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学写读后感 》教学设计【写作目标】1、了解读后感文体特点。2、学写读后感,做到感从读出,并能用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印证。(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当我们课上品读美文的时候,当我们课余大量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常常心灵会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如果我们能把它写下来,这就是读后感。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写作训练——《学写读后感》。二、阅读文本。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学写读后感》短文,筛选并圈划重点内容。思考:1、什么是读后感?2、写读后感,要注意什么?明确:读后感,是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在深入领会原文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表现手法或某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见解的一类文章。①适当引述②感受力求深入③练习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三、学写读后感。第一步:拟定题目过渡语:文章总得有个题目,读后感当然也不例外。这里老师教大家两种方法。1、拟一个题目一般情况下,可以用《读<------>有感》或者《<------->读后感》作为题目。例如:读《-------》有感、《--------》读后感2、正标题和副标题兼用。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人们经常采用正标题和副标题结合的办法, 把自己要表达的观点或者感受凝练成正标题,以读《-------》有感为副标题。例如:永恒的童年---读《城南旧事》有感那些逝去的和永恒的---读《城南旧事》有感牛刀小试:请同学们就你学过的任意一篇课文或阅读过的一部名著(如《傅雷家书》、《红心照耀中国》、《西游记》、《骆驼祥子》等),完成“拟定题目”环节。【学生练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感第二步:引述原文常用的引述方式:(1)对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2)对原文加以概括进行间接引述(3)两者兼用例如:《<昆虫记>读后感》开头对原文做了引述:“假日里,我读了一本书叫《昆虫记》。书中详细描写了很多昆虫的生活习性、用途等。这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书中,我最喜欢的昆虫是蝉。‘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这里既有概括叙述,又有对原文中感受较深句子的直接引述。让我们清楚的看出作者的“感”是从“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句话而来。牛刀小试:请同学们就你学过的任意一篇课文或阅读过的一部名著(如《傅雷家书》、《红心照耀中国》、《西游记》、《骆驼祥子》等),完成“引述”环节。【学生练笔】上学期我学习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后,我的内心有了很大的震动。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列举事例和正反两方面分析,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溺于安逸享乐。(概括引述)第三步:亮出感点写读后感,“感点”是重点。“ 感”点,是作者的感触,也是作者的观点。可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例如有人写《<老人与海>读后感》。开头简单概述小说内容后,随即掷地有声地写道: “对于许多读者来说,《老人与海》中的老人象征着‘压力下仍保持优雅 ’的美国‘硬汉’。在我看来,海明威在小说中反映的是人对爱的终极诉求。”这里作者非常明晰地亮出阅读后的感受:小说中反映的是人对爱的终极诉求。从上例中也可以看出,这种观点的呈现一般紧接着引述原文之后,和引述原文构成文章的开头部分。牛刀小试:请同学们接着第一片段的训练,续写“亮出感点”的环节。【学生练笔】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中,本文又重点写到了“生于忧患”——即逆境造就人才!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从而有所作为。一个人不可能事事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要积极面对磨难,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亮出感点)第四步:联想拓展1、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①从这部作品中获得的感受,让你联想到了阅读过的其他哪些作品?②同一个问题,其他作品的观点如何?③和其他作品相比,这一部有何特色?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社会现实①自己曾有过哪些类似的经历?②作品反映的问题现实社会生活中有没有?牛刀小试:请同学们接着第二片段的训练,续写“联想拓展”的环节。【学生练笔】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任何一个成就事业的人都是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都是经过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的洗礼。如张海迪,她五岁时患上了脊髓血管瘤,终身只能和轮椅相伴。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但是她没有放弃,靠着自己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全部课程。并精通多门外语,同时,她不遗余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她出版了许多文学作品,成为中国协会委员。她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在命运面前永不低头的毅力成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事业。为自己的人生描绘了绚丽的篇章。其实像张海迪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如海伦.凯勒、桑兰、霍金等,他们都历经磨难,最终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人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不也是告诉我们应经得起环境的磨炼,付出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吗?(联系阅读积累)强调:写读后感,不能就事论事,要展开联想,用自己的阅读经验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来佐证自己的感受,从而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第五步:总结全文收束全文,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顺理成章收束全篇。牛刀小试:请同学们接着第三片段的训练,续写“总结全文”的环节【学生练笔】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挫折,到处都有困难,看似十分可怕,但只要我们不退缩,不气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用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就一定能成功,这不正是“生于忧患”这四个字要告诉我们的吗?(回应前文,强调感点,发出号召)写读后感应该注意什么?(1)忌大量地复述原文。——简洁概括,详细“感”悟。(2)忌感想杂多。——抓住自己印象最深刻、感触最新颖的一点来写(3)忌感想空洞。——有针对性、具体的感悟。(4)“引”要能领起后面的“感”,“感”要能呼应前面的“引”,“感”必须集中、深刻、新颖。四、总结写法。拟定题目 ——引述原文 ——亮出感点—— 联想拓展——收束全文五、写作实践。(一)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写一则随感。200字左右。提示:1、选定课文后,可以再仔细读一遍,然后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2.尽量少引述,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3.可以写得自由灵动些,尽可能富有新意。(二)就你读过的《傅雷家书》,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提示:1.可针对这部书的整体或其中某一个章节、片段来写。选定后,重读一遍,然后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个感点来写。2.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力求新颖,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三)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就此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提示:1.回忆你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选出印象最深的一部,想一想,剧中的哪提示哪个人物、哪个情节(或细节)打动了你 2.分析剧中人物或情节打动你的原因,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过渡语:课后三个习题。一二题是我们本节课训练的重点,第三题是关于观后感的,我们本节课不做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