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饮料自动售货机控制电路连接与编程教学案例基本信息课 题 饮料自动售货机控制电路连接与编程作 者 工作单位案例背景随着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构造向技术密集型社会转变,自动售货机日趋盛行,主要用于公共场合,且种类繁多。从自动售货机的发展趋来看,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以及消费模式和销售环境的变化,要求出现新的流通渠道,而相对的超市,百货购物中心等新的流通渠道的产生,人工费用也不断上升,在加上场地的局限性和购物的便利性等这些因素的制约,无人自动售货机作为一种必须的机器也就有了其相当可观的前景。在学生学了ADD、SUB、MUL、DIV、INC、DEC指令的用法后,为了能更好地掌握以上指令,突显其实用性,特意安排了本实训项目。由于学生前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控制电路的连接与编程,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与素养,我们教师在本实训项目中可以进一步放手,重在参与和引导,把课堂交给学生,逐步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 在这个实训项目中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和行为引导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整个教学围绕任务的解决而展开,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给定任务要求;学生小组协作进行决策分析,制定出计划,并实施计划,完成任务。开展一体化教学,使教学过程变为生产过程,学习任务变为工作任务,通过学生亲身体验,逐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案例实录本节属于新授课内容分为2课时完成,要求学生熟练掌握ADD、SUB、MUL、DIV、INC、DEC指令的用法,能利用ADD、SUB、MUL、DIV、INC、DEC指令编写简单的控制程序; 熟练掌握PLC控制电路的连接方法,能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控制电路;掌握PLC程序编辑、下载、监控的方法,能调试简单的控制程序;了解语句指令表程序与梯形图程序的转换方法。同时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将逐步养成严谨求实,合作创新的科学态度为继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任务导入 教师通过PPT或事先印好的资料,展示实训项目描述。 选择需要的电气模块,按照工艺要求,根据图1进行饮料自动售货机控制电路连接。 图1 饮料自动售货机控制电路图 根据下面的要求,编写饮料自动售货机控制程序,并将程序下载到PLC中,调试该控制系统,使之符合控制要求。 1.设计PLC控制电路,设计IO表,选择合适的电气元器件完成饮料自动售货机控制电路的连接。 2.根据饮料自动售货机的控制要求,编写PLC控制程序。 3. 调试饮料自动售货机,使之达到正常运行的条件。 根据任务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案,现场分组三人一组自由组合,组内要有分工,明确各自所负责的内容(根据任务描述的内容进行I/O分配;设计完成任务的控制程序“梯形图—语句表”;联接控制线路;电路的调试)。任务实施 1.教师下发或展示材料清单 出示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任务所需设备、工具及材料列表 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根据教师下发的材料清单清点并检查元器件;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2.教师引导学生建立I/O分配表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点动控制电气原理图和任务描述中的要求,建立I/O分配表 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及电气原理图,分析并建立I/O分配表3.控制电路的连接 教师出示控制电路的连接纲要,供学生参考。老师对每组操作进行巡查,针对学困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同学接线时,老师逐个检查同学接线情况记录下接线操作规范的同学以备点评,及时纠正同学出现的错误并记录以备提示其他同学。 学生根据I/O分配表及电气原理图,连接电路,并进行电路检测与工艺整理4.编写控制程序,并下载调试 在下载程序调试前,教师要检查其电路连接的正确性,在电路连接无误后方可允许学生下载并调试。 学生编写程序,在编写完后,经小组讨论后下载并调试5.清理现场 实训完后,将对所操作设备进行复位、还原,拆除安全插接线、整理工位、清点工具、清扫现场卫生,并填写设备使用登记表。任务完成评价 完成实训项目后,教师出示任务检测与分析表,根据表中的评分标准,分别由学生、小组成员和教师进行评价。 学生进行自评、小组内评价总结交流 教师点评学生在本次实训中值得表扬的地方及还有待改进的地方。 学生针对自己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或者状况以及自己能力的表现发表心得,与其他同学进行总结交流。案例分析及反思本实训项目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采用任务驱动和不采用任务驱动的对比实验,结果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效果较好。从这个案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任务驱动法使用的恰当与否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 我们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任务。尽量以生活中的情境和学生的需要为任务,任务必须吸引学生,否则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此外还要在驱动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刺激。有时,教师精心设计了任务,却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反应平平,教师常抱怨学生不积极参与。若认真分析与反思,往往是任务本身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而本案例任务的选择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故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任务完成评价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保证。在任务评价中教师要打破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模式,在评价机制中要引入自评和互评环节,只有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交流总结环节,教师要挑出优秀的作品进行交流展示,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看清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从而确定下个项目所要超越的对象。当然在这个环节上,教师要对所有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做的好的方面,同时也要指出需要努力和改进的方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