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综合评述清朝前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清朝前期,中国仍然是农耕经济大国,但手工业、商业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以顺差,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康乾盛世)为什么有人这样评价清朝前期的繁盛?第2课时中国古代与近代的分界是中英鸦片战争(1840年) ;近代前夜大概相当于清朝中期。近代前夜的危机危机一: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清朝前期,传统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已经出现了工商皆本的新观念,但统治者仍然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雍正祭祀先农坛图(局部)雍正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奖励垦荒,曾多次前往先农坛参加祭祀的典礼.从上述资料来看,清朝统治者对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有哪些担忧?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工商业发展容易滋生奢华、浮夸、攀比之风,败坏社会风气;跨州县招募矿冶工人,容易给社会管理带来隐患。清政府对民间工商业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会有什么后果?强化了自然经济形态,导致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拉大了中国与西方国家间的差距。危机二:闭关锁国政策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啊“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封建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严格限制和他国往来交流的政策。1.闭关锁国的原因传统的自然经济,其特点是自给自足,不需要外来商品的买卖;中国一直是周围一些国家朝贡的对象,统治者习惯了以“天朝大国”自居;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居民聚集力量抗清.材料1 乾隆皇帝以所请“与天朝体例”不合,驳回了英国使者马戛尔尼与中国通商的请求,并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材料2 明朝中叶由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明政府开始实行闭关政策;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将沿海居民内迁50里,是为了断绝东南沿海对郑成功等抗清武装的联系和物资供应。2.闭关锁国的过程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将沿海居民内迁50里,是为了断绝东南沿海对郑成功等抗清武装的联系和物资供应。康熙统一台湾后,清政府开放四个港口,对外贸易受到限制。乾隆时期,又关闭了其他海港,限定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并只能通过“广州十三行”统一进行商品贸易。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人。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准许广州一地对外贸易;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管理贸易;对出口商品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对外国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抵御作用。消极影响(主要):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它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导致了经济的停滞和倒退;使中国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技术的交流,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导致了中国的落后。2.闭关锁国的影响清朝前期世界形势中国周边危机四伏,英俄等过在我国附近殖民扩张,当时清朝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而清朝统治者对此认识非常不够.清朝前期周边形势人口迅速增长人均土地占有量减少当时土地兼并严重,人口迅速增长,人多地少,谋生困难,这导致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危机三:人地矛盾尖锐危机四:政治腐败、军队废弛乾隆南巡图据史料纪载,乾隆下江南巡察,流连山水,举止阔绰,花费的差旅费用就高达二千多万两白银 ,乾隆仿效祖父康熙,六下江南考察民情。乾隆南巡,虽然不能完全否定其对巩固政治的作用,但他更偏重游山玩水,奢侈豪华,不仅加重了百姓负担,还造成了奢靡的社会风气。和珅史上贪官之首,和珅被抄出藏金32000多两,地窖藏银200余万两,取租地1266顷,取租房屋1001间半、当铺银号及珠宝、衣物等,总家产折合白银相当于清政府好几年的财政收入。如按内务府估价,和坤家产在8亿两白银,合人民币:875亿。政治腐败黑暗,皇室铺张浪费,官场腐化奢靡.清朝军队废弛。由于贪官污吏从中作梗,军费开支不足,士兵选拔也使良莠不齐。长年的缺乏训练的军队战斗力已严重下降。再看武器装备,长年不曾更换,仍旧是大刀长矛。白莲教起义 又称“川楚白莲教起义”。 清嘉庆元年至九年,湖北、四川、陕西三省,以白莲教为组织形式的农民反封建起义。起义历时九年多,攻破州县204个,歼灭大量清军,清政府耗费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财政收入。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统治逐渐走向衰落。天理教起义:白莲教的一个支派,是18世纪中叶白莲教武装起义失败后,由部分教徒组织起来的,曾在北京、河南发动起义。又称八卦教。危机五:农民起义不断中西经济对比危机六:中国与同时期的西方相比开始落后当清朝皇帝君临天下时;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上.政治中西政治对比中西军事对比当中国的学子还沉浸在四书五经,八股取士之中,西方的近代科学已经大踏步前进.中西文化对比比较中西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的差异,说说中国近代前夜的危机有哪些?政治差距经济差距外交差距军事差距危机六:中国与同时期的西方相比开始落后西方 中国政治 资本主义制度(民主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经济 工业革命机器生产 自然经济手工生产外交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军事 军舰、火炮、步枪 大刀、长矛、弓箭中国与同时期西方的对比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练习1.有四位同学分别用一词组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你认为哪一项概括的最准确 (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并存2.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3.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4.清朝中期,帝国走过全盛阶段而逐渐衰落,各种社会危机还是凸显,这些社会危机包括①土地兼并严重,人口迅速增长 ②政治腐败黑暗 官场腐化奢靡 ③发生农民起义 ④ 军吨战斗力削弱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材料二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材料三 :右图(1)依据材料一中说出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2)材料二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反映清朝统治者的什么观念 (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1)材料中的“帝国”指的是哪一帝国?“时势”指的是什么形势?(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帝国“被打垮”的主观原因有哪些。(3)在当今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之际,中国在走向大国的征途中,应从“帝国……被打垮”的事实中吸取哪些教训?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时 间 欧 洲 时 间 中 国10~15世 纪 远洋航海技术 宋元、明初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以及远洋航海技术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叶 李时珍《本草纲目》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尓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 明末到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18~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清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瓦·博尔吉乌斯》材料三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市肆之中多一耕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1)根据材料一,说明10至19世纪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2)材料二表明影响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4)简述你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练习.doc 近代前夜的危机 精.ppt 02302101.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