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知道其重要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检验干冰升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2)通过用紫色石蕊小花来进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3)通过魔术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教学过程1.碳中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情境引入】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天我们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为主题进行项目学习活动。【教师】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已成为当今国际焦点问题,关系到各个国家的切身利益与经济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已刻不容缓。什么是温室效应?应对温室效应的措施有哪些?下面有请分子小组的代表向大家介绍温室效应的相关知识。【学生】视频介绍碳循环,温室效应,碳中和,了解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采取的措施。【教师】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了温室效应的相关知识,意识到温室效应的严重性以及保护环境的必要性、迫切性。从而认识到温室效应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绿水青山的建设,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2.低碳环保,建设绿色家园【教师】针对温室效应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国家在行动,城市在行动,我们三门峡市又采取了那些措施?下面有请原子小组的代表向我们介绍他们的调查情况。【学生】展示三门峡市一些景点,介绍陕州区王家后乡巴山山顶,风电产业成为三门峡转型发展、节能减排的标志性项目。介绍灵宝市大青山风力发电机。此外还介绍了三门峡市的绿色交通。最后还介绍了三门峡市2023年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教师】同学们对我们三门峡市的低碳措施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小组成员个个喜欢钻研和探索,为我们上了生动有趣的一课。3.二氧化碳知多少【教师】我们知道低碳理念已经渐渐深入人心,既然二氧化碳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这么大,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呢 那我们来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有请离子小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学生】我们利用一些生活材料设计了一套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用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塑料瓶,在小塑料瓶子的底部扎一些小孔,装入几块大理石(或石灰石),大的塑料瓶只保留瓶底部分,将小塑料瓶放进去,加入稀盐酸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将小塑料瓶提起,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发生分离,反应停止。这套发生装置的优点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接着我们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我们知道了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学生】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学生】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H2O+CO2=H2CO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H2CO3=H2O+CO2↑(3)二氧化碳可以和澄清石头灰水反应【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又查阅资料发现了许多二氧化碳的新应用。北京冬奥会首块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冰面诞生碳转化与利用: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在经过较复杂的变化将甲醇(CH3OH)转化为淀粉[(C6H10O5)n ]。4.爱护环境,重视生态平衡【教师】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感受到了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我们青少年又能做些什么呢?下面有请电子小组为我们展示他们的成果。【学生】我们可以减少某些消费,如少用洗衣粉,减少装修材料用量,少用塑料袋、一次性筷子,少用电梯、电视;避免粮食浪费,合理使用家用电器,使用节能的材料与设备;做好家庭的垃圾分类,绿色公交出行等。倡导消费低碳或零碳产品,通过消费促进生产。少开一个小时空调,可以减排约0.621千克;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可以减排约0.2千克;熄灯一小时,少用一度电,可以减排约0.785千克;回收一吨废纸可少砍17棵大树……在出行时,我们可以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车、步行等方式。积极践行“135”出行方案,即坚持1公里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低碳出行方式。这样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减少了城市汽车尾气的排放,同时也很好地避免了交通拥堵。用餐过程中,珍惜粮食。联合国粮农组织《浪费食物碳足迹》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浪费的粮食量高达16亿吨,由此产生33亿吨的碳排放量。这样算下来,大约每浪费一斤粮食,就会多排放超过两斤的二氧化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人人有责。从我做起、行动起来,让“光盘”成为生活习惯,让勤俭成为价值追求,让节约成为自觉行为,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的必然选择。【教师】课堂总结:倡导低碳环保,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低碳环保,构建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型社会,推荐绿色发展,公主美丽家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