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一、课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重难点: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1.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错误观点
近代以来,对待外来文化,中国文化界曾有过两种激进的观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 、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 。历史和实践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之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 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 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 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 。
(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1.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之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 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人把 同 相结合,同 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2.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总结)
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 ”,坚持 , ,坚守 立场,吸收外来 文化,推动 发展。
三、易混易错知识自主纠正:
1.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 )
2.只有吸收外来文化的成果,才能为解决中国的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
3.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时,要尊重外来文化,要反对封闭主义,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
4.我们要坚决反对彻底拒斥民族文化的全盘西化论、盲目照搬传统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 )
5.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意味着我们可以照搬西方的先进文化。( )
6.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应以吸收为主,为我所用。( )
7.文化交流互鉴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文化,推动中国文化发展。( )
【名词解释】:
①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非盈利性的公共文化类产品。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
②文化产业:以盈利性为目的,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如:影视音像、图书出版、游戏动漫等产品。 ③注意: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注意:文化交融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相互借鉴,既丰富本民族文化也能繁荣世界文化。不能说成文化趋同或文化逐渐统一。
【突破提升】:发展中国文化必须处理好两对关系
①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对待传统文化,要做到“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处理好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立足国情,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将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与中国国情具体结合。
四、当堂检测:
1.旗袍,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旗袍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服装设计师在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新式时装。旗袍的设计思路说明,文化创新要(  )
A.敢于摒弃传统,不断推陈出新 B.善于面向世界,不断否定自身
C.敢于破旧立新,做到雅俗共赏 D.善于博采众长,做到中西合璧
2.第三次技术革命时,国内外因素的干扰使我国与世界科技革命潮流失之交臂,但我国科学家运用西方在这方面的理论基础,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积极投身高科技开发领域,不断吸收和借鉴西方的先进科技,大大加快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②保持开放的心态就能实现文化的崛起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源头 ④文化创新要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近年来,云冈石窟先后实施了监测系统建设、文物数字化采集等项目,让云冈石窟的保护从“粗犷”走向“精准”。同时运用VR、数字化等高科技手段,使原本不可移动的石窟艺术走上“云端”,以“年轻”的呈现方式“活起来、动起来”。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 )
①丰富了文化内涵.提升了文化价值 ②创新了文化形式,增强了文化魅力
③延长了文化生命.激发了文化活力 ④推动了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共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某清代文学家认为,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从文化角度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对吸收的外来先进文化进行民族文化的整合创新
②在尊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博采众长
③世界不同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实现统一
④优秀文化只有在世界范围交流传播才具有真正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在城市改造过程中,京西古村五里坨保留了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四合院建筑群,收集了老家具、老物件1300多件以及老照片资料10万多件,建成展现京西文化的民俗陈列馆。村民的新生活在高楼上开始了,而悠远的记忆在这里得以延续,2014年舒乙先生为老屋题字“院子里的故乡”。)五里坨的做法启示我们,在城市改造中要( )
A.全面恢复传统文化,保留文化遗产 B.留住百姓记忆,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C.兼顾改善人民生活和保护历史文化 D.积极地借鉴不同文化的长处和精华
6.《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动画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影片无论是背景还是小动物,都借鉴了水墨画中的写意花鸟,音乐则运用了古琴和琵琶。同时,影片赋予了动物隐喻:小蝌蚪是天真稚嫩的儿童,虾公公、螃蟹等代表了善意的引路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实质上是儿童自我认同的构建过程,背后传递的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由此可见( )
A.文化创新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
C.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D.文艺创作应展现独具中国特色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7.(2019·天津卷)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自2008年起开设中文课程,目前选修人数已拓展至11个班。2019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该校学生,勉励他们为增进中美人民友谊作出贡献。此前,该校学生用中文写信给习近平,表示他们喜爱中国的语言文字、音乐和美食,希望有机会来中国参观访问。这说明 ( )
A.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中华文化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
C.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 D.教育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8.(2018 ·海南卷)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来、面向未来。这里强调的有( )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源 ②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进文化创新
③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 ④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钱学森曾说:“外文名词中译,的确要慎重,总该从中显示出中华几千年的文化。我在这方面是在不断努力,有成功的,如:激光、航天、航天飞机、也有失败的,如我原建议‘黑洞BlackHole'译为‘陷光星'。”我国科学家解决科技名词定名问题时,考虑“中国味”“中国文化味”“中国化”“汉语化”( )
①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弘扬科学精神,准确把握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
②有助于把握语言上层建筑对科技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让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③创新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交流途径,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④有助于让中国的科技新名词更好体现中华科技文化传统和中国语言文化传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近年来,过洋节、吃快餐、看好莱坞电影、争相前往美国留学似乎成为国民的追捧对象,国民对美国文化越来越狂热,美国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很多中国人的潜意识里,似乎只有西方的特别是美国的才算是世界的。材料警示我们( )
①要加强中美文化的交流交融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博采众长
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立足国情,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将于11月5日在上海举行,进博会是一场汇集了全球创新产品和前沿技术的盛会,这里不仅有商品和服务的交易,同时也有文化和理念的交流,从东帝汶的特色咖啡到秘鲁的羊驼制品,再到韵味十足的海派非遗。如同百川入海,不同文化在上海融合,让这里成为精彩汇聚的舞台。充满自信的本土文化、淋琅满目的国际文化、世界--流的顶级赛事……灵感在这里碰控交融,上海化身为一座激情鸣响的舞台。不同地区的文化在这里汇聚,共同勾勒出一幅关关与共的世界文明大画卷。
结合材料,运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识,谈谈如何勾勒世界文明大画卷。
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参考答案
【易混易错】:
1.辨析:√
2.辨析:只有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为解决中国的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3.辨析: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时,要尊重外来文化,要反对封闭主义,吸收外来文化有益成果。
4.纠正:我们要坚决反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
5.纠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并不意味着无条件照搬,而是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采用,使之适合中国的实际。
6.纠正:对待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7.纠正:文化交流互鉴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当堂检测】: 1-5.DBCAC 6-8.DDC
9.B 【答案】①④:我国科学家解决科技名词定名问题时,考虑“中国味”“中国文化味”“中国化”“汉语化”有助于让中国的科技新名词更好体现中华科技文化传统和中国语言文化传统,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弘扬科学精神,准确把握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①④正确。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是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②排除。③:材料未涉及创新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交流途径,并且也不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③排除。
10.【答案】D ③④:国民对美国文化越来越狂热,美国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很多中国人的潜意识里,似乎只有西方的特别是美国的才算是世界的。材料警示我们立足国情,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④符合题意。①②:材料强调要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而不是强调要加强中美文化的交流交融、博采众长,①②与题意不符。
11.【答案】①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②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待国际文化,我们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加强交流、学习和借鉴,推动我国文化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积极借鉴外国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推动我国文化的进步和世界文明的发展。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对待外来文化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有益经验。
⑤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借鉴外来文化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决不能简单照搬照抄。
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参考答案
【易混易错】:
1.辨析:√
2.辨析:只有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为解决中国的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3.辨析: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时,要尊重外来文化,要反对封闭主义,吸收外来文化有益成果。
4.纠正:我们要坚决反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
5.纠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并不意味着无条件照搬,而是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采用,使之适合中国的实际。
6.纠正:对待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7.纠正:文化交流互鉴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当堂检测】: 1-5.DBCAC 6-8.DDC
9.B 【答案】①④:我国科学家解决科技名词定名问题时,考虑“中国味”“中国文化味”“中国化”“汉语化”有助于让中国的科技新名词更好体现中华科技文化传统和中国语言文化传统,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弘扬科学精神,准确把握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①④正确。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是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②排除。③:材料未涉及创新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交流途径,并且也不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③排除。
10.【答案】D ③④:国民对美国文化越来越狂热,美国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很多中国人的潜意识里,似乎只有西方的特别是美国的才算是世界的。材料警示我们立足国情,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④符合题意。①②:材料强调要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而不是强调要加强中美文化的交流交融、博采众长,①②与题意不符。
11.【答案】①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②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待国际文化,我们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加强交流、学习和借鉴,推动我国文化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积极借鉴外国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推动我国文化的进步和世界文明的发展。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对待外来文化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有益经验。
⑤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借鉴外来文化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决不能简单照搬照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