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0张PPT)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2.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3.感受词中复杂的愁绪,体会诗人愁之深远。破阵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长相思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最秋怨愁思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最孤独凄婉相见欢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最无奈伤感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最悔恨痛惜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最痛心感慨知人论世01.创作背景李煜 /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肉袒出降,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时代背景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这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太平兴国三年,南唐旧臣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不断对其哭诉自己内心所思所想,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公元978七夕这天,银汉迢迢,家家乞巧。在北宋都城东京皇家园林西北角的一个院子里,南唐后主与他的旧臣们正相聚一堂,把酒言欢,原来今天是他是四十二岁的生日,酒过三巡,饭过五味,后主触景生情,悲从中来,遂提笔写下一首《虞美人》,并命乐工立即谱上曲,让歌伎当庭进行演唱,绝美的词,随着美人绝美的琵琶,绝美的歌喉,传入了宫中。宋太宗赵广义闻此勃然大怒,以为他意图复国。正当祝寿宴会觥筹交错,丝竹迭奏之际,赵光义派秦王赵廷美送来了牵机药。后主毫不怀疑天子送来的是美味佳酿,接过来便一饮而尽,可怜一代词人顷刻之间便手足抽搐,赍恨长逝,他留下的那首《虞美人》也成了千古绝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李煜李煜的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初读诗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李煜03.古诗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了:了结,完结。春花秋月:指季节的更替。往事知多少:多少往事都难以忘却。故国:指南唐。雕栏玉砌:雕饰华美的栏杆与用玉石砌成的台阶,指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朱颜改:红润的容颜改变了,指人已憔悴。几多:多少。应犹:一作“依然”。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品读诗词04.古诗赏析1.根据诗歌内容,用一个字来概括词人的内心世界。(词眼)愁04.古诗赏析2.思考:李煜有哪些愁?04.古诗赏析3.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意象: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月明、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思考:“春花秋月”是美景,如此赏心悦目的景致,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内涵是什么?请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思考。物质——李煜在南唐国当皇帝时锦衣玉食、佳丽三千、纸醉金迷的富贵生活;精神——权力、地位、人格、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东风,季节的更替,一个“又”字,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东西南北风分别代表什么季节(一般情况)东风一春天南风一夏天西风一秋天北风一冬天东风又绿江南,明月何时照我还。东风夜放花干树,更吹落星如雨。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一春天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南北朝·佚名《西洲曲》)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刘)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 李白《长干行二》)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宋·刘《新晴》)细雨茸茸湿棘花,南风树树熟枇杷。(明·杨基南风一夏天西风一秋天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西风一秋天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北风一冬天北风卷地白草折(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驱雁又离行(宋·辛弃疾·《鹤鸪天》)北风吹断马嘶声(清·纳兰性德《浣溪沙》)北风吹浪过前滩 (宋·王之道·《浣溪沙》)北风何惨栗(汉·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汉·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北风厉兮肃冷冷(魏晋·蔡谈·《悲愤诗》)萧萧北风劲。 (唐·杜甫·《羌村三首》)北风满地尘沙暗。(宋·魏了翁·《鹧鸪天》)易经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联系学过的诗歌,谈谈“月”这个意象有何特定含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怀念故乡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军直到夜郎西。——怀念亲友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联系学过的诗歌,谈谈“月”这个意象有何特定含义?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东西,但李煜降宋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屈辱生活的延续,所以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使词人更添愁闷。2、“故国明月”则是表达词人对故国的怀念。“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雕栏玉砌是皇权的象征。“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这是李煜最熟悉的地方,留下他无数次的欢歌笑语和许多美好的回忆。那富丽堂的宫殿,应该依然存在吧,所不同的是物是人非,宫殿依旧,而他已从一国之君变成了阶下囚。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他为何选择“雕栏玉砌”这个意象?“朱颜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思考:李煜有哪些愁?“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改生活感受地位锦衣玉食阶下囚一国之君安富尊荣他国之囚忍辱蒙羞“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宇宙永恒不变 人生短暂无常改变的有朱颜、地位、感受,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请从词中寻找具体的事物。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隔句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隔句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设问、比喻、夸张。 用春水来比喻愁, 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 又像春水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思考:李煜有哪些愁?愁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写作特色三组对比对比春花秋月无休小楼东风永恒雕栏玉砌常在往事短暂无常VSVS故国变化无常VS只是朱颜改虚实结合 情景交融春花秋月实 小楼 “物是”东风 (自然永恒)明月往事虚 故国 “人非”雕栏玉砌 (人生无常)朱颜一江春水景情设问问问天地问旧臣问自己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显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尽,语句形象而生动。化抽象为具体,直抒胸臆。用远离自己而代表故土的长江喻愁,当然含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感更为深沉。以水喻愁的句子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刘禹锡:“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白居易:“欲识愁多少,高于滟yàn滪yù堆。”欧阳修:“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入海。”主旨在这首词中,词人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抒发了对故国的思念、对亡国的哀怨以及由此产生的绵绵无尽的愁绪。你灭了我的国我却点燃了宋词的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