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电工基础(第4版)》第2章教案第2章 直流电路【知识目标】掌握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理解分压、分流公式。掌握基尔霍夫定律,能正确熟练地列出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理解电路的等效变换,掌握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等效变换、戴维宁定理和叠加原理。【技能目标】会应用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和解决实际的简单电路。会计算电路中某点的电位方法。会应用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的等效变换分析复杂电路。【参考学时】26学时2.1 电阻串联电路【教学目标】●认识电阻串联电路,会说出电阻串联电路的特点,写出分压公式。●会应用电阻串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实际电路。【教学重点】电阻串联电路特点【教学难点】电阻串联电路应用【参考学时】4学时【教学过程】一、任务导入实物(如常用电器电路板)演示及列举实例,让学生认识串联电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任务实施1.安装电阻串联电路将两个电阻按图(a)所示依次连接,图(b)是它的实物图。两个电阻串联电路2.测量电阻串联电路用直流电流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2个电阻串联电路通过各电阻的电流、总电流和总电压、分电压,将测量结果记入表中。电阻串联电路测量记录测量电量 电流 电压通过R1的电流I1/A 通过R2的电流I2/A 总电流I/A 分电压U1/V 分电压U2/V 总电压U/V数据3.分析电阻串联电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阻器依次连接,使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电路,就组成了电阻串联电路。如图(a)所示是由3个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a)电路图 (b)等效电路三个电阻串联电路电阻串联电路特点:(1)电流特点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I3=…=In(2)电压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上分电压之和,即U=U1+U2+U3+…+Un(3)电阻特点如果用一个电阻代替几个串联电阻,两者具有相同的电压、电流关系,这个电阻称为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即R=R1+R2+R3+…+Rn(4)功率特点串联电阻的总功率等于各电阻的分功率之和,即P=P1+P2+P3+…+Pn(5)电压分配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各电阻的阻值成正比,即I====…=(6)功率分配串联电路中各电阻消耗的功率与各电阻的阻值成正比,即I2====…=【例2.1】图所示为常见的分压器电路。已知电路的输入电压UAB为200V,电位器R=100,当电位器触点在中间位置时,求输出电压UCD。电阻分压器电路【分析】当电位器触点在中间位置时,上、下电阻各为50,利用分压公式即可求出输出电压。解:当电位器触点在中间位置时,输出电压为UCD=UAB=×200=100(V)【例2.2】如图所示,表头内阻Rg=1k,满偏电流Ig=500A,若要改装成量程为2.5V的电压表,应串联多大的电阻?【分析】先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满偏电压,再求出电阻R分担的电压,即可求出分压电阻的值。解:表头的满偏电压Ug=RgIg=1×103×500×10 6=0.5(V)串联电阻分担的电压UR=U Ug=2.5 0.5=2(V)串联电阻值R====4×103()=4(k)三、任务评价请将“电阻串联电路”的操作过程、收获体会及任务评价填入“任务评价表”。任务评价表课题 2.1电阻串联电路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任务过程记录 任务实施仪器仪表使用安全文明生产团队协作任务 收获任务 体会任务评价 评定人 评 语 等级 签名自己评同学评老师评综合评 定等级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实际时间2.2 电阻并联电路【教学目标】●认识电阻并联电路,会说出电阻并联电路的特点,写出分流公式。●会应用电阻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实际电路。【教学重点】电阻并联电路特点【教学难点】电阻并联电路应用【参考学时】4学时【教学过程】一、任务导入实物(如常用电器电路板)演示及列举实例,让学生认识电阻并联电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任务实施1.安装电阻并联电路将两个电阻按图(a)所示并接在直流电源两端,图(b)是它的实物图。两个电阻并联电路2.测量电阻并联电路用直流电流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2个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流、分电流和电路两端电压、各电阻两端电压,将测量结果记入表中。并联电路测量记录测量电量 电流 电压分电流I1/A 分电流I2/A 总电流I/A R1两端电压U1/V R2两端电压U2/V 电路两端电压U/V数据3.分析电阻并联电路电阻并接在两点之间,电阻两端承受同一电压的电路,称为并联电路。如图(a)所示是由三个电阻组成的并联电路。图(b)所示电路是图(a)的等效电路。(a)电路图 (b)等效电路三个电阻并联电路电阻并联电路特点:(1)电压特点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U1=U2=U3=…=Un(2)电流特点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通过各电阻的分电流之和,即I=I1+I2+I3+…+In(3)电阻特点并联电路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即=+…+(4)功率特点并联电阻的总功率等于各电阻的分功率之和,即P=P1+P2+P3+…+Pn(5)电流分配并联电路中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与各个电阻的阻值成反比,即U=R1I1=R2I2=R3I3=…=RnIn(6)功率分配并联电路中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与各个电阻的阻值成反比,即U2=R1P1=R2P2=R3P3=…=RnPn【例2.3】有一个1 000的电阻,分别与10、1 000、1 100的电阻并联,并联后的等效电阻各为多少?解:并联后的等效电阻分别为(1)R=1 000∥10=≈10()(2)R=1 000∥1 000==500()(3)R=1 000∥1 100=≈524()【例2.4】如图所示,表头内阻Rg=1k,满偏电流Ig=500A,若要改装成量程为1A的电流表,应并联多大的电阻?【分析】先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满偏电压,再求出电阻R分担的电流,即可求出分流电阻的值。解:表头的满偏电压Ug=RgIg=1×103×500×10 6=0.5(V)并联电阻分担的电流IR=I Ig=1 500×10 6=0.999 5(A)并联电阻值R===≈0.5()三、任务评价请将“电阻并联电路”的操作过程、收获体会及任务评价填入“任务评价表”。任务评价表课题 2.2 电阻并联电路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任务过程记录 任务实施仪器仪表使用安全文明生产团队协作任务 收获任务 体会任务评价 评定人 评 语 等级 签名自己评同学评老师评综合评 定等级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实际时间2.3 电阻混联电路【教学目标】●认识混联电路,会分析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学会混联电路的分析方法。【教学重点】电阻混联电路特点【教学难点】电阻混联电路等效电阻计算【参考学时】4学时【教学过程】一、任务导入实物(如常用电器电路板)演示及列举实例,让学生认识电阻混联电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任务实施1.安装电阻混联电路将三个100Ω的电阻器按图(a)、(b)所示连接。(a) (b)电阻混联电路2. 测量电阻混联电路用直流电流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三个电阻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分电阻,将测量结果记入表中。混联电路测量记录电阻测量值 R1电阻值/Ω R2电阻值/Ω R3电阻值/Ω 等效电阻值/Ω混联电路1混联电路23. 分析电阻混联电路既有电阻串联又有电阻并联,称为混联电路。如图(a)所示混联电路的3个电阻的连接关系为:R2与R3并联后,再与R1串联,其等效电阻R=R1+R2∥R3=100+100∥100=150Ω如图(b)所示混联电路的3个电阻的连接关系为:R1与R2串联后,再与R3并联,其等效电阻R=(R1+R2)∥R3=(100+100)∥100≈67Ω4.混联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1)求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2)求混联电路的总电流(3)求各部分的电压、电流和功率【例2.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220V,输电线上的等效电阻R1=R2=10,外电路的负载R3=R4=400。求:(1)电路的等效电阻;(2)电路的总电流;(3)负载两端的电压;(4)负载R3消耗的功率。【分析】根据混联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应用欧姆定律,电阻的串、并联特点和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即可求出相关未知量。解:(1)电路的等效电阻R=R1+R3∥R4+R2=10+400∥400+10=220()(2)电路的总电流I===1(A)(3)负载两端的电压U34=U I(R1+R2)=220 1×(10+10)=200(V)(4)负载R3消耗的功率P3===100(W)4.混联电路等效电阻的求法混联电路求解的关键是等效电阻的计算。等效电阻的计算常用等电位法。用等电位法求解混联电路等效电阻的一般步骤:(1)确定电路中的等电位点(2)确定电阻的连接关系(3)求解等效电阻【例2.6】如图(a)所示电路中,各电阻均为12,分别求S打开和闭合时AB两端的等效电阻。电路图【分析】在如图(a)所示中标出电位点C、D,开关S在C、D之间。当S打开时,C、D两点电位不同;当S闭合时,C、D两点电位相同。由此确定电阻的连接关系如图(b)所示。解:当S打开时,等效电阻RAB=(R1+R2)∥(R3+R4)∥R5=(12+12)∥(12+12)∥12=6()当S闭合时,等效电阻RAB=(R1∥R3+R2∥R4)∥R5=(12∥12+12∥12)∥12=6()综合案例如图所示电路中,R1=R2=R3=4,R4=6,U=12V,求:(1)AB两端的等效电阻;(2)电路的总电流;(3)通过电阻R1的电流和R1消耗的功率。思路分析本案例的关键是求出电路的等效电阻。电路中各电位点如图所示。(综合案例电路图)优化解答(1)AB两端的等效电阻RAB=R4∥(R1+R2∥R3)=6∥(4+4∥4)=3()(2)电路的总电流I===4(A)(3)R1支路的等效电阻R'=R1+R2∥R3=4+4∥4=6()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2(A)R1消耗的功率P1=R1=22×6=24(V)三、任务评价请将“电阻混联电路”的操作过程、收获体会及任务评价填入“任务评价表”。任务评价表课题 2.3电阻混联电路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任务过程记录 任务实施仪器仪表使用安全文明生产团队协作任务 收获任务 体会任务评价 评定人 评 语 等级 签名自己评同学评老师评综合评 定等级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实际时间2.4 电路中各点电位计算【教学目标】●会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教学重点】各点电位计算【教学难点】电阻两端电压正、负极性的确定【参考学时】2学时【教学过程】一、任务导入实物(如电子电路)演示及列举实例,让学生认识电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任务实施1.分析电路中各点电位如图所示电路中,分别求各个电路中A点的电位。电路中A点的电位分别为:图(a)中,VA=E+RI;图(b)中,VA=E RI;图(c)中,VA= E+RI;图(d)中,VA= E RI。2.电路中各点电位计算的一般方法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就是从该点出发通过一定的路径到达参考点,其电位等于此路径上全部电压降的代数和。步骤如下:(1)确定电路中的参考点(2)确定电路各元件两端电压的正、负极性(3)确定待求点的电位()【例2.7】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1=12V,E2=3V,E3=4V,R1=3,R2=2,R3=10,求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分析】电阻R3上无电流通过,因此R3两端电压为零。解:闭合电路电流方向如图所示,闭合电路的电流I===3(A)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分别为VA=E3=4(V)VB= E1+E3= 12+4= 8(V)或VB= R1I+E2 R2I+E3= 3×3+3 2×3+4= 8(V)VC=E2 R2I+E3=3 2×3+4=1(V)或VC=R1I E1+E3=3×3 12+4=1(V)VD= R2I+E3= 2×3+4= 2(V)三、任务评价请将“电路中各点电位计算”的操作过程、收获体会及任务评价填入“任务评价表”。任务评价表课题 2.4 电路中各点电位计算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任务过程记录 任务实施仪器仪表使用安全文明生产团队协作任务 收获任务 体会任务评价 评定人 评 语 等级 签名自己评同学评老师评综合评 定等级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实际时间2.5 基尔霍夫定律及应用【教学目标】●说出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的内容,写出表达式。会安装电阻混联电路。●能正确、熟练地列出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能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复杂电路。【教学重点】基尔霍夫定律【教学难点】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参考学时】6学时【教学过程】一、任务导入实物(如常用电器电路板)演示及列举实例,让学生认识复杂直流电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任务实施1.认识复杂直流电路名词(1)支路支路是由一个或几个元件首尾相接构成的无分支电路。(2)节点节点是3条或3条以上支路的交点。(3)回路回路是电路中任何一条闭合的路径。(4)网孔网孔是内部不包含支路的回路。2.安装复杂直流电路将复杂直流电路按图(a)所示依次连接,图(b)是它的实物图。复杂直流电路3.测试复杂直流电路(1)测试复杂直流电路各支路电流先将电源E1调到12V,电源E2调到6V,接通电路,将电流表的读数记入表中。再将电源E1调到12V,电源E2调到18V,重复上述操作。复杂直流电路测量记录电源电压 I1(mA) I2(mA) I3(mA)E1=12V,E2=6VE1=12V,E2=18V(2)测试复杂直流电路各段电压先将电源E1调到12V,电源E2调到6V,接通电路,将电压表的读数记入表中。再将电源E1调到12V,电源E2调到18V,重复上述操作。电压表测各段电压记录电源电压 UAB(V) UBC(V) UCD(V) UEB(V) UFA(V)E1=12V,E2=6VE1=12V,E2=18V4.分析复杂直流电路(1)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有内容,即:对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用公式表示为ΣIi=ΣIo基尔霍夫第一定律也称节点电流定律。也可表述为:在任一时刻,通过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代数和恒等于零。用公式表示为ΣI=0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可推广用于任广义节点,如图所示。通过广义节点的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广义节点在图(a)中,电阻R1、R2、R3构成广义节点,广义节点的电流方程为I1 I2+I3=0在图(b)中,三极管的三个电极构成广义节点,其节点电流方程为Ib+Ic Ie=0【例2.8】如图所示电桥电路中,已知:I=8mA,I1=15mA,I2=3mA,求其余各支路电流。【分析】先任意标定未知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再根据节点电流定律求出未知电流。解:对节点A,可列节点电流方程I I1+I4=0因此,I4=I1 I=15 8=7(mA)。对节点B,可列节点电流方程I1+I2 I5=0因此,I5=I1+I2=15+3=18(mA)。对节点C,可列节点电流方程I3 I2 I=0因此,I3=I2+I=3+8=11(mA)。(2)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内容,即:对电路中的任一闭合回路,沿回路绕行方向上各段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用公式表示为ΣU=0基尔霍夫第二定律也称回路电压定律。也可表述为:对电路中的任一闭合回路,各电阻上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各电源电动势的代数和。用公式表示为ΣRI=ΣE列回路电压方程时,电压与电动势都是指代数和,必须注意正、负号的确定,其步骤为:(1)假设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和回路的绕行方向。(2)将回路中的全部电阻上的电压RI写在等式左边,若通过电阻的电流方向与回路的绕行方向一致,则该电阻上的电压取正,反之取负。(3)将回路中的全部电动势E写在等式右边,若电动势的方向(由电源负极指向电源正极)与回路的绕行方向一致,则该电动势取正,反之取负。【例2.9】如图所示为复杂电路的一部分,已知E1=10V,E2=15V,R1=6,R2=6,R3=8,I2=2A,I3=1A,求R1支路电流I1。【分析】根据回路电压定律列出回路电压方程,即可求出I1。解:由回路电压定律可得R1I1 R2I2+R3I3= E1+E2因此I1===1.5(A)5.求解复杂直流电路复杂直流电路求解的依据是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如图所示电路是三支路两网孔的复杂电路。B节点的电流方程为I1+I2 I3=0 ①两个方程中只有一个独立方程。电路有n个节点,只能列出(n 1)个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ABEFA的回路电压方程为R1I1 R2I2=E1 E2 ②BCDEB的回路电压方程为R2I2+R3I3=E2 ③三个方程中只有两个独立方程。回路的独立电压方程数等于网孔数。为保证方程的独立性,一般选择网孔来列方程。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出方程式,求出各支路电流的方法,称为支路电流法。【例2.10】如图所示,已知E1=18V,E2=28V,R1=1,R2=2,R3=10,求各支路电流。解:设各支路电流方向和回路的绕行方向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列出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I1+I2 I3=0R1I1 R2I2=E1 E2R2I2+R3I3=E2代入已知数得I1+I2 I3=0I1 2I2=18 282I2+10I3=28解得I1=-2A I2=4A I3=2AI2、I3为正值,说明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同;I1为负值,说明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反。三、任务评价请将“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的操作过程、收获体会及任务评价填入“任务评价表”。任务评价表课题 2.5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任务过程记录 任务实施仪器仪表使用安全文明生产团队协作任务 收获任务 体会任务评价 评定人 评 语 等级 签名自己评同学评老师评综合评 定等级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实际时间2.6 电路的等效变换【教学目标】●说出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等效变换、戴维南定理和叠加原理的内容,知道等效变换的方法。●能应用电路的等效变换分析复杂电路。【教学重点】电路等效变换【教学难点】戴维南定理【参考学时】4学时【教学过程】一、任务导入从生活中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入电路的等效变换方法,让学生认识等效变换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任务实施1.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1)电压源为电路提供一定电压的电源称为电压源。电压源可以用一个恒定电动势E与内阻r串联表示,如图(a)所示,它的输出电压(即电源的端电压)的大小为U=E Ir要求电压源内阻越小越好。电压源与理想电压源如果内阻r=0,输出电压U=E,与输出电流I无关,电源始终输出恒定的电压E。r=0的电压源称为理想电压源,也称恒压源,如图(b)所示。(2)电流源为电路提供一定电流的电源称为电流源。电流源可以用一个恒定电流IS与内阻r并联表示,如图(a)所示。电流源的输出电流的大小为I=IS I0要求电流源内阻越大越好。电流源与理想电流源如果内阻r=∞,输出电流I=IS,电源始终输出恒定的电流IS。r=∞的电流源称为理想电流源,也称恒流源,如图(b)所示。(3)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等效变换是指对外电路等效,即把它们与相同的负载连接,负载两端的电压、流过负载的电流、负载消耗的功率都相同,如图所示。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关系式为IS=E=rIS电压源等效变换成电流源,内阻r阻值不变,将其改为并联;电流源等效变换成电压源,内阻r阻值不变,将其改为串联。【例2.11】如图(a)所示,已知E1=18V,E2=28V,R1=1,R2=2,R3=10,求R3支路电流。【分析】将电压源E1、E2等效变换成电流源,合并电流源,应用分流公式可求出R3支路电流。解:(1)将电压源E1、E2等效变换成电流源,如图(b)所示。由等效变换公式得IS1===18(A)IS2===14(A)(2)将两个并联电流源合并成一个电流源,如图(c)所示。IS=IS1+IS2=18+14=32(A)R=R1∥R2=1∥2=()=0.667()(3)应用分流公式得R3支路电流I3=IS=×32=2(A)应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求解复杂电路的步骤:(1)将电压源等效变换成电流源或将电流源等效变换成电压源。(2)将几个并联的电流源(或串联的电压源)合并成一个电流源(或电压源)。(3)应用分流公式(或分压公式)求出未知数。2.戴维南定理(1)二端网络任何具有两个出线端的部分电路都称为二端网络。若网络中含有电源称为有源二端网络,否则称为无源二端网络,如图所示。有源二端网络和无源二端网络(2)戴维南定理戴维南定理的内容是:任何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等效电源的电动势E0等于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等效电源的内阻R0等于该有源二端网络中所有电源取零值,仅保留其内阻时所得的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如图所示。等效电源代替线性有源二端网络【例2.12】如图(a)所示,已知E1=18V,E2=28V,R1=1,R2=2,R3=10,求R3支路电流。【分析】可将电路分成待求支路和有源二端网络(即等效电源)两部分,求出等效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得出戴维宁等效电路,即可求出待求支路电流。解:(1)断开待求支路,将电路分成待求支路和有源二端网络两部分,如图(b)所示;(2)闭合电路的电流方向如图(b)所示,电流I′=== (A)= 3.33A等效电源的电动势E0=UAB=E2+R2 I =28+2×( 3.33)=21.33(V)或E0=UAB=E1 R1 I =18 1×( 3.33)=21.33(V)(3)将有源二端网络变成无源二端网络,等效电源的内阻R0=R1∥R2=1∥2=0.67()(4)画出戴维宁等效电路如图(c)所示,待求支路电流I===2(A)应用戴维宁定理求解复杂电路的步骤:(1)断开待求支路,将电路分成待求支路和有源二端网络两部分。(2)求出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AB,即等效电源的电动势E0。(3)将有源二端网络变成无源二端网络,求出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即等效电源的内阻R0。(4)画出戴维宁等效电路,求出待求支路电流。3.叠加原理(1)叠加原理叠加原理是线性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它的内容是由线性电阻和多个电源组成的线性电路中,任何一条支路中的电流(或电压)等于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在此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2)多余电源处理多余理想电压源作短路处理,多余理想电流源作开路处理。【例2.13】如图(a)所示,已知E1=18V,E2=28V,R1=1,R2=2,R3=10,求各支路电流。【分析】将电路等效变换成E1、E2两个电源单独作用时的简单电路,然后将计算结果叠加求出各支路电流。解:(1)E1电源单独作用时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b)所示。R′=R1+R2∥R3=1+2∥10=2.67()===6.74(A)=,=×6.74=5.62(A)=,=×6.74=1.12(A)(2)E2电源单独作用时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c)所示。R″=R2+R1∥R3=2+1∥10=2.91()I2″===9.62(A)I1″=,I2″=×9.62=8.74(A)I3″=,I2″=×9.62=0.88(A)(3)应用叠加原理求各电源共同作用时的各支路电流。I1=I1′ I1″=6.74 8.74= 2(A)I2= I2′+I2″= 5.62+9.62=4(A)I3=I3′+I3″=1.12+0.88=2(A)用叠加原理求解复杂电路的步骤:(1)分别求各电源单独作用时的各支路电流。(2)应用叠加原理求各电源共同作用时的各支路电流。三、任务评价请将“电路的等效变换”的操作过程、收获体会及任务评价填入“任务评价表”。任务评价表课题 2.6 电路的等效变换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任务过程记录 任务实施仪器仪表使用安全文明生产团队协作任务 收获任务 体会任务评价 评定人 评 语 等级 签名自己评同学评老师评综合评 定等级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实际时间2.7 技能训练:电压表、电流表的改装【教学目标】●学会直流电流表和直流电压表的改装方法。【教学重点】直流电流表和直流电压表的改装【教学难点】表头电的计算【参考学时】2学时【教学过程】一、任务导入实物(如万用)演示及列举实例,让学生认识直流电流表和直流电压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任务准备1.小量程电流表(表头)常用的表头主要由永久磁铁和放入永久磁铁磁场中的可转动的线圈组成。描述表头特征的参数主要有满偏电流Ig和表头内阻Rg。满偏电流是指针偏转达到最大刻度时的电流;表头内阻是电流表G的电阻。满偏电压Ug=RgIg。2. 串联大电阻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如果把表头(满偏电压Ug)改装成量程为U的电压表,可串联一电阻,如图所示,这个电阻可分担一部分电压UR=U Ug该电阻的阻值RR==R为分压电阻,一般为大电阻。改装的电压表电路图3.并联小电阻把小量程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如果欲把表头(满偏电流Ig)改装成量程为I的电流表,可并联一电阻,如图所示,这个电阻可分担一部分电流IR=I Ig该电阻的阻值RR==R为分流电阻,一般为小电阻。改装的电流表电路图三、任务实施1.列一列 元器件清单将所需的元器件及导线的型号、规格和数量填入表中。表 电压表、电流表的改装元器件清单序号 名称 代号 规格 数量 备注1 灵敏电流表2 电阻箱 R3 直流电源 E4 开关 S5 电位器 R12. 做一做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1)设灵敏电流表参数已知(教师事先测得),满偏电流Ig= A,Rg= k。(2)将电流表改装成为量程为3V的电压表,需要在电流表上串联一个电阻R,计算得到R= 。在电阻箱上取好电阻值为R的电阻并与电流表串联起来,就构成一个量程为3V的电压表。(3)将电流表改装成为量程为1A的电流表,需要在电流表上并联一个电阻R,计算得到R= 。在电阻箱上取好电阻值为R的电阻并与电流表并联起来,就构成一个量程为1A的电流表。3. 测一测 表头内阻的测量如果改装电表时,表头内阻Rg未知,可用实验方法测出。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测量表头内阻)(1)合上开关S1,调整R1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2)再合上开关S2,调整R2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正好是满刻度的一半。(3)R1>>R2时,可以认为rg=R2。三、任务评价请将“电压表、电流表的改装”的操作过程、收获体会及任务评价填入“任务评价表”。任务评价表课题 2.7 电压表、电流表的改装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任务过程记录 任务实施仪器仪表使用安全文明生产团队协作任务 收获任务 体会任务评价 评定人 评 语 等级 签名自己评同学评老师评综合评 定等级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实际时间2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