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 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动植物的繁殖 单元教学计划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 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动植物的繁殖 单元教学计划

资源简介

单元(整体)备课
第 二 单元
单元(主题) 一、单元主题:动植物的繁殖 二、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的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在本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什么是浮力、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浮力”这两个问题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亲自感受浮力的存在认识浮力,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在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践,体验学科学、做科学的乐趣,并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同时获取到一定的科学知识。
背景分析
课标要求 一、主要概念/核心概念 6.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8.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二、学习内容 6.1植物能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8.1植物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繁殖 8.2不同种类动物具有不同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三、内容要求 8.1.2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种子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繁殖后代。 (去足够多,重各种繁殖方式) 6.1.2描述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从植物本本身的需要出发) 8.2.2描述和比较胎生与卵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四、重点实验 4.观察种子的构造(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4.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探究阳光空气水、温度对植物生存的影响) 5探究根茎叶也能繁殖吗(演示) 五、教学策略建议 1.学习活动建议:种植养殖 观察 实验探究 种植一种植物或养殖一种小动物,观察一段时间,孵化鸡蛋等,记录生长变化过程。 尝试用植物的不同器官进行繁殖,如种子、茎、块茎、叶等。 比较猫狗鱼等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 观察种子构造,探究种子萌发条件 2.教学策略建议 充分调动学生亲自种植、养殖。 利用亲身经历和媒体资料,合理利用论证式教学策略,让学生体会从现象到本质的学习。 关注思维的培养 经验的积累 从事实资料 到抽象概括
内容分析 本单元着重研究动植物生命历程中的繁殖环节。通过观察、实验、交流等途径,了解种子的外部特征与内部结构,发现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认识植物利用种子和根、茎、叶进行繁殖的各种方式以及人们在长期的生产中发展的繁殖技术。能用植物的各部分进行繁殖,知道一些植物种子传播的:不同方式:认识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认识常见动物卵的结构,区分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知道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初步认识生物体的生命过程以及生物的繁殖特性,建构植物和动物繁殖的概念。 本单元共有3课,包括第4课、第5课和第6课。 第4课是《动物的繁殖》。本课主要研究动物的繁殖方式,区分卵生和胎生动物。本课通过观察和比较一些动物的繁殖,了解动物有卵生和胎生两种方式:观察鸡蛋和其他动物的卵,了解卵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的共同特征,了解卵孵化的条件与过程,说出一些常见的卵生动物,初步建构卵生动物的概念;认识黄牛等动物的繁殖方式具有在体内先由卵发育成幼体后,再产出后代的共同特点。初步建构胎生动物的概念。 第5课是《用种子繁殖》.本课是在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植物可以用种子繁殖后代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认识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了解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和前发时发生的变化:知道种子的产生要经历开花、传粉、结果和成熟的过程:知道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与果实的形态结构相关。 第6课是《不用种子怎样繁殖》。本课是在上一节课学习植物种子繁殖后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用根、茎、叶进行繁殖实验,发现有的植物可以用根,茎或叶等繁殖后代。最后通过介绍植物的组织培养,让学生意识到,人类可以介人植物的繁殖过程,科学技术可以改变植物繁殖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索生命世界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对种子内部构造是比较陌生的,学生间的认知差异很大,对种子内部构造及功能间的练习缺乏条理性、完整性的认识。 多数学生知道植物还可以利用根、茎、叶繁殖的方式,产生新的生命。有的提出嫁接的方式,有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描述“如吊兰可以剪断根,把那个根放在土里就能繁殖”。但是,近一半的学生描述种子传播方式、种子繁殖、移植等,说明他们对植物营养繁殖的方式缺乏相应的认知。 基本上知道要有雌雄才可以完成繁殖,地处山区的学生对雌雄、交配等这样的词汇描述较少,对卵生、胎生动物的发育过程中的特点有很多了解,比如都提到小狗生下来要吃妈妈的奶,小鸡要从蛋壳里出来,然后喂食小米等 学生对牛、马、猫、狗等常见家养动物的繁殖方式认识比较准确,对金鱼、蝴蝶、青蛙等卵生动物不是很熟悉。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动物通过繁殖后代延续物种,知道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的主要繁殖方式。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描述植物的种子有种皮和胚,能例举一些用种子繁殖的常见植物。 3.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4.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描述出传粉是许多植物产生种子的一个环节,许多植物能产生足够的种子繁殖后代,能列举植物传播种子的实例。 5.知道有的植物可以通过根,茎或叶等繁殖后代。知道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植物果实的一些特征有利于传播种子,植物种子的传播有多种方式。 科学思维 1.学生根据问题,收集调查资料,比较、分析、归纳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 2.通过观察不同种子的内部结构,利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归纳出种子的一般结构特点。 3.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不同种子的萌发现象,归纳出种子萌发的条件。 4.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不同植物的传播方式,归纳出种子形态与传播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5.能依据活动获得的信息,运用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植物不用种子是怎样繁殖的。 探究实践 1.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过程,描述胎生和卵生动物繁殖后代方式的不同。 2.学生能运用感官,选择恰当的工具,用简单的语言和图示描述种子内部的结构。 3.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设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对比实验。 4.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5.尝试用植物的根、茎、叶繁殖后代。能坚持观察、记录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繁殖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态度责任 1.学生具有尊重客观规律的价值观,严谨踏实的研究态度。学生具有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和养成良好的保护动物的行为。 2.了解环境对植物生命繁衍、各物种延续的重要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的意识。 3.学生有兴趣探索有关植物用种子繁殖的问题,在探究中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具有以事实为依据阐述观点的意识。 4.了解环境对植物生命繁衍、各物种延续的的重要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的意识。 5.有兴趣探究动植物繁殖后代的条件、方式和过程。了解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创造出多种植物和动物繁殖技术。
教学重点 1.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过程,描述胎生和卵生动物繁殖后代方式的不同。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观察、比较常见种子结构,描述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中的主要结构有胚芽、胚根和子叶。 学生初步设计种子萌发需要水、阳光、空气和温度的四组对比实验,制定探究计划。 3.会观察、分析与种子的传播方式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4.知道有的植物可以通过根,茎或叶等繁殖后代。知道传粉是许多植物产生种子的一个环节,许多植物能产生足够的种子繁殖后代。知道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植物果实的一些特征有利于传播种子,植物种子的传播有多种方式。
教学难点 1.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过程,描述胎生和卵生动物繁殖后代方式的不同。 2.学生学会使用工具解剖种子观察种子构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学生初步设计种子萌发需要水、阳光、空气和温度的四组对比实验,制定探究计划。 4.会观察、分析与种子的传播方式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5.学生能坚持观察、记录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繁殖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整体教学框架(流程图)
作业设计规划及作业内容
1.下列选项中都属于卵生动物的是 ( ) A.青蛙、家鸽、蟑螂 B.鲸 鱿鱼、鲢鱼 C.壁虎、虎、鹰 D.海龟、海马、斑马 2.按照繁殖方式的不同,将下列动物物分类。 1蜗牛 2蜜蜂 3鸵鸟 4 青蛙 5蛇 6蜥蜴 7麻雀 8金鱼 9鲸 10虎 11扬子鳄 卵生 胎生
3.蚕豆种子的内部由 和 等构成。 4.果实和种子传播的主要方式有 5.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 )。 A阳光、水、空气 B.适宜温度、水、空气 C.土壤、水、阳光 D.适宜温度、土壤、水 6.蜜蜂在开花的油菜田里采花蜜能帮助植物( )。 A.生长 B.消灭害虫 C.传粉 D.开花 7.将一粒油菜种子种下后,它会长成一株油菜并结很多种子,这对油菜有什么帮助 8.列举一种能扦插繁殖的植物并说明繁殖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