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第一框 夯实法治基础【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初步了解社会主义法治发展史,明确党的领导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性。认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内涵与要求。2.道德修养:自觉提升道德素养与法治素养,做遵纪守法的公民。3.法治观念:了解法治的基本本质及特征,认识法治对个人生活、社会、国家发展的作用。树立法治意识,形成法治信仰,拥有民主意识。4.责任意识: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自觉尊法、守法、维护法律尊严【教学重难点】新型的民主新在哪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流程】导入:假期交流——孤注一掷设问:1.看完电影《孤注一掷》,你对诈骗了解多少?2.看完电影后,你有何感受?3.我们有什么选择?生:畅所欲言总结:预防诈骗,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夯实法治基础,感受法治的力量。环节一:选择法治道路播放视频:公安机关打掉缅北11个电诈窝点 直击抓捕现场2022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9.1万起,同比上升5.7%,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同比上升64.4%,立案数同比下降17.3%,造成财产损失数额同比下降1.3%,实现了“两升两降”工作目标,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取得显著成效。设问:看到这条新闻的你,有何感受展示网友评论设问:结合网友对于此次打击的成果,说一说我们为什么需要法治?生:畅所欲言总结:法治的重要性1(个人)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久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展示网友评论展示中华人民中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一条 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设问:结合以上材料,说一说法治的重要性?生:畅所欲言总结:法治的重要性3 (国家)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纵观世界1.2001年11月,由26个欧盟成员国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和南非共30个国家在布达佩斯缔结《网络犯罪公约》。2.在德国,国家、地州层面都有相应的立法,如《防止个人资料处理滥用法》《州数据保护法》《联邦数据保护法》等。3.日本《关于特定电信服务提供商之损害赔偿责任限制与信息发送者资料披露法》。4.新加坡较早颁布《网络行为法》和《互联网操作规则》。《网络行为法》规定了网民上网应遵守的义务和网络服务商的行业准则。5.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总结:法治的重要性2 (世界)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探究与分享:一个颁布了法律的国家,就是一个法治国家吗?猜一猜:以下罪行在汉谟拉比法典中如何处置1.某好心人收留一不堪主人虐待而逃亡的奴隶 【死刑】2.奴隶主将奴隶伤害致死 【无罪】3.奴隶不承认主人是自己的主人 【割除双耳】4.理发匠剃去奴隶的发式标记 【死刑】5.贵族打死贵族 【赔款】设问:什么才是真正的法治?5.国家立法——人大代表的声音陈伟才当了10年全国人大代表,其中8年围绕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发力。从实行手机实名制,推进运营商、银行担责,加强对公账户、虚拟运营商管理,到呼吁将买卖银行卡入刑、研究逮捕法律适用等,陈伟才提出的各项建议都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和落实。从2010年9月1日起,工信部在全国逐步推行手机实名制。2021年4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牵头,会同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抓紧推进反电信网络诈骗立法工作。2021年10月23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文本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立法首先应该是建立一个预防预警机制”“建议普及一些反诈骗方面的法律知识”……在湖南长沙杨花村广场上,村民们通过“小区夜话会”畅谈自己对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的立法意见。202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有12390位公众提出了28406条意见。经认真研究,社会公众对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的主要意见和建议在草案三次审议稿中均予以吸收和体现。设问:法治社会的实现,有哪些要求?1.法治要求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良法反应社会发展的规律;良法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2.法治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6.法治VS人治展示二十大重要法治成果总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环节二:描绘法治蓝图展示改革开放以来重要法治进程总结: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描绘法治蓝图的1.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2.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5.2020年,《民法典》公布,开创我国法典编纂先河。2.播放视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问:学生总结 依法治国的地位、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总目标、总要求地位/重要性: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开创新局面。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要求: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思考:结合依法治国总要求,为了实现无诈社会,可以推进哪些举措?生:畅所欲言总述:建设法治中国要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立法机关科学立法,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2)行政机关严格执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3)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4)全民守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4.展示: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制定过程:编纂该法,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政治和立法任务;我国每一项重大的决策,都要经过“党委提出→政协协商→人大审议通过→政府执行”的法定程序,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总结:(5)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板书设计】【课后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