一、教学目标
道德修养: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
责任意识:关注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做到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教学难点:怎样尊重他人?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情境体验法,材料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截取公益广告《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
满头大汗外卖小哥被投诉,加班到深夜被辱骂;考试失败被批评,同学相处被孤立片段
设问:你有什么感想?如何尊重他人?
教师讲述: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关注、重视他人的感受,要平等的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懂得欣赏他人。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尊重他人》。
B【学习新课】
环节一:自主学习
1.尊重的含义和表现?
2.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3.怎样尊重他人?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活动1:展示图片《董卿三跪》
网友评价:“跪下去的是身子,站起来的是灵魂”“跪出了最美的中华骄傲”
设问:为什么董卿的行为会受到大家的称赞?请你谈谈你对尊重的理解?
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展示分享
教师小结:1.尊重的含义及表现
含义:尊重即尊敬、重视。 表现: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2.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3.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活动2:教材P34探究与分享“图书馆进馆要求的争议”
读者甲:某市图书馆规定,衣冠不整者不得进馆读书。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读者乙:图书馆是文明学习的场所,衣冠不整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
读者丙:穿着是个人的自由,图书馆不应该规定读者的着装。
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
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展示分享
教师小结: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笔记: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二)尊重从我做起
活动3:教材34页探究与分享
情境一:小东打算放学后去参观美术馆。放学铃声一响,他就起身准备出发。这时,同学小萌拿着数学试卷过来向他请教一个问题。
情境二:小光正在家里看自己特别喜欢的足球比赛。这时,几个提前约好的同学来他家一起商量撰写演讲稿的事。
情境三:小明的舅舅兴致勃勃地谈前一天晚上看过的电影,小明却并不感兴趣。
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
活动4:教材35页探究与分享
你赞同他们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你还有哪些看法?
学生思考活动3、4,合作交流,展示分享
教师小结:怎样尊重他人?
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②平等对待他人。 ③学会换位思考。 ④学会欣赏他人。
C【课堂练习】课件展示
D【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今天所学知识,巩固并构建知识体系。
E【课后作业】背记本节主要考点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