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的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简易天气图或天气系统结构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学习重难点】重点:1.锋面系统。(锋面系统:一是要区别冷暖锋的成因,二是要掌握锋面两侧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和天气差异)2.低压、高压系统。(要掌握其成因、气压特征、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四个方面。)难点:1、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2、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状况和差异。【预习新知】(一)锋与天气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根据气团的性质可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2.锋面特征(1)锋面是一个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锋面上侧一定是①暖气团,下侧为②冷气团;(2)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差异很大;(3)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易误辨析]暖气团的温度一定比冷气团的温度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冷暖气团的分类标准主要是与经过地区的热力差异有关,暖气团比经过地区温度高,如从低纬移向高纬的气团;冷气团比经过地区温度低,如从高纬移向低纬的气团,同一气团移向高纬度为暖气团,移向低纬度为冷气团。3.锋的分类(1)冷锋(2)暖锋(3)准静止锋[易误辨析]冷锋发生在冬季,暖锋发生在夏季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冷锋、暖锋一年四季都有。[规律总结]无论是冷锋还是暖锋,雨区都位于冷气团的一侧。[思维点拨](1)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稳定,锋面附近天气多变。(2)锋面是一个过渡区域,不是一个截然的界面。(3)不同类型锋面的判断,依据主要是冷、暖气团的势力强弱和移动方向。判断(1)冷气团的温度一定比暖气团低。(×)(2)受暖气团控制时多阴雨天气,受冷气团控制时多晴朗天气。(×)(3)锋面过境时一定会出现降水。(×)(4)冷锋雨区主要在锋后,暖锋雨区主要在锋前,但都主要在冷气团一侧。(√)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均等或冷暖锋受地形阻挡而停滞不前的锋暖气团运动 被迫抬升 徐徐爬升锋面 组成坡度 大 较大 很小云系 雨区 云系狭窄,雨区在锋后宽锋前窄 云系宽阔,雨区多在锋前 云系十分宽阔,雨区多在暖气团一侧天气特征 过境前 受暖气团控制,气压较低,气温较高,天气晴朗 受冷气团控制,气压较高,气温较低,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过境时 雨雪、大风、降温天气; 阴雨,多连续性降水,降水强度小,伴随升温 降水强度小,阴雨连绵的天气过境后 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受暖气团控制,雨过天晴,气温升高 ,气压降低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 ①北方夏季的暴雨;②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尘暴天气;③冬季的寒潮;④一场秋雨一场寒 ①华南地区:春暖多晴,春寒雨起;②一场春雨一场暖 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冬天,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天无三日晴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1.低气压与高气压(1)高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由其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高压脊。(2)低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由其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低压槽。2.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气旋 反气旋气压状况 低气压中心 高气压中心垂直气流 上升 下沉低空气流 向中心辐合,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相反 向四周辐散,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相反天气现象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1.内涵: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2.对比类别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气压状况 低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 高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气流状况 水平 辐合;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 辐散;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垂直 以上升为主 以下沉为主天气情况 易带来阴雨天气 多晴朗天气特殊区域 低压槽: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高压脊: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台风与寒潮1.台风(1)概念:在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2)形成条件在洋面温度超过26_℃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3)结构:从中心向四周依次是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4)分布:西北太平洋是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西印度群岛、澳大利亚东海岸、印度洋也时有台风发生。(5)西太平洋海域台风路径:西移路径、西北路径、转向路径。(6)危害:带来强风、暴雨和风暴潮。2.寒潮(1)概念:当冷空气入侵,使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_℃以下时,称为寒潮。(2)天气特点:剧烈的降温和大风,同时伴有暴风雪和霜冻。(3)危害:主要由强烈降温、大风、大雪、冻雨引起。(4)影响范围(我国):全国大部分地区,只有西藏、云贵地区、广东、台湾、海南等地受影响较小。思考台风和寒潮各属于何种天气系统?其产生的源地有何差异?答案 台风:属于低压(气旋)系统;台风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寒潮:属于锋面系统;寒潮形成于大陆内部的冷高压地区。【巩固练习】下图为某区域某时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四地有冷锋存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此时戊地的风向是(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31℃、32℃、33℃!2020年立冬节气过后,长江流域部分地区的气温仍突破了30℃!专家表示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上称为“锋前增温”,是冷空气入侵前的“热身”。下图为2020年11月18日8时我国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发生“锋前增温”现象可能性最大的地方是( )A.甲 B.乙 C.丙 D.丁4.有关“锋前增温”现象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暖气团受挤压集聚增温②天气晴好,大气辐射增温③偏南风带来暖气流增温④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海风锋是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的过程中遇到陆地上较热的空气而形成的锋面。夏季的海风锋有时会触发强对流雷暴天气。下图示意杭州湾沿29.8°N地区夏季某日一次海风锋的 生消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海风的增强,海风锋开始生成,然后不断增强,触发强对流雷暴天气,后期随着下沉气流的增强,近地面海风被切断,海风锋影响减弱。5.本次海风锋生消过程顺序依次是( )A.a-c-d-b B.a-d-c-b C.b-d-c-a D.b-a-d-c6.海风锋触发杭州湾本次强对流雷暴天气的原因主要是( )①增大空气湿度②提高地面温度③加剧对流强度④增大昼夜温差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下图为某地区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从气流运动状况看,甲处天气系统属于( )A.高压 B.低压 C.气旋 D.反气旋8.下列有关该天气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心多大风 B.受其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C.中心多上升气流 D.与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有关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高压地区不会产生锋面,甲乙没有锋面;按照气旋水平旋转的方向可以判断丙处暖气团推动冷气团为暖锋,丁处冷气团推动暖气团为冷锋,选择D。2.答案:C解析:先从高压到低压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按照北半球向右偏画出风向,此时戊地的风向是东北风,选择C。3.答案:B解析:冷锋锋前为暖气团,暖锋锋前为冷气团(如图),因此锋前增温的区域应是冷锋锋前。图示为气旋,甲乙之间为冷锋,丙丁之间为暖锋,北半球南部为暖气团、北部为冷气团,所以乙位于冷锋锋前,故选B。4.答案:B解析:冷锋锋前为暖气团,暖锋锋前为冷气团,因此锋前增温的区域应是是冷锋锋前。冷锋过境,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受挤压集聚增温,①正确;天气晴朗与锋前增温无直接关系,②错误:风由高压吹向低压,乙地形成偏南风,从低纬吹来的偏南风温度较高,③正确11月为北半球冬季,此时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影响不大,④错误。故选B。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此过程中,随着海风的增强,海风锋开始生成,然后不断增强,触发强对流雷暴天气,后期随着下沉气流的增强,近地面海风被切断,海风锋影响减弱”可知,早期海风较弱,表现为图示偏东地区气流较为稀疏,对应a图,排除C、D选项。最后海风锋增强触发强雷暴天气,表现为锋面的范围增大和坡度较高,对应d图,排除A选项,后期海风被切断,则海风锋西侧以下沉气流为主,对应,图,最后,海风锋影响减弱,表现为锋面的范围和坡度均较小,对应b图。故选B。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随着海风的增强,海风锋开始生成,然后不断增强,触发强对流雷暴天气”可知,海风势力逐渐较强,从海上带来大量水汽,增大了空气湿度,为强对流雷暴天气的触发提供了水汽,①正确,海风吹向陆地上较热的空气会降低地面温度,②错误,海风锋的加强加剧了气流的上升,加剧空气的对流强度,大气的急剧上升触发了本次强对流雷暴天气,③正确。海风锋的增强使大气中的水汽增多,大气增多,降低了昼夜温差,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选项。故选C。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类型的判读。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空气呈顺时针方向从中心流向四周,且甲地位于北半球,从气流运动状况看属于反气旋,D正确。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反气旋的特征。根据图中甲处天气系统的位置可以判断其为副热带高气压,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高气压中心空气水平运动较弱,风力小,多晴天,A、B、C错误。我国长江流域每年7—8月的伏旱天气正是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多晴天,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蒸发旺盛,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