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程名称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次 7任务、项目、课题名称 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课时 2学时教学内容 1.逻辑结构设计2.物理结构设计3.数据库的实施4.数据库的运行与维护教学目标 1.掌握初始关系模式设计2.理解关系模式的规范化3.了解物理设计的任务及方法教学重点 1.逻辑结构设计中E-R图向关系模式的转换2.规范化理论的提出及范式的概念、分类教学难点 逻辑结构设计中E-R图向关系模式的转换教学活动及主要环节 学生活动一、复习 (5分钟)1、提问1)数据库的设计有哪几个步骤?每个步骤的任务是什么?2)需求分析的任务和方法?3)E-R模型设计方法2、作业、实验总结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已在习题课中讲解二、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5分钟)导入:上次课我们学习了数据库设计的两个步骤,我们在概念设计阶段得到了全局E-R图,怎么转换成计算机中表示和存储的二维表的形式呢?引出新内容:逻辑结构设计三、新授内容及时间分配1.逻辑结构设计(35分钟) 1)逻辑结构设计的步骤:初始关系模式设计关系模式规范化模式的评价与改进 2)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要遵循的规则 规则内容见课本P36规则2.1---规则2.2.5 结合实例(课本例题2.2--2.7)讲解转换规则3)关系模式的规范化规范化理论的提出函数依赖的概念范式的概念5级范式2.数据库的物理设计:(10分钟)确定合适的存取方法及数据库的存储结构。3.数据库的实施(10分钟)数据库的创建数据入库相关数据库应用程序的编写及试运行。4.数据库的运行与维护。(5分钟) 5.本项目知识小结。(5分钟)四、课堂小结( 5 分钟) 1.逻辑结构设计:E-R图向关系模式的转换,重点是转换规则的运用;2.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实施、运行和维护。五、作业 复习本次课所学内容六、预习 安装与启动MySQL 列举学生所做题目及过程等内容:1、课本例题【例2.2】--【例2.8】2、课后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掌握E-R图的汇制及E-R图向关系模式的转换3、规范化理论部分让学生通过课本习题理解各范式的定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