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古诗词鉴赏浅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不同表达技巧。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诗歌的情景交融、情趣盎然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达技巧。2、品析语句,感悟诗歌的不同情感。导入:南乐府,北民歌,汉赋其中,唐诗、宋词、元曲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都知道诗词,是作者用来纾解心怀、表情达意的。那么我们来看看他们又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的呢。方法梳理:诗歌常用表达技巧第一节: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积累)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间接抒情1、①借景抒情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的《别董大》)②寓情于景(有景无情):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情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③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拓展: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②以哀景写哀情③以乐景衬哀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④以哀景写乐情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3、借事抒情(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1)因事缘情(用现实之事):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代张籍《秋思》)(2)咏史抒怀(借历史或典故):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1、虚实结合2、动静结合3、点面结合4、细节描写5、渲染6、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不着颜色的画法。白描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色、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例:“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第二节:修辞手法比喻比拟三、隐语(谐音)、双关: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四、借代五、夸张六、设问七、反问八、互文: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九、起兴十、通感(化抽象为形象):李清照《武陵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第三节:表现手法一、象征:作用:1、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 咏梅》)【析】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二、联想和想象三、抑扬:1、欲扬先抑2、欲抑先扬相关范畴——褒贬:1、似贬实褒2、似褒实贬四、衬托(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2)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例:“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五、对比:例:“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六、渲染七、用典八、照应总结:谁……因什么(缘由)……对什么(抒情对象)……用什么方式(直接/间接)……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诗人……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直接……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事抒情等情感分类:程度、原因、种类不同。专项训练:例:羁旅诗的情感分析我们都知道诗歌是用来抒情的,那么不同类型的诗歌所抒发的感情也是不尽相同的。诗歌常常被分为很多的类型:送别诗、边塞诗、咏物诗、怀古诗……同样的诗歌中的情感也被分成了很多类型:物是人非、离愁别恨、壮志未酬、喜爱赞美……我们今天要来分析的是羁旅诗中所蕴含的的情感。首先我们要知道古人出行大体可分为游历、游学、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戍、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归期遥遥。那么他们有的长期在外当官,有的因战乱而长期流离漂泊,有的在边关保家卫国而思归不得等等,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例如:《绝句(其二)》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意: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一眼看上去,这首诗明明写的是这么优美的景色,然而怎么会抒发“何日是归年”这么思归不得的悲伤之情呢?让我们来联系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当时诗人是客寓成都,亟思东归,但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才有了“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这就是我们诗歌中一种常见的的表现手法:乐景衬哀情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联系: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羁旅诗有的写羁旅之思,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有的写思念亲友,唐·李白《静夜思》有的写征人思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写作上有的乐景衬哀情,有的感时生情中秋望月,宋·苏轼《水调歌头·中秋》重阳登高,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日暮思归,唐·崔颢《黄鹤楼》有的托物传情月:唐·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雁:唐·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笛: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课后练习:【典型例题】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阳关曲·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1)诗中“溢”字有何精妙之处。(2分)。(2)全诗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