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学案
【学习目标】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全面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的分布及相应的自然景观的分布。
2.综合思维:结合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的特征、成因和判读。
3.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分析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并能够根据某地的气候资料确定气候类型。
【学习重难点】
1.通过图表资料及相关视频资料,运用综合思维,理解气压带、风带及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2.通过图表、微课及文本等资料,从区域认知的角度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的成因、分布和特征。
【预习新知】
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典型植被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    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温带落叶阔叶林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受    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受    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典型植被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             
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      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热带草原
热带季风气候 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    的控制,雨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    的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 热带季雨林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高低纬间的气流运行影响
2.海陆间的气流运行影响
3.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影响:
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些地区在一年中受到气压带和风带的 ,气候呈现显著的 差异。
4.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大气环流、 、地形、 等。
【总结】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
气候类型 分布范围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气候类型 分布范围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
方法技巧:图示法理解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
世界气候类型较多,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规律及典型地区,如下表所示:
温度带 气候 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热 带 热带雨 林气候 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 温多雨 南北纬 10° 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热带草 原气候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 南北纬 10°~20° 之间 非洲中部、巴西高原、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热带季 风气候 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全年高温,有明显旱、雨季 北纬10°~25°之间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热带沙 漠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炎 热干旱 南北纬 20°~30°之 间的大陆内 部和西岸 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南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和东北、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北部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 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欧
亚寒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纬度较高,太阳辐射弱 冬长严寒,夏短温暖 北纬55°~70°之间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温度带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寒 带 苔原 气候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全年严寒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冰原 气候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很少 全年酷寒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高原山地气候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高大的山地、高原 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
3.气候类型分析思路
四、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1)气候与自然景观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 自然景观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降水较多 湿润、半湿润地区 森林为主
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较少,集中于夏季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草本植物为主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稀少,气温日较差大 干旱地区 荒漠为主
(2)主要气候类型与植被类型
气候类型 植被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或温带荒漠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极地气候 苔原、冰原
【巩固练习】
下图示意某大陆四地一年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时长。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四地纬度从高到低,依次为(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甲、丙、乙、丁 D.丁、丙、乙、甲
2.下列关于四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气候类型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
B.乙地的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
C.丙地冬季暖湿多雨
D.丁地的气候类型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干湿季分明
我国2020年的梅雨从6月初持续到8月初,因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降雨量大、多暴雨,被网友戏称为“暴力梅”。下图示意2020年梅雨期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逐日演变。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2020年“暴力梅”持续期间,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江淮地区气温低于多年均值
B.华南地区台风登陆频繁
C.华北地区多雾天
D.西北地区多沙尘暴天气
4.下列关于此次梅雨持续时间长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6月上旬副热带高压整体较往年位置稍偏南
B.7月份副热带高压滞留在华南地区
C.冷气团气温低,势力强
D.暖气团湿度大,势力强
某研究人员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冬季冰岛(64°N,22°W)附近的超强气旋比阿留申群岛(55°N,171°W)多发。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5.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 )
①副极地低压带
②副热带高压带
③极地东风带
④盛行西风带
⑤东北信风带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6.冬季冰岛附近的超强气旋比阿留申群岛多发,从洋流的影响考虑,是因为冰岛附近( )
A.寒流的范围更广 B.离岸流规模更大
C.暖流的势力更强 D.沿岸上升流更盛
下图示意沿20°E经线地形剖面和某季节该剖面的大气环流。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甲、乙、丙三地中( )
A.甲为地中海气候,乙为热带沙漠气候
B.乙和丙都是热带沙漠气候
C.乙和丙都是热带草原气候
D.甲为地中海气候,丙为热带沙漠气候
8.此季节( )
A.甲地高温干燥 B.乙地草木枯黄 C.丙地森林茂密 D.丁海区飓风频繁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空间分布。纬度由低到高的是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甲受西风带控制近12个月,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间较短;乙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近4个月,受西风带控制8个月左右;丙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6个月,受西风带控制6个月;丁受信风带控制8个月左右,不受西风带控制,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约4个月;故四地纬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甲、乙、丙、丁,A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
选项 分析 结论
A 甲地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亚洲没有分布 ×
B 乙地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分布在南北纬0°—40°的大陆西岸 ×
C 丙地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冬季暖湿多雨 √
D 丁地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 ×
3.答案:A
解析:
选项 分析 结论
A “暴力梅”持续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持续性阴雨天气,大气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使得气温低于多年均值 √
B 华南地区此时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少有台风登陆 ×
C 华北地区此时受单一气团控制,多晴天 ×
D 西北地区春季多沙尘暴天气,此时为西北地区夏季 ×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从图中可以看出,6月上旬副热带高压整体较往年位置稍偏南,A项不符合题意;7月份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滞留在华南地区,B项不符合题意;冷气团自西北向东南移动,此次梅雨季节副热带高压滞留在华南地区,说明冷气团势力强、暖气团势力弱,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由图可知,北大西洋中超强气旋频数最高的位置出现在60°N—70°N。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位于60°N到北极圈附近,与超强气旋频数最高的位置接近,①正确;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位于23°26'N-30°N附近,不在超强气旋频数最高的位置附近,②错误;极地东风带与盛行西风带位于副极地低压带两侧,与超强气旋频数最高的位置较为接近,③④正确;东北信风带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位置差异明显,⑤错误。综上可知,A项正确。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冰岛与阿留申群岛均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冰岛附近为北大西洋暖流,阿留申群岛附近为北太平洋暖流。二者皆为暖流,与寒流并无关联,A项错误;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太平洋暖流,从成因来看均属风海流,受盛行西风影响显著,与离岸流、上升补偿流并无关联,B、D项错误;墨西哥湾圆弧状的陆地轮廓对于墨西哥湾暖流的阻挡较小,墨西哥湾暖流顺着北美大陆南侧往东流动,直接进入广阔的大西洋海域,在墨西哥湾暖流和盛行西风的推动作用下,冰岛附近的暖流更强,C项正确。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读图并结合经纬度及大陆地势起伏判断,该经线穿过的地区为非洲,甲位于非洲南端,应为地中海气候,乙位于刚果盆地南侧且海拔较高,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丙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综上可知,D项正确。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选项 分析 结论
A 读图可知,此季节赤道低压带位置偏北,应为北半球夏季,甲地属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此时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
B 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此时受东南信风带控制,为干季,草木枯黄 √
C 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植被稀疏 ×
D 丁海区属于地中海,该海域不会形成飓风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