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6 光的粒子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一、教学目标1.认识光的粒子性,知道截止频率2.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3.知道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的粒子性,光的波粒二象性难点:解释光电效应的光的量子说,光的波粒二象性所表现出的物质性质的多样性三、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学用光盘四、教学建议教法建议互动启发、演示实验、讲授教学设计方案(一)引入新课提问: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使我们认识到光具有什么性质?答:波动性设疑:在光的波动理论建立以后,人们从实验中又发现了用光的波动性解释不了的新现象。用多媒体演示:图1 光电效应让带电的锌板与验电器连接,验电器指针偏转一定角度,然后用紫外线照射锌板,验电器原来偏转的指针闭合。这个实验现象表明锌板受到紫外线照射时,光使电子从锌板表面逸出了。(二)引出课程内容1.光的粒子性(1)光电效应:定义:物体在光(从可见光到射线)的照射下发射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称为光电子。俄国物理学家斯托列夫在1888年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了光电效应的规律。图2 光电效应实验图中S是一个抽成真空的玻璃容器,容器中装有阴极K(金属板)和阳极A,C为石英小窗。当光线透过石英小窗照射在阴极K上时,从电流计上可以看到有电流通过,这些被光照射产生的光电子在电场作用下不断由阴极K流向阳极A形成的电流称为光电流。(2)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提问:任何金属都会发生光电效应吗?它遵守什么规律呢?从实验中可归纳得出,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是:①对于每一种金属,只有在高于某一频率的光照射时,才能产生光电效应,这个频率称为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任何一种金属都具有各自的截止频率,比如锌的截止频率是8.065 ,用低于这个频率的光照射锌板,无论照射光多强,也无论照射时间多长,都不能使它产生光电效应。书上用表格列出了几种金属的截止频率和对应的波长。几种金属的截止频率和对应的波长金 属 铯 钙 钨 镍 铂4.59×1014 6.52×1014 11.1×1014 12.1×1014 15.1×10140.654 0.460 0.271 0.248 0.197②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截止频率时,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③光电子的初动能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而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④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只要有大于截止频率的光照射到金属上,光电子立即发射出来,所需时间不到s。(3)光的量子理论光电效应的这些基本规律用经典的电磁波理论无法得到解释。按照电磁波理论,光的能量应该由光的强度决定而与频率无关,然而这和实验结果又不相符。波动理论还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的瞬时性,按照波动理论,当一束很弱的光照射到金属表面上以后,应该经过一段时间的能量积累才能有光电子从金属中逸出,怎么可能瞬间就从金属中逸出呢 爱因斯坦正确解释了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的量子学说。他认为光是由大量以光速运动的粒子组成的粒子流,这些粒子称为光量子或光子,每个光子的能量E与它的频率成正比,即式中h是普朗克常量。按照这个观点,频率为的光的能量只能是的整数倍,光子能量是这种光的能量的最小单位,称为光的能量的量子化。例题1 分别计算的红光和的光的光子能量。解 已知,,则红光的光子能量为X光的光子能量为计算结果表明:X光光子比红光光子的能量大得多。光的量子理论能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并说明了能量在辐射、传播和吸收的过程中是一份一份的、不连续的,每份的能量等于,显示了光的粒子性。光子就是这种一份一份的分立的能量量子。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还提出了一个公式:式中是入射光子能量,是金属的逸出功,是光电子的初动能。这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方程,它定量地说明了发生光电效应时的能量关系。例题2 已知铯的截止频率为,若波长为0.4的光照射在铯上,能否发生光电效应 为什么 如能发生,试求金属铯的逸出功和光电子的初速度。解 已知,,则所以可以发生光电效应。金属的逸出功与其截止频率相对应。利用爱因斯坦方程,令初动能为零,则逸出功光电子的初动能为==6.63×10-34×7.5×1014 J--3.01×10-19 J=1.96×10-19 J已知电子质量,则光电子的初速度2.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充分说明了光是一种波,而光电效应又揭示了光的粒子性,那么光究竟是波还是粒子 近代物理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①光子与实物粒子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光子始终以光速运动,而任何实物粒子的运动都不可能达到光速。相对论证明,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运动质量为光子的能量与光波的频率有关,说明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都是始终存在的,它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②光在传播过程中,一般主要表现出波动性,但是当光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粒子性比较显著。光的波粒二象性说明光既不是宏观概念中的波(如机械波等),也不是宏观概念中的微粒。光是由一系列具有波动性的、不连续的光子流所构成的。③一切实物粒子(电子、质子、中子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1924年,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不仅大胆地设想了一切微粒都具有二象性,而且给出了表征其粒子性与波动性相联系的能量E和动量的关系式:式中h是普朗克常量。后来建立起来的量子力学正是以波粒二象性的观点作为其重要基础。当然,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尚未完结,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发现。(三)小结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光电效应存在截止频率,任何一种金属都具有各自的截止频率。入射光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无论光强多大,光照时间多长,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2)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强成正比。(3)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而与入射光强无关。(4)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2.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3.光的波粒二象性(1)光子与实物粒子有着本质的区别,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是由一系列具有波动性的、不连续的光子流所构成。(2)光在传播过程中,波动性比较显著;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粒子性比较显著。(3)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四)作业布置p.148 1、3、4、6题 《技术物理练习册》(第3版)相关习题(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讲述发生光电效应时,对截止频率可多举例,加深理解。2.对于物质性质的多样性可点到为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