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家庭的记忆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中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知道个人成长离不开家庭、社会和他人的帮助,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学会承担家庭责任”而编写的。其核心主题是了解并熟悉家庭内部的各种关系和称呼,了解自己家庭的过去,与本单元其他两课都是针对三年级小学生的家庭教育而设计。本课的编写主要针对三年级小学生在家庭认知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家庭结构及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进行家庭传统与家庭价值观的教育,深化爱家的情感与家的归属感。教材有四个部分,本节课完成第一部分“家庭称呼抢答器”和第二部分 “家史”小调查。【学情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家庭、班级、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徳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认识自我和家庭的关系,了解家庭的发展和热爱家庭的,在大部分学生他们虽然享受着今天的幸福生活,但过渡到热爱家庭的情感教育上去有一点被动。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目标】1.了解较为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能用书面语正确称呼。2.通过采访、调查和查找资料等方法,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明确家庭的发展变化离不开自己。3.产生对家庭爱的情感,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较为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和重要日子。教学难点: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教学过程一、说家庭1.小结课前预习情况,引出课题。2.谈话引入,启发学生说说自己家里的这些事儿。【设计意图】开课伊始,启发学生讲述自己关爱家人的美好记忆,引发学生美好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进而加深学生对家庭的概念唤起学生属于自己的家庭记忆。二、知家庭活动一:家庭称呼大闯关1.学生闯关挑战体验,进一步学习家庭成员的称呼。2.学生谈感受,发现个别称呼的不同,了解地区差异。3.播放《家庭礼貌称呼歌》,学生拍手跟节奏唱儿歌巩固正确的家庭成员称呼。4.小结:能够正确地称呼家庭成员是一种有礼貌、尊重和爱家人的表现。活动二:家庭关系大盘点1.启发学生思考,补充家庭关系示意图,了解长辈的含义。2.认识各种家庭关系:夫妻关系、母女关、母子、父子、父女关系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3.学生自主介绍全家福照片中的家庭成员,明确复杂的家庭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家庭称呼闯关竞赛,歌曲《家庭礼貌称呼歌》和家庭关系示意图的填写等多个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家庭成员的正确称呼和家庭成员间的复杂关系,寓教于乐。活动三:家庭类型大不同1.出示全家福照片组照,交流认识核心、主干、“四世同堂”三种家庭类型的不同。2.对照自己的家庭类型,探究家庭规模的变化,启迪学生关爱老人,多陪伴。【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家庭人数和规模的变化,认识到社会发展带来家庭结构的变化,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在成长中关爱家人的情感。活动四:讲讲我的“小家史”1.学生分享自己的“小家史”调查,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2.交流自己知道这些重要日子的方法:观察、交流、询问、亲身经历、用心记录。3.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美德和自己在家庭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小结。【设计意图】结合课前预习的部分,让学生在“小家史”调查的交流活动中采用互相采访、调查的方法,感受家庭生活的变化,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活动五:我与父母比童年1.体验“小记者”交流自己的调查,比较爸爸妈妈和我们的童年的不同。2.探究发现社会的变化带来的家庭变化,体会父母为家庭的无私付出。【设计意图】在真情交流中知道自己也是家庭的发展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的存在感和责任感,并转化为实际行动,主动承担自己对家庭的责任。三、爱家庭1.关注兰州疫情当下居家现状,学生自主探究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家庭的爱和责任。2.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升华主题。3.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设计意图】结合近期疫情带来的特殊陪伴,引导学生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体验为家庭付出爱和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