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3.6《人大代表为人民》 第3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上册3.6《人大代表为人民》 第3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盂县实验小学
六 年级 道德与法治 学科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6.人民代表为人民 主备教师 田晓燕 审核教师
教学目标
1.积极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参政议政。 2.掌握参政议政的方法。 3.了解我们可以参政议政的方面和参政议政的途径,能够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教学内容
重点:了解我们可以参政议政的方面和参政议政的途径。 难点:能够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新课导入 1.两会专辑:今天,你关注两会了吗? 2.提问并导入:你关注两会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你在做什么呢?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人大代表制度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新课学习 1.明辨是非:有人说,我们作为公民,只能是珍惜手中的选举权利,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人大代表,选出人大代表以后就由人大代表去行使国家权力了,我们就不需要再做什么了……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2.我们是场外“代表”:关心国家大事,不仅仅是人大代表的职责,其他公民也可以积极建言,参政议政。这既是公民应有的权利,也是公民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 3.场外“代表”大讨论:作为公民,我们可以对国家、社会的哪些方面提出建议呢? 4.观察与发现:这是网民参与向总理提问活动中的问题类别。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5.总结归纳:作为公民,我们可以就我们关心的国家、社会等问题提出我们的建议。 (1)国家重大事项我们可以参与讨论 (2)社会发展、身边问题我们可以建言献策 6.社会小镜头:朱先生参政议政。 7.小组讨论: (1)你发现朱先生是通过哪些方式关心国家大事的? (2)作为一名场外“代表”,我们可以怎样行使自己的权利,积极建言、参政议政呢?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懂得关心国家大事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并帮助学生了解我们可以针对国家、社会上的哪些事情提出自己的建议。 8.建言献策有办法: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对有关国家大事、社会生活的问题建言献策。 (1)在政府网站留言 (2)给人大代表写信建言 (3)参加听证会 (4)参加民主评议会 (5)拨打政府热线 (6)通过新闻媒体反映意见与建议 9.北京市居民用水价格调整听证会: (1)从整个听证会的参与人、听证流程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2)你认为公民参政议政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好处? 10.小提示:国家的兴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公民参政议政是权利也是责任:它不仅有利于政府听取广大人民的意见,更好地实现民主、科学决策,管理好国家事务;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愿望,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1.阅读角:全国人大常委会回函小学生立法建议。 12.小讨论:从两个案例中,你知道了什么?有人说作为中小学生的我们,没有办法参政议政,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13.小提示:参政议政并不仅仅是成年人的事,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也可以积极参与。生活中有很多和我们关系密切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提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听证会的详细流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听证会的民主,从而懂得参政议政的重要性。 14.小组合作:我也来建言献策 请你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针对一个你们感兴趣的问题,描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形成提案。 问题: 解决的措施: 15.评选最佳场外“代表”:请根据各小组所提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评选出你认为所提提案最好的一个小组。 16.活动园:参政议政,人人齐参与 除了提案这种形式,我们还有很多方式可以提出我们的建议,发表我们的看法。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围绕你所关心的社会问题,提出你的希望或建议。 我选择的方式: 我想反映的问题或表达的看法: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通过正确的方式参政议政,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第三个环节:总结提升 国家的兴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公民参政议政是权利也是责任:它不仅有利于政府听取广大人民的意见,更好地实现民主、科学决策,管理好国家事务;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愿望,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设计意图】: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尊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
“双减” 作业设计 1.中国人大网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小学生是否可以提出意见?为什么? 2.国家兴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你还知道哪些方式可以建言献策。 3.你有什么希望或建议想要提出呢?想通过哪种方式提出这一建议呢?
板书设计 6人民代表为人民 第三课时 参政议政的方面 参政议政的方式 试一试,我也来参政议政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教学中视频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减弱学生对于人民代表大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从而更好地了解“人大代表为人民”这一内容。整个教学过程立足学生的学情,注重学生基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培养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改中对师生互动的要求。总体来说,本次教学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场景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大代表为人民服务和履行职责的具体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珍视自己的权利,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民主参与的观念,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在后续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教学设计,A4纸正反面打印,表内文字五号宋体,行距20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