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 大气热力环流 (教案)一、教学目标: 1、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2、通过读图分析,自主归纳热力环流变化规律;掌握其形成过程及应用。3、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二、 教学重点、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图示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四、学法指导: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案例导入:热气球的原理?今天我们通过热力环流去尝试解释这个问题。引:阅读教材36页及资料,尝试回答以下问题:(自学5分钟,小组讨论5分钟)1.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压怎么变化?2.大气运动有哪两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是?3.什么是大气热力环流?它形成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4.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5.尝试画出海陆风?学生分组讨论并选代表回答先了解一个相关概念:气压。气压:指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高压和低压是相对概念,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 同一水平面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反之,密度越小,气压值越低,称为低压。(板书总结)气压好,了解完这个,咱们来进行本节大气热力环流的探究。首先: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根本原因)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师:地面为什么会受热不均呢?回忆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纬度、海拔、天气、昼长、大气透明度)师: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第一步:冷热不均 第二步:空气的垂直运动 (热上升,冷下沉)第三步:同一水平高度出现气压差(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第四步:大气的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高压流向低压)(小组讨论,学生展示)(板书总结)假设A为热水,B为冰块,A地热,空气膨胀上升, B地冷,空气收缩下沉,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A地空气膨胀上升之后,A地上空空气密度增大,和同一水平面相比,形成高压; B地空气收缩下沉之后, B地上空空气密度减小,与同一水平面相比,形成低压,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像水由高处流向低处一样。近地面,A地上空空气流出之后,A地近地面与同一水平面相比,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而B地空气收缩下沉之后,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和同一水平面相比,形成高压,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空气的环流圈。(板书总结)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导致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于是形成了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板书总结)以上我们通过实验推导出了热力环流的过程,那么热力环流是否只存在在实验中呢,那日常生活中什么导致了地面了冷热不均呢?(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生活中的热力环流:海陆分布——海陆风人类活动——城市风(学生讨论,展示)(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其在生活中的现象,现在回到我们上课初提出的那个问题,清爽的风和清凉的海水之间有没有关系呢?(板书总结)一、大气运动二、大气热力环流1、概念2、形成过程影响(海陆风、山谷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