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4升华和凝华 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4升华和凝华 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升华和凝华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通过观察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
(2)知道升华是吸热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3)了解生活、生产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利用建立的概念解释形成原因。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建立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并能够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了解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的吸放热规律及升华和凝华概念建立后,综合利用知识分析生产生活实例。
三、教学分析
(1)学生在学习了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之后,已经了解了固态与液态、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但对于固态与气态之间直接转化的物态变化尚无认知,甚至可能会认为是“几乎不可能的”。这正是本节课程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思维上与原有的认知形成激烈的碰撞,从而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2)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归纳和分析能力,能对较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但动手能力相对薄弱,观察现象的能力还不够全面。本节课程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图片展示:雪、霜、树挂
问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
问2: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转化 并举出生活中固态和气态直接转化的实例。
活动2【讲授】演示探究,感觉新知
(一)演示探究
今天我们一起用碘做一个实验,因为气态的碘是有颜色的,容易观察。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
探究碘升华和凝华:
在烧瓶中放少量碘。摇动烧瓶在班级里展示碘。
问:烧瓶里的碘是什么状态的 瓶塞底部是什么颜色的
演示:烧杯中加热水;将烧瓶放在烧杯上加热。
当固态的碘变为碘蒸气充满烧瓶后,拿着烧瓶在教室内展示并问:烧瓶底部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 烧瓶内部你看见了什么现象
下面注意老师的操作:
把烧瓶放入冷水中冷却。拔出塞子。
请同学们再观察烧瓶内壁和塞子底部,你看见了什么现象
(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1、小组内讨论并交流,检查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与其他同学是不是一致
(在提问时同时利用PPT展示)
问题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
问题2:加热过程中碘出现了什么状态 这个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加热过程中有没有液态碘
问题3:后来的固态碘是从哪里来的,是放热所致还是吸热所致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活动3【活动】学以致用,能力提升
1、有一句俗话说的是“下雪不冷化雪冷”,是什么意思呢
生活中还有很多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升华吸热也利用在了人工降雨、舞台雾景等处,下面让我们一起试一试能不能解释下面的现象。
2、分析下列现象:
(1)介绍干冰,同时展示干冰的图片和视频。
教师: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迅速直接变成气体二氧化碳,这个过程是升华需要吸热,周围温度会降低,水蒸气会遇冷液化。
(2)教师: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变小了,(PPT展示樟脑球图片)这是怎么回事呢
提醒:樟脑球变化之前是什么状态的,后来不见了是因为变成了什么状态
(3)冬天,在北方窗玻璃上常出现的冰花,地上有霜,树上有雾凇(树挂)(PPT展示冰花、霜、雾凇)
提醒:形成过程中有没有液体的水出现,是直接从什么状态转化为什么状态
问: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内表面形成的还是在外表面形成 为什么
(4)问: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怎么回事呢
(5)灯泡内壁发黑(PPT展示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都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呢
活动4【活动】课堂小节,体会收获
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两种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我们一起来回顾已经学习过的物态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