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3光的直线传播 练习题一、单选题1.电线杆在阳光照射下,影长6米.一位身高1.6米的人直立时影长是1.2米,那么电线杆的长度是A.7.0米 B.7.6米 C.8.0米 D.8.8米2.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月光下的树影 B.你看到别人的背影C.平静水面中的倒影 D.礼堂里放电影3.小李利用手电照射鸡蛋,发现生鸡蛋可以透光,熟鸡蛋不透光。其操作属于( )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光是单色光 B.白光是复合光 C.红光是复合光 D.红光能发生色散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射击瞄准时一定要“三点一线”B.皮影戏C.水中的倒影D.一叶障目,不见森林6.下列物理量符合实际的是(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km/sB.课桌的高度约0.75mC.声音在常温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m/s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7.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日食和月食 B.彩虹 C.小孔成像 D.影子8.细致的观察能力是学好物理的必要条件之一.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的实践活动中,下列对“地面上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大光斑和一些圆形的小光斑”亮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不规则的亮一些 B.圆形的亮一些 C.两类光斑一样亮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用凸透镜制作B.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C.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D.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均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10.今年的6月21日,不仅是夏至,还出现了一次难得的天文现象——日环食,长春观察到的是日偏食,下列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太阳是光源 B.日环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太阳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D.用小孔成像的方法观察时,看到的是放大的像11.甲乙两人在月球上进行考察,若甲向上发射信号弹,则乙( )A.有可能看到闪光,但听不到响声 B.有可能听到响声,但看不到闪光C.有可能先看到闪光,后听到响声 D.有可能先听到响声,后看到闪光12.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 m/sB.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路线是直的C.太阳和月亮都是光源D.小孔成像和日食的形成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二、填空题13.在北京时间2015年9月14日,美国LIGO探测器探测到了来自宇宙深处距离地球13亿光年前两个巨大的黑洞猛烈撞击并融合所产生的引力波.一百年前,爱因斯坦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这个百年前的伟大预言终于被证实.引力波的发现,为人类探索宇宙开辟了新的途径.光年是天文学中 的单位,引力波 (“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4.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的眼睛调到 上;操作过程中他还发现B纸片上有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 (“倒”或“正”)立的,其成因是光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15.如图装置,将小孔对着烛焰,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一个倒立的实像,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是光在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保持装置位置不动,让蜡烛逐渐靠近小孔,发现像的大小将逐渐 。16.2006后台江县“姊姊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台江苗族“姊姊节”于4月19日隆重开幕,“姊姊节”期间将举行苗族盛装万人游演、苗族集体婚礼、斗牛等民间活动。如图所示,在苗族盛装万人游演活动中,一妇女用鼓棒打击鼓面,鼓面发生 ,发出阵阵鼓声,后面的苗族姑娘随着鼓声跳起欢快的舞蹈。站在道路旁的观从通过光的 看到姑娘们的银饰盛装,扣人心弦的鼓声通过 传播到观众的耳朵。17.“创文行动,从我做起.”肇庆的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往年难得一见的彩虹重现在雨过天晴的空中,这是光的 现象(选填“反射”或“折射”);不同色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三、实验题18.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学综合实践活动.(1)如图甲将红、绿、 三种色光照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2)如图乙在树荫下观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圆形的光斑实质是 .(3)如图丙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眼睛、三个小孔与烛焰 ,此时看见的 (选填“是”或“不是)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4)如图丁所示是用易拉罐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 (选填“膜”或“孔”)进行观察,可以看到 像(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实”或“虚”)像.19.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 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 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 烛焰的正立像 D.烛焰的倒立像(3)从右侧眼睛看过去,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人眼看到的塑料薄膜上的像是 (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4)为了增大烛焰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 ;(5)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 ;(6)薄膜上一直没有观察到像的原因是 。四、计算题20.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1.5×1011m,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需要时间8分20秒.求光的传播速度?21.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的宇航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并在月球上放了一台“角反射器列阵”如图所示,这个角反射器的作用是将地球上的激光按其原来的方向反射回地球,从而大大提高了用激光测定月地间距离的精确度,请仔细观察和思考如图所示角反射器的原理图,回答以下问题:(1)“角反射器列阵”主要是有许多平面镜构成,这些平面镜之间的关系是 .(2)一束激光从地球射向月球,经过月球上的反射器后,返回发射器,所需时间为2.54s,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_千米.22.有一位在北京某剧场里观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34 m远处,另一位在上海的听众在自己家里收音机旁听实况转播,北京与上海相距1470 km,问哪一个人先听到演奏声?(已知收音机听实况转播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的,无线电波与光的传播速度相同)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C【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同一时刻,阳光下不同物体影子长度与物体高度成正比.【详解】在阳光下,物体高度和影子长度如下图:根据三角形相似得到,.故选C.2.A【详解】试题分析:A选项中,树挡住了月亮射过来的光,在树后面的地面上形成了阴影,这就是树影,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选项中之所以看到了别人的背影是因为人的背发生了光的反射,所以看到了别人的背影;C选项中水面中的倒影是由于水面相当于镜面,发生光的反射形成的;D选项中放电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因为电影是靠幻灯机播映,而幻灯机的原理就是光的折射.所以正确答案选A.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3.C【详解】小李其操作是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环节,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B【详解】白色光是复色光,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三棱镜将其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该现象成为光的色散.该现象进一步证实太阳光是有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所以白光是复色光,红光是单色光,不能发生色散,因此ACD说法都错,B正确.故【答案】B5.C【详解】试题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解:(1)射击瞄准时一定要“三点一线”、皮影戏、“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说的都属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或者应用;(2)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选C.【点评】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6.B【详解】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即3×105km/s,故A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的高度约为1.60m,课桌的高度约为人身高的一半约为0.75m,故B符合题意;C.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 340m/s,故C不符合题意;D.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正常跳动60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min,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7.B【详解】A.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地球或月亮挡住了阳光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B.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小孔后面形成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故C不符合题意;D.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A【详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树叶间隙较大时,透过的光比较多,地面上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大光斑,较亮;而圆形的小光斑属于小孔成像,孔较小,透过的光较少,较暗.故选A.【点睛】根据形状不规则的大光斑和一些圆形的小光斑的成因分析其亮度.9.C【详解】试题分析:(1)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虚像,物像等大,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3)人在水面上斜看水中的鱼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4)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A、近视眼是用凹透镜矫正的,远视眼是凸透镜来矫正的.不符合题意.B、物体在平面镜中的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跟离平面镜的远近无关.不符合题意.C、鱼A射出的光线斜射向界面,在界面处发生偏折,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光线看去,好像在A'点射出的,人眼看到的是虚像.符合题意.D、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1)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掌握小孔成像的成因,掌握凸透镜成像的成因.(3)掌握人在岸上看水中的物体像的成因.(4)掌握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如何矫正.10.D【详解】A.太阳自身能够发光,属于光源,并且是自然光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日环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太阳光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小孔成像中,若物体到孔的距离大于像到孔的距离,成缩小的像;若物体到孔的距离小于像到孔的距离,成放大的像;若物体到孔的距离等于像到孔的距离,成等大的像,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1.A【详解】因为月球上面没有空气,所以声音不能在月球上面传播,乙不能听到声音,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可以看到闪光,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C【分析】(1)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我们把正在发光(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4)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月食、激光准直、射击时“三点一线”等.【详解】A、光在真空中可以传播,其传播速度是3×108m/s,故A正确;B、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即传播的路线是直的,故B正确;C、太阳能直接发光属于光源,而月亮靠反射太阳光,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D、小孔成像和日食的形成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C.13. 长度 能【详解】试题分析:光年是天文学中长度的单位;由题意可知,引力波能穿过宇宙,太空中是真空状态,所以可知引力波能在真空中传播.【考点定位】粒子和宇宙14. 同一直线 倒 同种均匀介质【详解】[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要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2]蜡烛发出的光通过A纸片上的小孔在B纸片上成像,属于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即这个像是倒立的。[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15. 同种均匀 变大【详解】[1]将小孔对着烛焰,烛焰发出的光线穿过小孔,在薄膜上呈现一个倒立的实像,这种现象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小孔成像所成像的大小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和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保持装置位置不动,让蜡烛逐渐靠近小孔,烛焰相对于小孔的张角变大,薄膜的位置不变,像的大小将逐渐变大。16. 振动 直线传播 空气【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2]站在道路旁的观从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看到姑娘们的银饰盛装。[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17. 折射 相同【详解】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了解:①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②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当太阳光射入雨后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太阳光经过折射发生色散,从而形成彩虹;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答案为色散;相同.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18. 蓝 太阳的像 在同一直线上 不是 膜 倒立 实【分析】(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2)小孔成像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详解】(1)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如图甲将红、绿、蓝三种色光照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2)如图乙在树荫下观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这是小孔成像,所以圆形的光斑实质是太阳的实像;(3)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如图丙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眼睛、三个小孔和蜡烛在同一直线上,此时看见的烛焰发出的光,不是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4)利用易拉罐简易针孔照相机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半透明的薄膜进行观察,可以看倒立的实像.19. 实像 同一种均匀介质沿直线传播 D 顺 减小物距 像距不同 环境亮【分析】(1)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就是小孔成像;(2)在小孔成像现象中,物体经小孔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3)当蜡烛沿顺时针旋转时,蜡烛上各点发出的光线也沿顺时针旋转,所成的像也沿顺时针旋转;(4)(5)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物到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据此解答;(6)小孔成的像受到外界光线强弱的影响。【详解】(1)[1][2]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2)[3]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故选D。(3)[4]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顺时针旋转的。(4)[5]为了增大烛焰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蜡烛离小孔近一些,即减小物距。(5)[6]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树叶缝隙离地面的距离不同。(6)[7]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若环境过于亮,则薄膜上不易观察到像。20.3×108m/s【详解】已知:;光的速度: .21.垂直@3.81×105【详解】(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可知:当镜面相互垂直时,从远处任意角度射来的光线经垂直的两个镜面反射后可以沿原路返回,据此可方便测量地月距离,所以这些平面镜之间是垂直的.(2)经过月球上的反射器后,返回发射器,所需时间为2.54s,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答案为:垂直 点睛:注意光走了一个来回的距离,地月距离应该除以2.22.剧场里观看演出的观众先听到演奏声。【详解】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根据公式可得他们各自听到演奏声的时间,则北京某剧场里观看演出的观众听到演奏声的时间,则在上海的听众在自己家里收音机旁听到演奏声的时间,t1>t2,所以上海的听众在自己家里收音机旁先听到演奏声;答:上海的听众在自己家里收音机旁先听到演奏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