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件(共46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件(共46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了解货币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对货币制度的利弊得失进行辩证分析,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论证我国货币及制度、措施以及世界货币体系产生的历史条件、发展演变和产生的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理解我国货币制度和世界货币体系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增强学生对当今中国货币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与责任感,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通货的一种。俗称金钱。
货币职能是指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大职能。货币的这五大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货币的概念:
货币的职能:
货币产生的原因(唯物史观角度):
生产力与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货币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在交换的过程中,逐渐地、本能地形成的。货币的诞生需要一定的交换形式;货币的诞生同样需要以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作为前提;物质财富的私有制属性以及市场交换行为的普及为货币的诞生提供了外部条件和因素。
知识拓展:相关概念
货币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为什么一纸印上图案、头像就能当作一百元
去用,那是因为国家以政治强权向这张纸做
了赋权。
中国一直坚持货币主权是国家的核心经济主
权。是因为它由国家直接掌握,由国家直接
调控。新中国有那么快的经济发展,是因为
我们一直坚持货币主权。
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主要是金融资本领域的全球化挑战,金融资本阶段,竞争的主体是国家。
——温铁军
对内调控
对外竞争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早期


北宋

明清
民国
新中国
海贝
铜铸币
半两
五铢钱
交子
开元通宝
宝钞
白银
法币、金圆券
人民币
时空坐标
前221年
1368年
1816年
1840年
1912年
1929年
1945年
1948年
1949年
1971年
中国货币
演变
世界货币
体系
秦:圆形方孔钱
宋:交子;元:钞
明:铜钱与纸币通行;
清:白银与铜钱兼用
晚清:银元
民国:银元、法币、金圆券、银元券
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
新中国:人民币
英国实行
金本位制
大危机后金本位制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1976年
牙买加体系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中国最初的货币:海贝
出现原因: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1.先秦时: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2)铜铸币
①商朝后期:开始岀现铜铸币。
为什么商代出现铜铸币?
②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
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③秦朝: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长期沿用。
A、生产力的提高(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对流通货币的需求量增大;
B、金属铸造技术也日渐成熟;
C、海贝不易保存。
2.秦朝:由形状杂乱向形状统一的演变
①战国时期货币混乱,阻碍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②秦朝完成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
③捍卫王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圆形方孔钱(铜铸币)
(1)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大变革时期,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对流通货币的大量的需求,而金属铸造技术也日渐成熟,为大量铸造金属货币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这一时期货币的最大特点是货币铸造的种类繁多,币制混乱。由于当时周王朝的势力渐弱,列国均各自为政,经济也自成体系,所以各国自行铸造货币,相互流通,形成了多币制和多币型长期共存并用的特殊局面。
这一时期的货币从形状和分布上分为布币、刀币、圜钱和蚁鼻钱(鬼脸钱)四种。
2.秦朝:由形状杂乱向形状统一的演变
圆形方孔钱(铜铸币)
(1)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
(3)秦朝币制改革的影响
天圆地方
铜钱被做成外圆内方的原因:
便于加工:方孔用方形细木棍插入,可以使钱固定不动。
易于携带:把铜钱盘起来缠绕腰间,既方便携带又安全。增加美感:方孔便于钱上文字的定位,钱文有对称美感。
象征意义:天圆地方,是古人的宇宙观。
文化价值:有做人的道理,做事圆滑,但内心保持方正。
政治意义:代表了中央集权和皇权至上。
①经济:加强中央财权,便于国家赋税征收,有利于建立稳定的货币体系和统一市场,便利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
②政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促进文化认同与各民族团结。
③圆形方孔奠定我国古代货币两千多年统一形制的基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宣布统一全国货币,推出了影响中国近两千年的圆形方孔的“秦半两”。
(2)秦统一货币
3.汉代:铸币权收归中央
①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②统一货币发行,有利于稳定社会金融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增加中央政府的收入。
④使币制和币值保持长期相对稳定,并影响后世(使用到唐朝初年)。
(1)背景:
(2)影响:
①货币制度混乱;
②私铸钱现象十分严重,通货膨胀影响民生;
③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 西汉“五铢”铜钱范
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荚钱(重3铢);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钱,也就是一些人将秦半两钱剪下钱上的一圈青铜,七到八个半两钱就可剪下12铢青铜,市场混乱物价飞涨。为此,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晚越粗劣。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安上林苑统一铸造。汉代五铢钱重量准确,钱文秀丽,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铜钱。 ——整理自《汉武帝的六次货币改革》
长期铸造并流通圆形方孔铜钱(如汉武帝铸“五铢钱”)
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 ——宏皓:《中国最早的货币专家》
图为2015年西汉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场景。海昏侯墓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是西汉列侯“事死如事生”的典型标本,出土文物从多角度展现了汉代的物质文化风貌。 其中,出土于主墓北藏阁的约200万枚铜钱,重达10余吨,都是没有使用的钱,初步估算这里埋藏的钱相当于汉代中期一年铸币的1%。 ——彭志才《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铜钱的来源与性质》
24进制的纪重货币:钱体上铸有标明钱币重量的文字
24锱=1铢
24铢=1两
4.唐代: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吉祥语)
(1)概况:唐初铸行“开元通宝”钱
(2)意义:“通宝”即“流通宝货”之意,反映了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认识;对钱币形制发展有划时代的影响;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我国钱币形制发展有划时代的影响。
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钱制把货币的单位由金属重量的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自北宋起形成惯例,新铸铜钱上统一铸印当时的年号,如宋朝的“淳化元宝”“崇宁重宝”,明清的“洪武通宝”“乾隆通宝”。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
开元通宝是唐初高祖时期的铸币。这个开元不是唐玄宗的年号。
(1)纸币的出现、发展:
①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南宋会子),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5.纸币的出现、发展
(2)交子出现的原因:
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发展,需要大量货币。
②铜币流通量不足,出现钱荒。
③铁钱等携带不便。
④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
⑤发达的金融信用(飞钱、柜坊)。
(3)意义:弥补现钱的不足,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政府货币改革;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影响深远。
最早的纸币诞生在四川,除了宋本身的时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因为躲过隋唐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铁钱携带不便的缺点日益凸显……最终,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四川铁钱的笨重,导致交子在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四川诞生。——《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③元朝: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结果: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
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贾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图片大致内容为正面上部有
十枚方孔圆钱纹,中部有铭文“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下部有一仓廪图,有三人正忙于搬运货物。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世祖对币制进行改革:收兑江南当时流通的纸币,即南宋的关子、会子,禁用铜钱,中统钞也由木版印刷改为铜版印刷。
元世祖不仅统一全国的纸币,还颁布比较完整的纸币管理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纸币条例。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材料:《宋朝事实》载:“四川山路峻险,铁钱脚重,难于赍挈(携带)”,“当时设法者措置得宜,常预桩留本钱百万贯,以权三百万贯交子(纸币),公私物一,流通无阻,故蜀人便之。”元末人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散曲《醉太平》小令:“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黄河)变钞(钞票贬值)祸根源,惹红巾(起义军)万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宋朝和元朝纸币流通的作用有何不同?由此你对纸币发行有何认识?
不同:①宋代交子流通,便于民众携带,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②元朝滥印纸币,
造成货币贬值,掠夺民
众财富,引发农民起义。
认识:①政府纸币发行
应立足储备金,要维护
纸币的信誉和金融稳定;
②纸币的发行量要
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
适应,不能随意滥发纸币。
演变:明初:铜钱与宝钞(纸币)并行——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大明元宝
(3)评价: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6.明清:白银逐渐货币化
(1)明朝:白银逐渐货币化
(2)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明代中期以前,大明宝钞和铜钱是法定货币;成化、弘治以降,白银上升为事实上的货币,和铜钱一起成为国家法定货币。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范国内推行“一条鞭法”,“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银始独重于天下,百物皆取银为准矣”。 ——摘编自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明清》
明朝银矿稀缺,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
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未成为主要货币。
原因:①纸币和铜钱的弊端: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②白银的天然属性: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③明朝的经济需求:工商业市镇崛起,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对于货币的需求④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认可使用;⑤“一条鞭法”赋税制度改革的推动;
材料: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原因?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影响:①缓解了通货膨胀;②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③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④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⑤推动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⑥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 明代白银货币化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出现,首先是中国社会内部蕴藏的国家与社会转型趋向的产物;它的奠定,是转型变革中的中国与正在形成中的整体世界相联系的产物,即中国与全球互动关系的产物。由于中国自身内部发生的变化——白银货币化,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进行极大地扩展。明朝时期,中国积极参与了全球经济体系的初步建构,为全球新时代的出现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摘编自万明:《中国的“白银时代”与国家转型》
依据材料,围绕“白银时代与国家转型”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阐述。
白银货币化的出现是中国社会内部蕴藏的国家与社会转型趋向的产物,体现出白银货币化的出现在明朝中后期蕴含了国家的近代转型的因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实现了与中国的直接海上贸易。由于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大宗商品极具竞争力,欧洲国家不得不用从美洲等地掠夺的白银加以交换。白银因此大量流入中国,这为中国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金属货币,明朝的长途贸易、大额贸易也因此得以兴盛,商业资本逐渐集聚。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迫使政府在财政制度方面不断进行调整,从而削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江南等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庶,也引发了社会风气的奢侈化,冲击了传统的义利观念。与此同时,西方传教士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提供了新的灵感。中国在明朝中后期进入“白银时代”,社会诸多领域出现了向近代转型的趋势,但由于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当时未能完成国家发展的转型。
探究与拓展
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海贝--铜贝
2.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有铲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唐初铸造“开元通宝”钱,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钱文不书重量,我国铜钱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5.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北宋时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6.由纸币宝钞向白银流通的演变: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
总结: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规律
1、晚清时: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2.中华民国: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二)中国近代货币的演进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晚晴时期光绪元宝
民国初年的银元“孙小头”
北洋政府时期的“袁大头”
货 币
赋税制度
3、南京国民政府——法币
(2)内容:①统一货币发行权,法币为唯一流通货币;1935年国民政府,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②白银国有,禁止流通;③放弃银本位,采用外汇本位制。
(3)实质:统一货币,掌握货币主权
为了抵御和转嫁经济危机对于本国经济的冲击,资本主义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实行货币贬值。1933年12月至1934年6月,美国政府分别颁布了《银购入法》和《白银法案》……世界市场的白银价格迅速上扬,造成了国内存银被大批私运出口,引发了国内严重的金融危机——摘编自陈新余《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述评》
(4)评价:①积极:改变中国币制混乱的局面;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贸易发展;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1)背景:①国内货币制度混乱②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美国大量收购白银,导致白银外流;③巩固统治,发展经济的需要。
②消极: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为战争大量发行法币,掠夺财富,造成了经济衰退和金融混乱。也给了帝国主义控制中国货币权制造了机会。
货 币
赋税制度
3、南京国民政府——法币
(5)废弃:①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②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开始发行金圆券,其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
金圆券
国民党政府1948年8月19日以总统命令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规定自即日起冻结国统区所有银行钱庄业务,停止一切货币流通,择日发行1945年美国代印的二十亿元货币,作为金圆券,取代现行一切货币。为本位币。金圆券1元值美元0.25元,兑换旧法币300万元,并以金圆券币
值限期收兑民间黄金、白银、银币、外币。除金圆券外,禁止任何贵重金
属货币交易,违者严惩。
至1949年6月,金圆券发行总额竟达一百三十余万亿元,超过原定发行总限额的六万五千倍。票面额也越来越大,从初期发行的最高面额一百元,到最后竟出现五十万元、一百万元一张的巨额大票。金圆券流通不到一年,形同废纸,国民党政府财政金融陷于全面崩溃。人民拒用金圆券。
感受一下快速疯涨的物价和法币的处境:今天一个烧饼两千元,明天一个烧饼五千元。点餐时一碗米饭两万元,吃完付账时一碗米饭两万五。早上的时候还能用一麻袋钱换一袋米,等到晚上的时候一麻袋钱连鸡蛋都没得换。大家上坟不用冥币,用法币;大家糊窗户不用窗户纸,用法币;大家点烟不用火柴,用法币;
1、背景:
(1)解放战争胜利进展,中共领导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
(2)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货币种类庞杂、折算不便;
(3)统一货币,促进经济发展;巩固政权,
加强民族认同。
2、产生:
(1)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3、发展:
(三)中国现代货币的演进
---人民币的发行
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4)影响:①长期以来人民币地位始终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②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字人民币+亚投行+一带一路
数字人民币+亚投行+一带一路应该是终结美元霸权的三大利器
人民币 发行原则
经济发行
计划发行
集中统一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具有垄断的货币发行权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按照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发行
货币的发行须纳入整个国家的计划体系之中,以保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
政治:国家政局长期稳定
经济:经济改革与发展
政策:国家对人民币管控严格
人民币能长期保持稳定的原因
结合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探究影响货币演变的因素?
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
国家政治形势;巩固统治的需要;
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动;
人民币发行坚持三大原则:经济发行、计划发行、集中统一;人民币的发行与实际国情结合,具有很强计划性与严肃性。人民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保护,地位稳定,是中国唯一的合法货币,且依法依规加强对人民币发行的管理及使用,逐步实现规范化和法制化。
结合P89历史纵横与P90史料阅读,分析共和国发行人民币为何能够成功?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时间 货币演进历程
古代 夏商 最初可能用海贝;大约商朝后期,开始岀现铜铸币
春秋战国 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秦朝 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此后被长期沿用
西汉 汉武帝时开始铸造“五铢钱”
唐朝 唐初铸行“开元通宝”钱,此后铜钱大都以“通宝”“元宝”命名
北宋 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元朝 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
明清 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近 现代 晚清 开始铸造银元
临时政府至北洋 银元
南京国民政府 币制改革:法币;金圆券、银圆券
解放战争 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底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币(5套)
1、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间结算所采用的货币制度,即国与国之间进行支付的系统规定、做法与制度,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逐步形成的。它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汇率制度的确定;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国际收支的调整方式。
(一)世界货币体系的概念和发展演变
2.发展演变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我们可以把国际货币体系解释为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机构,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贸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因此,广义的讲,主要涉及到三方面的管理:即国际收支调节、汇率的规定和变动、及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的供应。——陈彪如《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金本位制
(1816——一战)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1971)
( 1976——至今)
牙买加体系
(二)古典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2、以英镑为中心金本位制形成的原因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间的货币结算日益复杂。
(2)工业革命是英镑坚挺重要基础。英国建立和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拥有广阔市场。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战争的胜利(1815年威灵顿将军击败拿破仑),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而且在战争中,英国不断为参战国提供枪支弹药等军需用品,以商品为载体,英镑被裹夹其中,慢慢向世界各国渗透。
——宋鸿均 高强《货币变局》
1、定义: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 ——金平价来决定。
(3)战争因素
(1)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英国央行;
(2)1717年,英格兰铸币局局长艾萨克·牛顿规定,黄金和英镑挂钩(每盎司黄金的价格确定为3英镑17先令10便士);
(3)1809年,通过大卫·李嘉图的《锭金报告》强调英格兰银行要保证黄金兑换;
(4)1816年,英国议会通过《金本位》法案,黄金第一次成为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
(5)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获得巨额黄金赔款,于1871年确立金本位;
(6)法国、挪威、荷兰、意大利、比利时、瑞士先后在19世纪70年代确立金本位。
3、金本位制度的确立
4.特点:
1盎司
(28.35g)
1英镑
=
(1)以英镑为中心;各国货币储备是黄金,以黄金进行国际结算;要用黄金规定货币的价值,纸币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或等量黄金;
(2)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
(3)人们可以根据规定自由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5、影响:(1)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
(2)利于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6、金本位制崩溃,英镑地位下降
(1)原因:①经济大危机的影响②各国转嫁危机,实行货币贬值与关税战,各自构建以英镑、法郎、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③欧洲及英国实力的下降。
(2)表现:禁止黄金出口及流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统一的标准和基础。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由于存款人大量挤兑,银行倒闭,黄金储备锐减,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1.背景:
(1)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国际货币体系陷入动荡和混乱状态;
(2)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3)美国企图建立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建立: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
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为了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怀特计划是美国财政部长助理怀特提出的“联合国平准基金计划”,主要内容是:主张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国家合作基础上的竞争,而不是霸权或者闭关锁国。意图是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怀特主张“黄金规则”,即“谁有黄金,谁来制定合作规则”。(各国货币与美元和黄金挂钩)
凯恩斯计划是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拟订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根据这个计划,主张尽量贬低黄金的作用,建立一个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国际清算同盟”,恢复多变清算,取消双边清算,意图是同美国分享国际金融领导权。
凯恩斯主张由债务国和债权国共同对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承担责任。(同盟总部设在伦敦和纽约)
3.内容
(1)确定国际货币制度(双挂钩一固定)
最终结果说明:经济实力决定国际地位
布雷顿森林体系,包含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美元与黄金的自由兑换,二是美元与其他货币的固定汇率制。这就意味着美元成了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可以替代黄金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确立了美元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
固定汇率制度:是国家间货币采用固定兑换比率进行交换的制度。一国政府把本国货币的价值固定对应单一其他国家货币,或一揽子其他货币,或者另一种衡量价值,例如黄金。固定汇率制度可以分为1880—1914年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1944—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也称为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两个阶段。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在外汇市
场上根据供求关系自由波动的汇率。浮动汇率制度与
“固定汇率制度”相对而言,当供过于求时,汇率就
下浮; 求过于供时,汇率就上浮。1973年2月12日,美
国宣布美元贬值10%,接着各国货币不再与美元维持
固定比价而实行浮动汇率。1978年4月1日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正式取消关于固定汇率制的条款。世界上绝大
多数国家都实行浮动汇率。
双挂钩制度的建立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因而美元成为各成员国的主要储备资产,美元享有一种特殊的地位。
——刘生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作机制、内在缺陷及历史作用分析》
(2)建立国际金融机构
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短期贷款,稳定汇率
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韩元贬值一半以上,韩国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紧急贷款,得到了其提供的195亿美元的巨额贷款,并按其方案进行了改革。经过短短的两年,韩国金融秩序稳定,经济迅速恢复。
长期贷款,经济发展,技术援助
2008年6月21日,四川:世界银行执董会昨天批准给中国的“汶川灾后重建项目” 3840万美元贷款,用于灾后重建。
国际金融
稳定、有序
4、影响:
(1)积极:①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标准和基础。
②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2)消极:①实质上是不平等的国际经济体系。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便利了美国的经济扩张。
世界货币关系提供统一的标准和基础,为各国提供一个稳定多边支付体系;美元流散各地,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固定汇率制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和国际资本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美国垄断组织依赖美元的特权地位,增发美元代替黄金,作为输出资本,购买外国货物、企业以及支付海外驻军的庞大费用。于是黄金大批流入美国,加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
(1)时间:①1971年8月,美国宣布放弃按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脱钩;②1973年3月,欧洲共同市场达成协议,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布雷顿森林制度最终解体。
(2)原因: ①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滞胀)。
②西欧、日本的崛起,世界多极化,单一的货币制度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③美国实力相对下降(朝战、越战的拖累 )美国财政赤字庞大,黄金储备急剧减少。④设计上的缺陷——特里芬难题:只有美国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其他国家获得充足的美元供应;若长期逆差,美元则会丧失其中心地位,引起美元危机。
5、瓦解
进入21世纪,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也在上升。2015年,人民币被纳入货币篮子。
(四)目前的国际货币状况(牙买加体系)
1、形成: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通过了一个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协议,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宣告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牙买加时代。
2、主要内容:(1)黄金非货币化;
(2)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但美元仍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3)汇率制度多样化——浮动汇率制。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徽标
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10月1日,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之后入篮的第五种世界货币。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里程碑”。SDR是IMF推出的一种特别提款权,创设初衷是作为对美国以外美元供给的补充。其既可以充当国际储备,也可以作为IMF会员国之间的支付手段和记账单位。加入SDR,意味着人民币已经被IMF认定为五种“可自由使用”的货币之一,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也得到正式认定。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进入21世纪,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
(2)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上升。
3.当今现状
◎亚投行与一带一路
此次金融危机后,美元“一统天下”的地位将被改变,国币货币体系将形成美元为主,其他货币为辅的“一主多元”格局。……国际货币体系将继续项多元化的方向转变。
——2008年唐双宁在亚洲金融年会上的讲话
(3)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
年份 重大事件
2009年 开始推行人民币国际化
2010年 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
2015年 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6年 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习近平强调,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要合理安排开放顺序,对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增强金融有序竞争、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领域要加快推进。要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017年7月1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后第五种入篮货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摘编自谈俊《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货币的兴衰实际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深刻的体现……
一只主权货币的崛起,它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它还需要有信心基础,这个国家应该有强大的国家机器,有坚定、清晰的国家意志;它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完善的金融体系。 ——秦义虎《金融的历史》
时期 演变
1870——1914年间的金本位时期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国际支付主要以英镑进行。
1915——1944年间的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5——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1973年以后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货币区域化和美元化时期 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些货币区,如欧洲货币体系等。
1.(2023·湖北高考·15)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  )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
C.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
D.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
2.(2023·浙江高考·5)明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下列项中,对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前所处的经济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
A.白银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B.通过清丈全国土地,土地兼并现象已经得到根本遏制
C.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解决了明朝府库空虚问题
D.商品经济已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地位
3.(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
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
4.(2022·湖北高考·3)唐玄宗针对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的现象,下诏曰“今天下泉货益少,币帛颇轻,欲使天下流通,焉可得也”,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杜绝私自买卖。制定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 B.铸币材料严重短缺
C.铜铅锡专卖措施失效 D.铜钱流通范围有限
5.(2023·甘肃高二下期末·4)南宋初期,政府铸钱量日益下降,铜钱不断外流,同时市场上大量出现将铜钱熔铸为铜器出售和私铸劣质铜钱牟利的现象,政府为此采取过一些措施,但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这(  )
A.体现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 B.源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为纸币广泛流通创造了条件 D.宣告南宋政府的信用破产
6.(2023·福建福州八县(市)高二下期末联考·5)下图是元朝纸币发行量统计图(单位:锭),这一统计图反映了(  )
A.政治统一推动了商业经济的繁荣
B.货币形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
C.货币制度的演变与政局联系密切
D.民族矛盾的激化制约了经济发展
7.(2023·福建福州八县高二下期末联考·4)元朝实行“币同制”,禁用金银,发行国家掌控的纸币,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确定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辅以少量银元宝、铜钱、铁钱等。其主要目的在于(  )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发展商品经济
C.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D.垄断对外贸易
8.(2023·甘肃高二下期末·4)南宋初期,政府铸钱量日益下降,铜钱不断外流,同时市场上大量出现将铜钱熔铸为铜器出售和私铸劣质铜钱牟利的现象,政府为此采取过一些措施,但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这(  )
A.体现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 B.源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为纸币广泛流通创造了条件 D.宣告南宋政府的信用破产
9.(2023·浙江丽水高二上期末·5)下图是在新疆和田地区发现的汉佉二体钱。汉佉二体钱兼备中国、希腊、印度三种文化因素,其中圆形无孔,周边铸有王号或王名,是希腊特征;币上表示币值“六铢钱”的汉文是中国特征;佉卢文则来自贵霜帝国钱币吸收的印度特色。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汉佉二体钱(  )
A.通行于“丝绸之路”沿线的各个国家
B.可佐证新疆和田地区在丝绸之路中占据主导地位
C.其多种文化特色和丝绸之路的频繁商业贸易有关
D.可直接证明中国和印度、希腊、贵霜的密切交往
10.(2023·河南新乡高二下期末·23)二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顺差状态,对外直接投资是美元输出的一个主要渠道。美国经常用由本国发行的价值被高估的货币购买其他国家的资产。可说明上述现象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美国长期控制着雅尔塔体系
C.美国经济依赖世界资源 D.世界经济协调机制尚未建立
11.(2023·安徽阜阳高二下期末·16)对下图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历程解读最准确的是(  )
A.英国经济地位的下降
B.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
C.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
D.美国实力的不断增强
12.(2023·浙江宁波高二下期末·17)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写道:“1971年8月,英国大使找到(美国)财政部,要求把30亿美元兑换成黄金。无论我们接受或拒绝这个要求,其后果都很危险……我决定关闭黄金窗口,让美元浮动。”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②形成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以英镑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已经建立④美元仍然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2023·天津和平区高二上期末·12)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从2016年10月1日起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除欧元、美元、英镑、日元之外第五种货币。据此说明(  )
A.中国改革成就突出,成为经济主导 B.人民币和欧元等结盟对抗美元
C.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加快 D.新国际货币体系仍以美元为主导14.(2023·山东潍坊高二上期末·10)下表为古希腊
部分城邦的货币形象。这些货币形象表明城邦(  )
A.注重身份认同 B.宗教信仰趋同
C.经济联系密切 D.人文色彩浓厚
15.(2023·江苏连云港灌南县、灌云县高二上期末·16)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针对某个体系指出:美元要想和黄金价格固定,必须美元数量固定,不通货膨胀,保持顺差;而其他国家兑换美元又使美元外流,不断出现逆差,美元又不得不大量膨胀。关于这个货币体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该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排除英国 B.美国借助这个体系成为世界霸主
C.该体系推动战后金融秩序规范化 D.美国主导该体系并控制世界经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