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学设计(含四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学设计(含四课)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单元整体设计
教材解读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由第9课《我和我的家》、第10课《家人的爱》、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和第12课《干点家务活》四课组成。本单元引导学生从了解自己的出生给家人带来的喜悦开始,进而了解自己与家人间的血缘关系和法律关系,以及家庭的结构,最后,落实到对家庭的爱与青任,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最终使学生成长为温馨家庭生活的自觉建构者。
本单元四课是逐步递进的关系,其逻辑结构如图所示。
9.我和我的家
一、学情分析
当今家庭结构的变化,很多孩子对传统社会中讲究的伦理辈分较为冷漠,一年级学生普遍不太清楚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另外,以孩子为中心的教养方式,往往也让孩子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很少想自己从哪里来,自己与家人的关系是什么,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家庭关系的启蒙教育,让他们了解自己与家人的伦常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通过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培养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
2.情感与态度
(1)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的工作、爱好和习惯,萌发对家人的敬爱之情。
(2)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整洁的好习惯。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访问,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产生对家人的敬爱之情;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称呼、关系,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
难点: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幻灯片、音频资料(如歌曲《可爱的家》《让爱住我家》)。
学生准备:与家人在一起的合影照片、家庭录像、反映家庭生活的图片。
五、教学活动
一、聆听歌曲,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播放歌曲《可爱的家》) 给这首歌曲取名字。
2.师:我们都有一个家,你家里有几口人 你长得像谁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发言。
师小结:我们同学中有的长得像妈妈,有的长得像爸爸,还有的长得既像妈妈又像爸爸,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活动一 我来我家
1.小组交流自己出生时的故事。
2.请小组派代表到全班交流。
3.引出家人的称谓。
4.活动小结
三、活动二 我的家庭树
1.小组合作完成第35页的家庭树
2.播放儿歌《家庭称谓歌》
3.分小组演一演课本剧《家庭大聚会》
4.活动小结
四、活动三 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
1.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家庭照片,看看自己身上哪些地方能看到家人的“影子”。
2.分享绘本《我和弟弟》
2.小结
五、活动四 家人的故事
1.分组交流自己家人的故事
2.活动小结。
10.家人的爱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还小,在家庭中处于中心位置,容易得到来自家人的过多关爱,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觉得享受家人的爱理所当然;而在一些单亲、重组家庭里,他们又容易因为亲情的不完整而怀疑家人对自己的爱,因此很有必要让学生感受来自父母家人的爱,并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
(2)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2.情感与态度
(1)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并激发爱自己家人的情感。
(2)养成懂得体贴家人,回报家人的好习惯。
3.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忆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及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感受和家人一起时的快乐及家人对自己浓浓的爱。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
  (2)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难点: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学生成长相片。
搜集家长为孩子写的成长故事。
学生准备:1.搜集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照片。
  2.搜集自己小时候的一些物品,如:小衣服、小手印等。
五、教学活动
一、活动一 “爱的百宝箱”——回忆成长经历
1.学生分享自己的照片或者有意义的物品,会议成长的经历。
2.教师分享搜集到的家长叙述的成长故事。
二、活动二 “爱的放大镜”——感受点滴细节中家人的爱
“爱的放大镜”系列1:
1.出示表格,家人为你做过哪些事,在相对应的事情后面打√
家人为我做过的事情
系鞋带 ( ) 整理书包
穿衣服 讲睡前故事
洗脸刷牙 盛饭
陪我去医院看病 接送我上下学
家人还为我做过:
2.体验活动 弯腰系鞋带
3.活动小结
“爱的放大镜”系列2:
观看视频《美味的早餐》,体会家长为孩子的成长付出的辛劳。
讨论交流
三、活动三 “爱的温度计”——辨析生活中的爱
辨析一
讲述教材第38-39页绘本故事《肩头的爱》
交流 明明需要怎样的爱呢?奶奶的爱又是怎么表现的?
活动小结
辨析二
1.离异的家庭:爸爸或妈妈不要我们了吗
2.讲读绘本《汤姆和伤心的鲁鲁》
3.活动小结
四、活动四 “爱的大喇叭”——表达对家人的爱
1.学生写感恩卡
2.贴心宝贝行动计划:我打算为家人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3.活动小结。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
(1)愿意尝试自己动手。乐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2)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基本学习习惯,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过程与方法
在徒手操、个别示范中学习;在评比、鼓励中纠正;在竞赛、唱儿歌中巩固;在表演中体验、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整理生活用品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难点: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榜样学生的照片、整理奖章、小组活动材料、模拟房间及物品、给家长的信、找茬图
学生准备:放着学习用品的书包
五、教学活动
一、活动一: 情境导入——日常中的我们
1、通过日常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事物,引导学生把身边事物当作自己的小伙伴
2、让学生猜谜语,从而知道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朋友?
3、寻找身边的小伙伴: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麻烦?大多时候,你总会找不到哪些“小伙伴”呢?这些“小伙伴”分属于哪些生活场景?遇到找不到“小伙伴”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4、展示学生整理中的照片,并让学生回答,哪些方法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
二、活动二: 模拟操作——“虚拟空间整理魔法”
活动准备:收集箱、生活模拟用具
活动概述:①学生小组讨论,把生活模拟用具进行分类,放到对应的收集箱
②学生上台展示,向同学说明分类理由
③教师根据分类情况小结
借助多媒体,呈现儿童的生活场景,包含客厅、卧室、卫生间、教室等不同场景。
分组随机给予场景图片,并让学生回答:这些物品中,哪些是需要扔的?哪些是需要整理的?
呈现整理前后的场景图片,展示自己使用“虚拟空间整理魔法器”的成果,让学生回答,整理前后都给我们什么感觉?
12.干点家务活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家务劳动有着极大的兴趣,通过家务,孩子不仅能够变得心灵手巧,还可以帮助分担家庭责任,父母和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都会享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因此,交给学生做家务的方法,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会让学生在家庭中成长得更加健康,使得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
  (2)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
 2.情感与态度
  (1)树立为家人服务的意识。
  (2)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3)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爱整洁的良好生活习惯。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实践、质疑等方法,实现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
  (2)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长辈分担家务。
难点: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长辈的爱。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事先调查一下班上能为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学生情况。
  2.搜集一些关心、孝敬父母的传统故事。
学生准备:家庭的相片。
五、教学活动
一、情感体验,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激发情感。
播放视频:《父母的一天》。
提问:你的父母下班回到家要干哪些家务活呢
2.当你看到父母忙着做家务活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看到父母这么辛苦、劳累,你想不想减轻父母的负担?
二、活动一 家务劳动小调查
 1. 课前调查:在班内开展“我的小本领——家务劳动小调查”。请有条件的家长利用周末时间为孩子进行录像,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2.出示“苹果树”,请学生说说苹果树中的哪几种家务是自己常做的,通常是怎么做的。根据学生的发言,播放相应的做家务的视频,观察其过程和步骤,为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提供资源。
3.小组合作、交流分享。教师提问:平时喜欢做哪些家务?使学生有机会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所做过的力所能及的家务及感受。
4.活动小结
三、活动二 我是家务小能手
1.请有条件的学生拍摄自家的照片。
通过观察照片,谈话引入:这么整洁、美丽的家是谁的功劳呢?让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创造美。
2.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熟悉的、掌握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擦桌子等。
教师引导台上台下的互动、欣赏点评,并相继指导,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家务劳动的方法与技巧。
3.出示教材中的三幅情境图,引发学生读图感悟:做家务要讲究方法,学会做家务会带来快乐,要主动为家人分担家务。
4.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家务日》,提问:视频里的小朋友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产生了什么烦恼?你在做家务的时候有过这样的烦恼吗?帮助学生思考:做家务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该如何去克服?
四、活动三 我们合作一起做
1.师:《家务日》阿U做家务给妈妈添了许多麻烦,这是因为阿U不知道怎么做。有时候,我们也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学一招。
2.教师拿出示范用的衣服和裤子,说明,折叠衣服也是大家可以学习的家务劳动中的一项。请在家叠过衣服的同学上台示范,教师从旁进行指导。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叠衣服的实践活动,教师随机巡视、指导和总结。
4. 学生分组上台展示自己最擅长的家务,分享、交流做家务的小技巧、好办法,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五、活动四 我是家庭一员,家务有我一份
1.让学生阅读绘本《朱家故事》。故事里的爸爸和兄弟两个被妈妈照顾得无微不至,然而他们一点也不参与家务事。劳累辛苦的妈妈为了教训他们,有意离家。没有妈妈的朱家乱套了!通过妈妈的这一举动,故事里的爸爸和两兄弟才明白:家务事很多、很繁杂,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分担。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使其了解,作为家庭一员,应该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角色扮演。让学生明白,即使家长不支持自己做家务,自己也要主动学习做家务的方法与技能。学着做,坚持做,能为家人分担家务。
4.教师结合教材中主持人的疑问,引导学生讨论“有时会忘了做,怎么办?”
5.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引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