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讲 欧姆定律计算一、欧姆定律(1)内容:(2)公式:(3)对公式的理解:(4)变形式的理解:二、欧姆定律在串、并电路中的计算(1)电阻规律的推导(2)逆推法写思路三、串联分压、并联分流以及它们在实验题中的应用(1)串联分压:(2)并联分流:(3)串联分压在实验中的应用例题1. 将一个用电器接在4V电源的两端,通过的电流是0.2A,该用电器的电阻是 Ω,当该用电器两端接在2V的电源时,通过的电流是 A,用电器的电阻是 Ω。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该导体的电阻是 Ω。例题2. 分别将U1=4V、U2=6V两个不同的电压加在某段导体的两端,则两次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之比为( )A.3:2 B.2:3 C.1:1 D.1:2例题3.一个4Ω的电阻和一个12Ω的电阻串联,总电阻是多大?若并联后,总电阻多大?例题4.R1和R2串联,R1=3Ω,R2=6Ω,总电压为18V,求(1)电路中的总电流 (2)R1两端的电压例题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2.4V,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为0.6A,求:(1)该电路的总电阻(2)若R1=6Ω,求R2阻值例题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20Ω,电路总电阻为12Ω,电流表示数为0.3A,请计算:(1)电阻R2的阻值;(2)电源电压;(3)通过R2的电流.例题7.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图如图所示,其中M、N均为绝缘材料,M、N间有可收缩的导线,弹簧上端和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固定在一起,电源电压10 V,R1=8Ω,R2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10 Ω。闭合开关S,压力F与R2的变化量成正比。F=1 N时,R2为2Ω,此时电流表示数是______A;当电流表的示数为Ⅰ 时,F=______N(写出关于I的数学表达式)。例题8、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阻R2的阻值为20Ω,灯泡R1的阻值和同一电源的电压均保持不变。请画出该题的各个等效电路图。(1)只闭合开关S2、S3时,电流表示数为0.2A,求电源电压是多少?(2)只闭合开关S1、S2、S3时,电流表示数为0.6A,求R1的阻值是多少?例题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和小灯泡的阻值均保持不变,电源电压U=6V,小灯泡R2=12Ω字样,滑动变阻器R3的最大阻值为20Ω,请画出该题的各个等效电路图。只闭合开关S1和S3时,电路中的电流为1A,求R1=?则闭合开关S1、S2和S3时,电路的总电阻R=?例题10.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滑到a端,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变化关系如下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是9VB.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6ΩC.电压表示数范围是3~9VD.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18Ω例题11.某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6V,阻值为15Ω,将它与一只20Ω的电阻串联后接到电压是______V的电源上,此用电器才能正常工作。例题12.两个电阻=5Ω,=15Ω,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 : =_____,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_____。若将这两个电阻并联在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 =_____.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_____.例题13.电阻与电阻串联,如果两端的电压是总电压的1/3,则与的阻值之比为( )A.1:3 B.1:2 C.2:2 D. 3:1例题1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12Ω、R2=6Ω,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A1、A2。的示数之比为( )A.1∶2 B.3∶2 C.3∶1 D.1∶ 1例题15.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三节干电池作为电源,滑动变阻器上标有“30Ω,1A”字样,实验时,先将5Ω电阻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再分别改接10Ω、15Ω、20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当改接20Ω的电阻进行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压表的示数始终无法达到1.5V,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各元件均完好,请你找出一种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作业1.下列几组电阻并联后, 总电阻最小的一组是( )A.30 Ω和 15 Ω B.25 Ω和 25 Ω C.10 Ω和 20 Ω D.5 Ω和 40 Ω2.如图所示,已知电阻R1=3Ω、R2=6Ω ,电流表A的示数是0.6 A,则电流表A1的示数是( )A.0.6 A B.0.4 A C.0.2 A D.0.1 A3.一只小灯泡上标有“6V 0.4A”的字样,这只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______Ω,先要将该小灯泡接入8V的电源上,为使其能够正常发光,应串联一个______Ω的电阻。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R1=20Ω,R2=40Ω。求当开关S闭合后:(1)电路中的总电阻;(2)电流表的示数;(3)电阻R2两端的电压。5、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后,滑片P由b端滑到a端,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可判断电源电压是______V,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______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______Ω。6、一只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8V,正常发光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4A,现将该小灯泡接在12V的电源上,为使其正常发光,应______联一个______Ω的电阻.7.如图所示,R0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A1,A2为实验室用电流表(接线柱上标有“﹣”,“0.6”,“3”),闭合开关后,调节滑片P.使两电流表指针所指位置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电流表A1与A2的示数之比为1:4B.通过R0与R1的电流之比为4:1C.R0与R1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4D.R0与R1的阻值之比为4:18.如图,已知电源电压为U=6V,R1=10Ω,R2=5Ω,(1)当S1、S2均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2A,求R2两端的电压和R3的阻值.(2)当S1、S2均闭合时,求R1两端的电压和电流表的示数。9.如图所示电路,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最左端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0.3A,电压表的示数为U1=9V;当滑片P滑到最右端b端时,电流表示数为I2=0.18A.求:(1)电源的电压;(2)R1的阻值;(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10.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0欧。闭合开关S,两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0.5安和0.3安。(1)求电源电压U;(2)求通过电阻R2的电流I2。11.实验室有甲、乙两只灯泡,甲标有“20V 1.0A”字样,乙标有“10V 0.5A”字样.现把它们并联起来,则该并联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流为(不考虑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 )A.1.0A B.1.5A C.0.5A D.2.0A1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10 Ω,R2=15 Ω.当S1、S2都闭合时,甲、乙都是电压表,则U甲∶U乙=____;当S1闭合,S2断开时,甲、乙都是电流表,则I甲∶I乙=____.13、一个小灯泡的电阻是8欧,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是3.6伏,现在要把这盏灯直接接在4.5伏的电源上能行吗?怎样做才能使这盏灯正常发光?1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2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3A。当变阻器滑片P位于最大阻值处,闭合开关S,电流表A和A1示数如图中表盘所示。在保证电路安全工作的前提下,求:(1)电阻R1的阻值;(2)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1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做“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实验,他们使用的器材有:两节新干电池,三个定值电阻=5Ω、=10Ω、=20Ω,一个标有“15Ω 1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1)根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2)连接电路,开关应______,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选填“左”或“右”)端。(3)实验时:a.当电路中接入的电阻为R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Р,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b.用替换接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2;c.用替换接入电路时,他们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无法是电压表的示数达到1.5V,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16.小宇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器材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6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Ω 1A”字样,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三个定值电阻的一端与公共端A端相连,方便连接。(1)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_______端(选填“左”或“右”)。(2)排除故障后,再次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断开开关后,将N端改接C端,接下来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目的是_______。(3)为了完成实验目标,实验小组准备将定值电阻更换为20Ω,但在实验室却找不到阻值为20Ω的定值电阻,经过思考,有同学提出,使用原来的实验装置,只需将M、N端分别连接到_______两端也可以产生等效于20Ω的定值电阻,重复之前步骤就可以完成实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