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课标要求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他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情之爱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第七课教材从学生与老师交往,延伸到学生与父母的交往。本课时通过对“家”内涵、外延、功能、意义等多角度分析,得出家是生命居所,让学生明白家对每一个人都无比重要,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之情。通过对中国家庭文化中“家训”“家规”的分析,阐述了中国家庭的独特的文化内涵,通过列举中国现行法律对家庭“孝亲敬长”的规定,让学生明白“孝亲敬长”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是法定义务,激发学生建设美好家庭的责任感。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结构 《家的意味》是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上)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不仅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学习交往的主战场。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理解“家”的内涵与功能,认识到“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形成对家庭的深厚情感,培养家国情怀。 【道德修养】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感念父母养育之恩。 【法治观念】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健全人格】体会家人对自己的付出,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 【责任意识】提升对家庭的责任感,自觉分担家庭责任,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教学重点 家的丰富内涵和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 孝亲敬长的基本要求与践行体现学情分析 学生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家中,对家、对亲人天然有热爱之情,这是本课学习的基础。问题(1)家的内涵理解不深。因为太熟悉了,习以为常,最熟悉、最常见的东西往往最不被重视和珍惜。学生对家的认知,家的意义很少思考,体会不深。(2)对传统文化中孝亲敬长认同感低。初中生大多还是独生子女,更多的感受到父母、长辈对他的受,不能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体谅、理解父母的苦衷,家庭责任意识比较淡漠,较少关心父母与家人。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思考: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导入: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扮演者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至关重要。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学习质量,更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师生交往,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讲授新课 一、生命的居所 利用多媒体展示 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教师总结:家是我们一生重要的牵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家,学习“家的意味”。(进入课题) 1.提问: (1)你的家庭成员有哪些?请你画一幅全家福,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吧。 (2)你画的全家福中他们是什么关系?结合72页相关链接,思考:这种关系因何建立? 教师引导: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p72相关链接 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 家庭功能 这说明家有什么重要性? 学生思考讨论之后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 (1)家的重要性: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情境分析 阅读P73上方探究与分享 思考: 1.为什么富豪说房子不是家?为什么中年男子找到了女儿就有了家? 2.说一说:家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学生讨论之后回答问题 老师总结:(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英文里的家 二、中国人的“家” 中国的春运,可谓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而这个景观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 思考:春运期间人们归心似箭,脸上有着喜悦、期盼的表情,这说明了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家”?p74 2.家的重要性/作用 (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p72 (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让我们的心灵有依靠。p73 (3)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P74 代代传承的“中国家”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你知道哪些家规家训? 展示材料:今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迭代升级,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 学生活动:制作自家“家规家训”书签,将书签作为礼物赠送给其他组的同学,传递美德。 1.你认为与家人相处最重要的一种品德? 2.从小到大长辈给你制定了哪些家规?哪些应该继承并成为新时期的家风? 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 提问: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师生共同总结:3.为什么要孝亲敬长?(原因)P72+74 ①②③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作为一名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 下面是几位同学对孝亲敬长的一些看法,请你对这些看法进行辨析。 4.怎样孝亲敬长?P74-75ABCD 爱您几分? 新“24孝”行动标准课堂总结 家是我们一生重要的牵挂。不仅仅是每年春运期间,其实在平时,我们都应该常回家,尽好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在承担家庭责任、履行家庭义务的过程中,我们也就是在让自己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国家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家庭不仅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板书设计教学评价 或者 教学效果预测 1.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课前:学生预习新课知识点 ,老师进行相关材料的检查 课中: 师生互动,将本课的知识内容学得轻松化; 课后: 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动中。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3.引用时政、贴近学生生活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练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