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青春有格》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青春有格》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七年级政治下册《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青春有格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的“青春有格”,本框与之前所学的“青春飞扬”一框共同组成了对青少年精神成长方面的要求。相比于前一框理解“青春”的含义,这一框更强调了过好青春时期的要求。通过这一框的学习,帮助学生具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知耻而后勇,树立底线意识,增强自控力。最终,帮助学生达到精神上的升华,引导学生追求“至善”,积善成德,见贤思齐,自我省察。
2.学情分析 已知点:本课是对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发现自我”内容的深化与补充,再次印证“发现自我”是一生的成长课题。此时期的青少年,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年少气盛,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青春的力量在他们的身体里生发,促使他们渴望在生活中获得力量、胜任感和成就感,渴望有更多的机会来证明自己。 困惑点: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是非模糊、善恶不明、融入错位、价值虚无的问题。青少年作为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受到上述问题的影响,在价值观整合过程中出现了价值混乱,无所适从的现实感受,当现实生活和外部环境不可能完全满足他们独立性和成人感的发展需求,当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当缺少思想和精神上的正确引领,青春的能量得不到很好的释放和转化时,他们很容易陷人失落、挫败感中,变得敏感、脆弱和自卑,甚至有意逃避,有些年轻气盛的青少年就可能做出“出格”的事情。 发展点:应加强对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和精神关怀,引领青少年探索青春,把握青春,让青春不断延伸,对青春作出理性规划。证明青春自我,真正发挥青春的优势,帮助他们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元的价值观念,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坚守道德底线,增强法治观念,使自己的青春无悔。
3.目标确定 (1)通过品历史典故,增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对问题的思考、讨论、分享中明晰青春的底线和如何坚守底线,从而增强法治意识、底线意识。 (2)通过品雷锋日记,在榜样示范下提高对自己的道德要求,从小事做起,将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我省察,完善自我,追求正确的价值引领,不断提升青春格调。 (3)通过讲身边故事,见贤思齐,从而增强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并立志将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4.学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2)教学难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5.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议题教学法、情境体验法、任务驱动法 (2)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分享体验法
6.学习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教师活动 启迪人生智慧,放飞青春梦想,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青春故事会”,我是主持人朱琳老师。 出示问题: 1.不知不觉我们已经结束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的中学校园中有哪些青春掠影是让你记忆犹新的,又有哪些是我们需要改进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2.我们追求的青春是什么样的? 青春飞扬,但应张扬有度;青春自由,但应自由有格。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青春之书》,在书中品味中华文化,解读青春密码。学生活动 1.仔细分析问题,分享关于校园生活的感受。 2.根据问题“追求的青春是什么样的”,思考后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 活动要求 语言简洁,内容明确,积极作答。设计意图 由中学时代校园青春掠影导入,引导学生感悟青春力量的同时,也能够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思考“应该追求什么样的青春”,由浅入深,导出课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出示课题: 《青春有格》 总议题:品中华文化 解青春密码探究新知:子议题一:品历史典故——如何坚守青春底线?教师活动 出示:历史典故《不食无主梨》 南宋末年有一个年轻人名叫许衡。一次,正值炎热的夏天,许衡由于长时间赶路而汗流浃背,口干舌燥。路过一片无人看管的梨园,路人纷纷去摘梨,许衡却没动。 有个人好奇地问:“你为什么不去摘梨呢?” 许衡说:“梨树现在虽然没有主人看管,但我自己的内心是有约束的” 出示问题: 1.面对“吃梨”这件小事,许衡为什么选择不吃? 2.生活中有哪些“小事”是我们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你辨别的依据是什么? 3.受古代圣贤启发,我们如何才能减少过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生活动 品读历史典故,结合教材P28-29,根据问题思考、探讨、交流和分享。 活动要求 1.以4人为一组 ,组内讨论后选代表汇报成果,其他组员可做必要补充。 2.语言简洁,内容明确。 设计意图 通过品读历史典故,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行己有耻”的内涵,明白应“有所为 有所不为”,明确底线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在生活小事的辨析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学生的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知耻而后勇,不断完善自我。同时,在品读中,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品读有感: 坚守青春底线——行己有耻 ①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树立底线意识。 ④增强自控力。子议题二:品雷锋日记——如何提升青春格调?教师活动 修身之道问古人 提升格调看今朝 出示:《雷锋故事》 雷锋,1940年出生,受旧社会的迫害,7岁的雷锋便沦为孤儿。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1950年,雷锋当上了儿童团团长, 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被选入中队委员。1957年2月8日,雷锋光荣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时被评为县委机关工作模范。1960年11月8日,运输连支部党员大会通过雷锋入党申请,雷锋光荣入党,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翻开雷锋的日记,他曾这样问自己: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雷锋,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他的精神启迪我们探寻青春的意义,点亮心灵的火种。出示问题: 1.从雷锋的成长经历中,你汲取了怎样的力量? 2.雷锋日记里反问自己的用意是什么? 3.习主席评价“雷锋精神”时说:“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 结合“雷锋精神”,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为什么要将“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学生活动 品读雷锋故事,结合教材P29-32,根据问题思考、探讨、交流和分享。 活动要求 1.以4人为一组 ,组内讨论后选代表汇报成果,其他组员可做必要补充。 2.语言简洁,内容明确。 设计意图 通过品味雷锋故事,感受中华优秀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融合,引导学生学习雷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独善其身”的高尚品格,并在其中领略“止于至善”的内涵,同时通过榜样示范作用,见贤思齐,健全人格,不断提高道德修养。通过品读雷锋日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省察,从小事做起,懂得以 “修身为本”进而才能“兼济天下”的道理,不断追求“至善”的境界。品读有感: 提升青春格调——止于至善 ①从小事做起 ②见贤思齐 ③自我省察 ④修身为本子议题三:讲身边故事——如何担当时代使命?教师活动 出示问题: 1.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一些人和事让你感动,请你向大家分享你身边的暖心故事。 2.这些感动和温暖启示今后的你应该如何做?学生活动 1.思考并组织语言,讲述身边的暖心故事。 2.凝练语言,用一句话表述暖心和温暖的作用。活动要求 1.观点表述内容明确,语言流畅。 2.暖心故事脉络清晰,富有感情。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听故事到讲故事,通过分享暖心故事,见贤思齐,学会在平凡中创造伟大,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使命担当,增强政治认同感和责任意识。品读有感: 有格青年——担当时代使命 ①有理想—与人为善 助人为乐 ②有本领—勤于学习 勇于实践 ③有担当—修身为本 兼济天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