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一

资源简介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的教案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能说明当地水体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综合思维:结合实例,分析河流与其他陆地水体之间相互补给关系的规律。
地理实践力:结合景观图片或视频,认识陆地水体的组成及其特点。
人地协调观:运用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类生产生活中对水资源的利用。
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国防教育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陆地水体的类型和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 以示意图的形式来解释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
【新课导入】
【展示】:1987年与2016年咸海卫星影像对比图。
咸海位于中亚,水域面积曾达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四大湖泊。20世纪60年代以来,咸海水域面积不断缩小。1987年,咸海分成南北两部分。1998年咸海水域面积缩小至2.98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大湖中仅排名第八位,目前咸海水域面积仅数千平方千米。
教师设置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咸海为什么会急剧萎缩?
设计意图:以咸海面积的急剧变化,来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展开新课教学。
【新课讲解】
陆地水体
陆地水体的组成
陆地水体包括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其水量只占全球水储量的3.47%。
陆地水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自然环境影响陆地水体
陆地水体的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①气候湿润的地区河网密度大,水量丰富;
②气候寒冷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冰川发育;
③地势较低的地区容易积水形成湖泊或沼泽,断陷凹地可形成较大湖泊。
陆地水体的作用
陆地水体影响自然环境。
①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淡水;
②河流、湖泊、沼泽对周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
③冰川、河流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
④还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实质:陆地水体之间存在水的交换和转化。
(图片导入)水循环图
2.河流是连接其他水体的纽带
(1).河流水与湖泊水的关系
①.湖泊的蓄水价值:湖泊接纳了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并暂时存储起来。
(图片导入)鄱阳湖和长江关系图
②.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削高补低,使河流流量更平稳,缓解旱涝。
(图片导入)河流与湖泊相互补给图
枯水期:湖泊水位高→补给→河流水位低,给河流补充水量。
丰水期:河流水位高→补给→湖泊水位低,吸纳过多的河流水量。
③.人工湖泊——水库:可以实现人为调节河流的径流量,汛期蓄水,减小水库下游流量,减小洪涝可能;枯水期,放水缓解下游旱情。
(图片导入)人工大坝图
④.湖泊——发育河流:例如,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
(图片导入)长白山天池图
案例: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的相互补给
(图片导入)洞里萨与湄公河图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具有调节湄公河水量的功能。
每年5月到10月,是东南亚的雨季,漏公河涨水,河水进入洞里萨湖,湖泊面积能增加到1.6万平方千米,水量达到80立方千米,从而大大减轻了湄公河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11月到翌年 3月,是东南亚的旱季,湄公河水位降低,湖水进入湄公河,湖泊面积退缩到2400平方千米,水量骤减。因此湄公河水位在旱季不会降得太低,有利于维持航行并保证下游地区的灌溉。
⑤.内陆湖:在内流区,许多内流河最终注入内陆湖。如果入湖河流改道或者断流,湖泊就会感和干涸。
(图片导入)咸海水面变化图
曾经的世界第4大湖泊,正在逐渐的萎缩。
探究:咸海为什么会快速的萎缩?
(图片导入)咸海1977年和现在水面对比图
①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②注入咸海的锡尔河、阿姆河沿岸逐渐增多的人类活动(尤其是棉花种植)从中取水增多。从而使注入补给咸海的水量大为减少。
③周边地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荒漠化,不断吞噬咸海。
(2).河流水与地下水的关系
①.河流水与地下水的互相补给关系
(图片导入)丰水期和枯水期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图
②.河流水与地下水的互相补给关系的意义:削高补低
a.在涨水是不至于过高
b.在没有雨水补给是也能长流不断
(图片导入)河流与地下水相互补给示意图
(3)河流水与冰川、积雪的关系
①冰川、积雪是河流重要的补给水源。
②冰川积雪对河流的补给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
(图片导入)高山冰川和冰雪覆盖图
③在高山永久积雪地区,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出现夏汛。
④在冬季有积雪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出现春汛。
(图片导入)阿克苏河和松花江各月流量对比图
活动:了解影响科罗拉多径流的因素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源头海拔超过3000米, 自东北向西南流入太平洋,全长2300多千米。上游山区年均降水量400-500毫米,贡献了86%的河流径流量。下游地处温带半干旱和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科罗拉多河年内径流量变化显著,夏季径流量出全年的70%。干流上陆续修建了胡佛大坝等多座水坝,图4.7示意胡佛大坝修建前后坝下某断面流量的年际变化。
(图片导入)胡佛大坝下游某断面流量年际变化图
1.说出科罗拉多河上游和下游河流的主要补给。
该河流发源于科罗拉多州中北部落基山脉,上游山区降水较多,可以补给河流,同时河流还有冰雪融水补给,因此上游水量比较丰富。下游多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流域多为荒漠景观,因此河流补给较少,同时蒸发、渗漏、灌溉用水等因素造成河流水量锐减。
2.科罗拉多、河夏季径流量较大的原因。
科罗拉多河的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径流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夏季气温较高,上游山区冰雪融水量大,河流获得的补给量也较大,因此夏季径流量大
3.比较胡佛大坝建成前后大坝以下河段流量年际变化特征。
水库般具有拦蓄洪水、 拾高水位、调节径流等功能。 受水库的调节作用, 大坝下游的径流量季节和年际变化相比筑坝之前变得平缓。
【板书】
(一)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