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1、战后苏联发展的成就及问题
2、苏联三位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及结果评价
3、东欧建设的背景、成就、问题;改革的目的、改革表现(南斯拉夫)
4、东欧剧变的原因、表现、实质
5、苏东剧变的认识及教训(课件)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主线: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和主要趋势
要点:
1.当今世界呈现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特点;
2.当今世界显示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3.人类社会面临各种新问题、新挑战和新机遇;
4.解决问题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重点:
1.了解冷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
2.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3.认识全球性问题及人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单元导引
本单元时间轴
【学习目标】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第二十二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本课必备知识
1.24 当代世界的发展特点和主要趋势
通过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活动1:阅读课标内容、浏览教材,提炼本课主题、核心概念及关键内容。
主题:当代世界发展的主要特点与趋势
核心概念: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性
关键问题: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呈现怎样的发展特点与趋势?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特点与趋势?有何影响?
本课学习要点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三、社会信息化时代潮流
四、文化多样性不可或缺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1.世界格局的特点
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不可逆转),一超多强。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2.表现:
(1)美国: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实行“单边主义”,企图主导世界
以美国为首的联军于2001年10月7日起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发动的一场战争。一度推翻塔利班统治,20年后,塔利班班师回朝,美国军队仓皇撤出。
以英美联军主于2003年3月20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2011年结束。
“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国情咨文》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2.表现:
(1)美国: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实行“单边主义”,企图主导世界
(2)欧盟(1993):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3)俄罗斯:代替苏联的俄罗斯仍然举足轻重
(4)日本:在经济大国基础上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目标
(5)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强,正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6)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活动2:何为世界多极化?推动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表明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
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
推动因素主要有:
(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2)直接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3)具体原因:世界出现新的分化和大国关系调整:美国的相对衰落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西欧、日本、俄罗斯、第三世界、中国)
世界多极化的实质:各国政治经济不平衡在政治上的反映,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要求。
(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3.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信息、人员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1.经济全球化
(1) 含义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①开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国际投资迅速发展
⑤二战后,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⑥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⑦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经济全球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⑧进入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④20世纪前半期,两次世界大战、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经济全球化受挫。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1.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进程
经济
全球化
新科技革命
交通通讯
发展
技术手段
推动者
跨国公司
扫除障碍
体制 保障
两极格局瓦解、
冷战结束
市场经济
体制
根本动力
协调机制
国际协调
机制不断加强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活动3:据教材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会大大加快?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利:
①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使商品和服务更丰富,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③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有利各国经济发展。
弊:
①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大部分利润流入西方发达国家
②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
③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突出
④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
⑤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念的冲突
⑥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如2016年,英国的脱欧公投,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控制移民等措施
经济全球化的展望(态度)
(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尽管它存在各种问题,但是全球化的趋势却无法改变,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只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材料:“逆全球化”,也称“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是指把全世界各国及地区因为全球化而导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整合拉向回退的一个过程,一般发生在经济危机和经济不景气的时候。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比较突出地出现了逆全球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出外打工谋生的人纷纷回流返国、外资大举撤出、贸易额大减、保护主义抬头等,使多个外向型经济体面临沉重打击。在资本主义大国如美国、英国等都有这种现象,如英国脱欧,美国贸易保护、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但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当下,美中竞争、新冠疫情、俄乌战争都将深刻影响全球化进程。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都出现了反全球化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类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所受的冲击有何不同?(4分)
①发展中国家:受到发达国家高新技术壁垒和第三产业的冲击;(2分)
②发达国家:受到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廉价劳动力、土地、原材料价格等的冲击。(2分)
【合作探究】
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产生的不同影响
漫画:当今全球化—输家与赢家(不同的世界 不同的呼声)
有人认为全球化进程中赢家永远是赢家,也有人认为输家可以成为赢家;你赞成哪种观点,说明理由。(6分)
赞成观点1理由: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因资本优势占据主导地位;发达国家主导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掠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实力雄厚,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分工占据有利地位,获取的利益远超发展中国家,造成全球贫富悬殊扩大。所以赢家永远是赢家。(每点2分,6分)
赞成观点2理由:经济全球化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为发展中国家跳跃式发展提供了机遇;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进程,为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采取相应经济政策,趋利辟害,促进自身经济成长。所以输家可以成为赢家。(每点2分,6分)
【参考答案】
1、(2023·高考全国乙卷·35)1960~1970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从197.8亿美元增加到397.5亿美元,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额也从218亿美元增加到413.6亿美元。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从21.4%下降至17.6%。据此可知,该时期(  )
A.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 B.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C.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削弱 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
2.(2021·天津高考·12)某学者提出,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对空间和距离的感知也会发生变化,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予以形象地展示。
据此可以认识到(  )
A.科技发展消除了国家界限 B.世界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
C.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全貌 D.人类命运关联度不断提高
直击高考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1.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进程
2.区域经济集团化
(1)欧盟:一体化程度最高
(2)北美自贸区: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3)东盟:东南亚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组织。
(4)亚太经合组织: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活动7:何为区域经济集团化?它与经济全球化是什么关系?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东南亚国家联盟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徽标 (旗帜)
建立时间 1993 1994 1967 1989
成员国 法、德等27国 美、加、墨 印、菲、马等10国 中、美、日等21国
成员差异 发达国家占大多数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占大多数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合作领域 政治、经济 经济 政治、经济、安全 经济
特点 一体化程度最高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 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组织 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1.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进程
2.区域经济集团化
关系: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从而产生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国务院参事、中国经济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
区域经济集团化:亦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挑战,同一地区的两个以上国家逐步让渡部分甚至全部经济主权,采取共同的经济政策并形成排他性的经济集团的过程。组成区域集团的成员国逐步取消贸易歧视性障碍和其他非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进而实现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的无障碍流动,并为此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第一次高潮。20世纪90年代出现第二次高潮,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特点和世界多极化曲折发展的新趋势。
三、社会信息化时代潮流
1.社会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三、社会信息化时代潮流
1.社会信息化
2.利弊
利: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有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生活便利化;使世界各国更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推动进了全球化的发展。
弊:侵犯个人隐私,影响个人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别有用心的国家、集团或个人发动信息战、认知战的工具;使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和英语语言的冲击。……
(2023·北京高考·10)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有学者认为,“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历史研究进入“e—考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
②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
③历史资料数字化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
④“e —考据”指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直击高考
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四、文化多样性不可或缺
小结:
两极格局瓦解
经济全球化
社会信息化
文化多样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当代世界发展主要特点
世界多极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