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07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压轴题精选全解之一1(北京市)25.我们知道: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类似地,我们定义:至少有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等对边四边形.(1)请写出一个你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是等对边四边形的图形的名称;(2)如图,在中,点分别在上,设相交于点,若,.请你写出图中一个与相等的角,并猜想图中哪个四边形是等对边四边形;(3)在中,如果是不等于的锐角,点分别在上,且.探究:满足上述条件的图形中是否存在等对边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解:(1)回答正确的给1分(如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等).(2)答:与相等的角是(或).四边形是等对边四边形.(3)答:此时存在等对边四边形,是四边形.证法一:如图1,作于点,作交延长线于点.因为,为公共边,所以.所以.因为,,所以.可证.所以.所以四边形是等边四边形.证法二:如图2,以为顶点作,交于点.因为,为公共边,所以.所以,.所以.因为,,所以.所以.所以.所以.所以四边形是等边四边形.说明:当时,仍成立.只有此证法,只给1分.2(上海市)25.已知:,点在射线上,(如图10).为直线上一动点,以为边作等边三角形(点按顺时针排列),是的外心.(1)当点在射线上运动时,求证:点在的平分线上;(2)当点在射线上运动(点与点不重合)时,与交于点,设,,求关于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若点在射线上,,圆为的内切圆.当的边或与圆相切时,请直接写出点与点的距离.(1)证明:如图4,连结,是等边三角形的外心,,圆心角.当不垂直于时,作,,垂足分别为.由,且,,....点在的平分线上.当时,.即,点在的平分线上.综上所述,当点在射线上运动时,点在的平分线上.(2)解:如图5,平分,且,.由(1)知,,,,.,.....定义域为:.(3)解:①如图6,当与圆相切时,;②如图7,当与圆相切时,;③如图8,当与圆相切时,.3(天津市)26.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根,且满足,。(1)试证明;(2)证明;(3)对于二次函数,若自变量取值为,其对应的函数值为,则当时,试比较与的大小。解:(1)将已知的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即∵ 是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 ,而 ∴ (2)∵ ∴ 于是,即∴ (3)当时,有∵ ,∴ ∵ ∴ 又∵ ∴ ,∵ ∴ 于是 ∵ ∴ 由于,∴ ,即∴ 当时,有4(重庆市) 28.已知,在Rt△OAB中,∠OAB=900,∠BOA=300,AB=2。若以O为坐标原点,OA所在直线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点B在第一象限内。将Rt△OAB沿OB折叠后,点A落在第一象限内的点C处。(1)求点C的坐标;(2)若抛物线(≠0)经过C、A两点,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3)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OB交于点D,点P为线段DB上一点,过P作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M。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四边形CDPM为等腰梯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注:抛物线(≠0)的顶点坐标为,对称轴公式为解: (1)过点C作CH⊥轴,垂足为H ∵在Rt△OAB中,∠OAB=900,∠BOA=300,AB=2 ∴OB=4,OA= 由折叠知,∠COB=300,OC=OA= ∴∠COH=600,OH=,CH=3 ∴C点坐标为(,3) (2)∵抛物线(≠0)经过C(,3)、A(,0)两点 ∴ 解得: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3)存在。因为的顶点坐标为(,3)即为点C MP⊥轴,设垂足为N,PN=,因为∠BOA=300,所以ON= ∴P(,) 作PQ⊥CD,垂足为Q,ME⊥CD,垂足为E把代入得: ∴ M(,),E(,) 同理:Q(,),D(,1) 要使四边形CDPM为等腰梯形,只需CE=QD 即,解得:,(舍) ∴ P点坐标为(,) ∴ 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使得四边形CDPM为等腰梯形,此时P点的坐为(,)5(河北省)26. 如图16,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50,AD=75,BC=135.点P从点B出发沿折线段BA-AD-DC以每秒5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C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B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匀速运动,过点Q向上作射线QK⊥BC,交折线段CD-DA-AB于点E.点P、Q同时开始运动,当点P与点C重合时停止运动,点Q也随之停止.设点P、Q运动的时间是t秒(t>0).(1)当点P到达终点C时,求t的值,并指出此时BQ的长;(2)当点P运动到AD上时,t为何值能使PQ∥DC??(3)设射线QK扫过梯形ABCD的面积为S,分别求出点E运动到CD、DA上时,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t的取值范围)(4)△PQE能否成为直角三角形?若能,写出t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解:(1)t?=(50+75+50)÷5=35(秒)时,点P到达终点C. 此时,QC=35×3=105,∴BQ的长为135-105=30. (2)如图8,若PQ∥DC,又AD∥BC,则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从而PD=QC,由QC=3t,BA+AP=5t得50+75-5t=3t,解得t=.经检验,当t=时,有PQ∥DC.(3)①当点E在CD上运动时,如图9.分别过点A、D作AF⊥BC于点F,DH⊥BC于点H,则四边形ADHF为矩形,且△ABF≌△DCH,从而FH= AD=75,于是BF=CH=30.∴DH=AF=40.又QC=3t,从而QE=QC·tanC=3t·=4t.(注:用相似三角形求解亦可)∴S=S⊿QCE?=QE·QC=6t2; ②当点E在DA上运动时,如图8.过点D作DH⊥BC于点H,由①知DH=40,CH=30,又QC=3t,从而ED=QH=QC-CH=3t-30.∴S= S梯形QCDE?=(ED+QC)DH =120 t-600. (4)△PQE能成为直角三角形. 当△PQE为直角三角形时,t的取值范围是0<t≤25且t≠或t=35. (注:(4)问中没有答出t≠或t=35者各扣1分,其余写法酌情给分)下面是第(4)问的解法,仅供教师参考:①当点P在BA(包括点A)上,即0<t≤10时,如图9.过点P作PG⊥BC于点G ,则PG=PB·sinB=4t,又有QE=4t?= PG,易得四边形PGQE为矩形,此时△PQE总能成为直角三角形.②当点P、E都在AD(不包括点A但包括点D)上,即10<t≤25时,如图8.由QK⊥BC和AD∥BC可知,此时,△PQE为直角三角形,但点P、E不能重合,即5t-50+3t-30≠75,解得t≠.③当点P在DC上(不包括点D但包括点C),即25<t≤35时,如图10.由ED>25×3-30=45,可知,点P在以QE=40为直径的圆的外部,故∠EPQ不会是直角.由∠PEQ<∠DEQ,可知∠PEQ一定是锐角.对于∠PQE,∠PQE≤∠CQE,只有当点P与C重合,即t=35时,如图11,∠PQE=90°,△PQE为直角三角形.综上所述,当△PQE为直角三角形时,t的取值范围是0<t≤25且t≠或t=35.6(河北省郴州市) 27.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AC平移,平移后的矩形为EFGH(A、E、C、G始终在同一条直线上),当点E与C重合时停止移动.平移中EF与BC交于点N,GH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M,EH与DC交于点P,FG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Q.设S表示矩形PCMH的面积,表示矩形NFQC的面积.(1) S与相等吗?请说明理由.(2)设AE=x,写出S和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x取何值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3)如图11,连结BE,当AE为何值时,是等腰三角形. 解: (1)相等 理由是:因为四边形ABCD、EFGH是矩形,所以所以 即: (2)AB=3,BC=4,AC=5,设AE=x,则EC=5-x,所以,即 配方得:,所以当时, S有最大值3 (3)当AE=AB=3或AE=BE=或AE=3.6时,是等腰三角形.7(山西省) 26.关于的二次函数以轴为对称轴,且与轴的交点在轴上方.(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在下面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草图;(2)设是轴右侧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作垂直于轴于点,再过点作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过点作垂直于轴于点,得到矩形.设矩形的周长为,点的横坐标为,试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3)当点在轴右侧的抛物线上运动时,矩形能否成为正方形.若能,请求出此时正方形的周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参考资料: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对称轴是直线.解:(1)据题意得:,.当时,.当时,.又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在轴上方,.抛物线的解析式为:.函数的草图如图所示.(只要与坐标轴的三个交点的位置及图象大致形状正确即可)(2)解:令,得.不时,,,.当时,,..关于的函数关系是:当时,;当时,.(3)解法一:当时,令,得.解得(舍),或.将代入,得.当时,令,得.解得(舍),或.将代入,得.综上,矩形能成为正方形,且当时正方形的周长为;当时,正方形的周长为.解法二:当时,同“解法一”可得.正方形的周长.当时,同“解法一”可得.正方形的周长.综上,矩形能成为正方形,且当时正方形的周长为;当时,正方形的周长为.解法三:点在轴右侧的抛物线上,,且点的坐标为.令,则.,①或②由①解得(舍),或;由②解得(舍),或.又,当时;当时.综上,矩形能成为正方形,且当时正方形的周长为;当时,正方形的周长为.8(山西省太原市)29.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顶点在原点,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点在第一象限.(1)直接写出点的坐标;(2)将绕点逆时针旋转,使落在轴的正半轴上,如图(2),得(点与点重合).与边,轴分别交于点,点.设此时旋转前后两个平行四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求的值;(3)若将(2)中得到的沿轴正方向平移,在移动的过程中,设动点的坐标为,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写出与()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结果)解:(1).(2),,..由旋转而成,,.,,.在中,.,..(3)当运动到点在上时,如图①,.当,如图②,.②当时,如图③,.③当时,如图④,.9(山西省临汾市)26.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原点,且与轴、轴分别相交于两点.(1)请求出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有一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于轴且经过点,顶点在上,开口向下,且经过点,求此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3)设(2)中的抛物线交轴于两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使得?若存在,请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设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直线经过,由此可得解得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2)在中,由勾股定理,得,经过三点,且,为的直径,半径,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交轴于点,,由垂径定理,得.在中,,,顶点的坐标为,设抛物线的表达式为,它经过,把,代入上式,得,解得,抛物线的表达式为.(3)如图,连结,,.在抛物线中,设,则,解得,.的坐标分别是,,;设在抛物线上存在点,使得,则,,当时,,解得,;当时,,解得,,,.综上所述,这样的点存在,且有三个,,,.10(沈阳市) 26.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其中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线段OB、OC的长(OB(1)求A、B、C三点的坐标;(2)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3)连接AC、BC,若点E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点B不重合),过点E作EF∥AC交BC于点F,连接CE,设AE的长为m,△CEF的面积为S,求S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4)在(3)的基础上试说明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S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E的坐标,判断此时△BCE的形状;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解方程x2-10x+16=0得x1=2,x2=8 ∵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且OB<OC∴点B的坐标为(2,0),点C的坐标为(0,8)又∵抛物线y=ax2+bx+c的对称轴是直线x=-2∴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点A的坐标为(-6,0) (2)∵点C(0,8)在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上∴c=8,将A(-6,0)、B(2,0)代入表达式,得 解得∴所求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x+8 (3)依题意,AE=m,则BE=8-m,∵OA=6,OC=8,∴AC=10∵EF∥AC ∴△BEF∽△BAC∴= 即=∴EF=过点F作FG⊥AB,垂足为G,则sin∠FEG=sin∠CAB=∴= ∴FG=·=8-m∴S=S△BCE-S△BFE=(8-m)×8-(8-m)(8-m)=(8-m)(8-8+m)=(8-m)m=-m2+4m 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是0<m<8 (4)存在.理由:∵S=-m2+4m=-(m-4)2+8 且-<0,∴当m=4时,S有最大值,S最大值=8 ∵m=4,∴点E的坐标为(-2,0)∴△BCE为等腰三角形. 11(辽宁省十二市课改实验区) 26.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直角梯形OMNH,点H的坐标为(-8,0),点N的坐标为(-6,-4).(1)画出直角梯形OMNH绕点O旋转180°的图形OABC,并写出顶点A,B,C的坐标(点M的对应点为A, 点N的对应点为B, 点H的对应点为C);(2)求出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 (3)截取CE=OF=AG=m,且E,F,G分别在线段CO,OA,AB上,求四边形BEFG的面积S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面积S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请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在(3)的情况下,四边形BEFG是否存在邻边相等的情况,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此时m的值,并指出相等的邻边;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 (1) 利用中心对称性质,画出梯形OABC. ∵A,B,C三点与M,N,H分别关于点O中心对称,∴A(0,4),B(6,4),C(8,0) (2)设过A,B,C三点的抛物线关系式为,∵抛物线过点A(0,4), ∴.则抛物线关系式为. 将B(6,4), C(8,0)两点坐标代入关系式,得解得所求抛物线关系式为:.(3)∵OA=4,OC=8,∴AF=4-m,OE=8-m. ∴ OA(AB+OC)AF·AGOE·OFCE·OA ( 0<<4) ∵. ∴当时,S的取最小值.又∵0<m<4,∴不存在m值,使S的取得最小值. (4)当时,GB=GF,当时,BE=BG.12(辽宁省旅顺口) 26.已知抛物线经过及原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点作平行于轴的直线交轴于点,在抛物线对称轴右侧且位于直线下方的抛物线上,任取一点,过点作直线平行于轴交轴于点,交直线于点,直线与直线及两坐标轴围成矩形.是否存在点,使得与相似?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附加题:如果符合(2)中的点在轴的上方,连结,矩形内的四个三角形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解:(1)由已知可得: 解之得,.因而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存在.设点的坐标为,则,要使,则有,即解之得,.当时,,即为点,所以得要使,则有,即解之得,,当时,即为点,当时,,所以得.故存在两个点使得与相似.点的坐标为.附加题:在中,因为.所以.当点的坐标为时,.所以.因此,都是直角三角形.又在中,因为.所以.即有.所以,又因为,所以.13(吉林省) 28.如图①,在边长为的正方形中,是对角线上的两个动点,它们分别从点,点同时出发,沿对角线以的相同速度运动,过作垂直交的直角边于;过作垂直交的直角边于,连接,.设,,,围成的图形面积为,,,围成的图形面积为(这里规定:线段的面积为).到达到达停止.若的运动时间为,解答下列问题:(1)当时,直接写出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并求为何值时,.(2)①若是与的和,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图②为备用图)②求的最大值.解: (1)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正方形边长为,.,过作于,则.,,.当时,.解得(舍去),.当时,.(2)①当时,.当时,,,...②解法1:当时,,当时,的最大值为.当时,,当时,的最大值为.综上可得,的最大值为.解法2:,当时,的最大值为.,当时,的最大值为.综上可得,的最大值为.14(吉林省长春市) 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分别交轴,轴于两点,以为边作矩形,为的中点.以,为斜边端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点在第一象限,设矩形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1)求点的坐标.(1分)(2)当值由小到大变化时,求与的函数关系式.(4分)(3)若在直线上存在点,使等于,请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2分)(4)在值的变化过程中,若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值.(3分)解: (1)作于,则.,.(2)当时,如图①,.当时,如图②,设交于...即.或.当时,如图③,设交于..,或.当时,如图④,.(此问不画图不扣分)(3).(提示:以为直径作圆,当直线与此圆相切时,.)(4)的值为,,.(提示:当时,.当时,(舍),.当时,.)15(哈尔滨市)28. 如图,梯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上底平行于轴,下底交轴于点,点(4,),点,,.(1)求直线的解析式;(2)若点的坐标为,动点从出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着边向点运动(点可以与点或点重合),求的面积()随动点的运动时间秒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当秒时,点停止运动,此时直线与轴交于点.另一动点开始从出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梯形的各边运动一周,即由到,然后由到,再由到,最后由回到(点可以与梯形的各顶点重合).设动点的运动时间为秒,点为直线上任意一点(点不与点重合),在点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求出所有能使与相等的的值.16(南京市) 27.在平面内,先将一个多边形以点为位似中心放大或缩小,使所得多边形与原多边形对应线段的比为,并且原多边形上的任一点,它的对应点在线段或其延长线上;接着将所得多边形以点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一个角度,这种经过和旋转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相似变换,记为,其中点叫做旋转相似中心,叫做相似比,叫做旋转角.(1)填空: ①如图1,将以点为旋转相似中心,放大为原来的2倍,再逆时针旋转,得到,这个旋转相似变换记为( , );②如图2,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将它作旋转相似变换,得到,则线段的长为 ;(2)如图3,分别以锐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点,,分别是这三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交点,试分别利用与,与之间的关系,运用旋转相似变换的知识说明线段与之间的关系.解:(1)①,;②;(2)经过旋转相似变换,得到,此时,线段变为线段; 经过旋转相似变换,得到,此时,线段变为线段.,,,.17(苏州市)29.设抛物线与x轴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一1,0)、B(m,0),与y轴交于点C.且∠ACB=90°. (1)求m的值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2)已知点D(1,n )在抛物线上,过点A的直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E.若点P在x轴上,以点P、B、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EB相似,求点P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BDP的外接圆半径等于________________.解:(1)令x=0,得y=-2 ∴C(0,一2).∵ACB=90°,CO⊥AB,.∴ △AOC ∽△COB,.∴OA·OB=OC2;∴OB= ∴m=4.18(无锡市)(1)已知中,,,请画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请你选用下面给出的备用图,把所有不同的分割方法都画出来.只需画图,不必说明理由,但要在图中标出相等两角的度数)(2)已知中,是其最小的内角,过顶点的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了两个等腰三角形,请探求与之间的关系.解:(1)如图(共有2种不同的分割法)(2)设,,过点的直线交边于.在中,①若是顶角,如图1,则,,.此时只能有,即,,即.②若是底角,则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图2,当时,则,中,,.1.由,得,此时有,即.2.由,得,此时,即.3.由,得,此时,即,为小于的任意锐角.第二种情况,如图3,当时,,,此时只能有,从而,这与题设是最小角矛盾.当是底角时,不成立.19(南通市)28.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两个顶点分别是A(0,1)、B(0,3),第三个顶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关于y轴对称的抛物线y=ax2+bx+c经过A、D(3,-2)、P三点,且点P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在x轴上.(1)求直线BC的解析式;(2)求抛物线y=ax2+bx+c的解析式及点P的坐标;(3)设M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求PM+CM的取值范围.解:(1),,,是等腰三角形,且点在轴的正半轴上,,..设直线的解析式为,,.直线的解析式为.(2)抛物线关于轴对称,.又抛物线经过,两点.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是.在中,,易得.在中,,,易得.是的角平分线.直线与轴关于直线对称.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在轴上,则符合条件的点就是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点在直线:上,故设点的坐标是.又点在抛物线上,.解得,.故所求的点的坐标是,.(3)要求的取值范围,可先求的最小值.I)当点的坐标是时,点与点重合,故.显然的最小值就是点到轴的距离为,点是轴上的动点,无最大值,.II)当点的坐标是时,由点关于轴的对称点,故只要求的最小值,显然线段最短.易求得.的最小值是6.同理没有最大值,的取值范围是.综上所述,当点的坐标是时,,当点的坐标是时, .20(连云港市)28。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顶点在坐标轴上,,.动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轴匀速向点运动,到达点即停止.设点运动的时间为.(1)过点作对角线的垂线,垂足为点.求的长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在点运动过程中,当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恰好落在对角线上时,求此时直线的函数解析式;(3)探索:以三点为顶点的的面积能否达到矩形面积的?请说明理由.解:(1)在矩形中,,,. ,. ,即,. 当点运动到点时即停止运动,此时的最大值为.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2)当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恰好在对角线上时,三点应在一条直线上(如答图2). ,. ,. .点的坐标为. 设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将点和点代入解析式,得解这个方程组,得 此时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是. (3)由(2)知,当时,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此时点 不构成三角形. 故分两种情况: (i)当时,点位于的内部(如答图3).过点作,垂足为点,由可得. . 若,则应有,即. 此时,,所以该方程无实数根. 所以,当时,以为顶点的的面积不能达到矩形面积的. (ii)当时,点位于的外部.(如答图4) 此时. 若,则应有,即. 解这个方程,得,(舍去). 由于,. 而此时,所以也不符合题意,故舍去. 所以,当时,以为顶点的的面积也不能达到矩形面积的. 综上所述,以为顶点的的面积不能达到矩形面积的. 21(扬州市)26.如图,矩形中,厘米,厘米().动点同时从点出发,分别沿,运动,速度是厘米/秒.过作直线垂直于,分别交,于.当点到达终点时,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1)若厘米,秒,则______厘米;(2)若厘米,求时间,使,并求出它们的相似比;(3)若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时刻使梯形与梯形的面积相等,求的取值范围;(4)是否存在这样的矩形: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时刻使梯形,梯形,梯形的面积都相等?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2),使,相似比为(3),,即,当梯形与梯形的面积相等,即化简得,,,则,(4)时,梯形与梯形的面积相等梯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相等即可,则,把代入,解之得,所以.所以,存在,当时梯形与梯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相等.22(南充市)21. 如图,点M(4,0),以点M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与x轴交于点A、B.已知抛物线过点A和B,与y轴交于点C.(1)求点C的坐标,并画出抛物线的大致图象.(2)点Q(8,m)在抛物线上,点P为此抛物线对称轴上一个动点,求PQ+PB的最小值.(3)CE是过点C的⊙M的切线,点E是切点,求OE所在直线的解析式.解:(1)由已知,得 A(2,0),B(6,0),∵ 抛物线过点A和B,则 解得 则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故 C(0,2). (说明:抛物线的大致图象要过点A、B、C,其开口方向、顶点和对称轴相对准确)(2)如图①,抛物线对称轴l是 x=4.∵ Q(8,m)抛物线上,∴ m=2.过点Q作QK⊥x轴于点K,则K(8,0),QK=2,AK=6,∴ AQ=. 又∵ B(6,0)与A(2,0)关于对称轴l对称,∴ PQ+PB的最小值=AQ=. (3)如图②,连结EM和CM.由已知,得 EM=OC=2.CE是⊙M的切线,∴ ∠DEM=90o,则 ∠DEM=∠DOC.又∵ ∠ODC=∠EDM.故 △DEM≌△DOC.∴ OD=DE,CD=MD.又在△ODE和△MDC中,∠ODE=∠MDC,∠DOE=∠DEO=∠DCM=∠DMC.则 OE∥CM. 设CM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kx+b,CM过点C(0,2),M(4,0),∴ 解得 直线CM的解析式为.又∵ 直线OE过原点O,且OE∥CM,则 OE的解析式为 y=x. 23(常州市)28. 已知与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1)求的值;(2)若点,则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是否存在点,使得以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梯形?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由,得,因此.(2)如图1,作轴,为垂足,则,,,因此.由于点与点的横坐标相同,因此轴,从而.当为底时,由于过点且平行于的直线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故不符题意.当为底时,过点作的平行线,交双曲线于点,过点分别作轴,轴的平行线,交于点.由于,设,则,,由点,得点.因此,解之得(舍去),因此点.此时,与的长度不等,故四边形是梯形.如图2,当为底时,过点作的平行线,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为.由于,因此,从而.作轴,为垂足,则,设,则,由点,得点,因此.解之得(舍去),因此点.此时,与的长度不相等,故四边形是梯形.如图3,当过点作的平行线,与双曲线在第三象限内的交点为时,同理可得,点,四边形是梯形.综上所述,函数图象上存在点,使得以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梯形,点的坐标为:或或.24(宿迁市)27. 如图,圆在正方形的内部沿着正方形的四条边运动一周,并且始终保持与正方形的边相切。 (1)在图中,把圆运动一周覆盖正方形的区域用阴影表示出来; (2)当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一半时,该圆运动一周覆盖正方形的区域的面积是否最大?并说明理由。解:⑴圆运动一周覆盖正方形的区域用阴影表示如下: ⑵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一半时,覆盖区域的面积不是最大.理由如下: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圆的半径为r 覆盖区域的面积为S ∵圆在正方形的内部,∴0<r≤ 由图可知:S=a2―[(a―4r)2+4r2-πr2] =a2―[(20―π)r2―8ar+a2] =―(20―π) r2+8ar =―(20―π)(r―)2+∵ 0< <∴当r= 时,S有最大值 ∵ ≠∴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一半时,面积不是最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