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习目标】必备知识:了解新时期人民群众的内涵和范围、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熟记并且能够运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内容分析问题。关键能力:认同人民主体地位,在实践中自觉地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基础梳理】(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 的历史,是 创造的历史。2.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 。3.人民群众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 的创造者, 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2)人民群众是 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 为精神财富的创造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3)人民群众是 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坚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 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保持党的 和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2.群众观点(1)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地位: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 和 ,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3.群众路线(1)基本内容:一切 群众,一切 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 。4.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 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易错提示】1.人民群众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2.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 )3.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5.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6.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来源于传统文化艺术。( )7.人民群众为群众财富的创造提供了物质条件。( )8. 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内涵是不变的,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随堂训练】1.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这是基于( )①坚持群众观点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引导者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一路走来,我们党团结人民一同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让中国从吃不饱穿不暖的一穷二白走到了今天的神舟飞天、北斗指路、高铁驰骋、5G无边…....无数成绩有目共睹,这背后是亿万人民的智慧和汗水。这佐证了(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③中国共产党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成为党和国家的基本工作方法。新一届政府加强自身建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总理李强强调:“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要求各级干部多到一线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人民群众学习,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有利于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真正统一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③实践决定于认识,深入调研坚持了实践第一的观点④解决问题和问题解决的转化依赖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为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切实解决贷款贵问题,2022年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这一意见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①改革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生产力决定于生产关系,要主动调整生产关系③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从过去传统单一的日用品、农资经营,向土地托管、电子商务、农村合作金融等为农服务转变,成为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促进乡村振兴。从哲学上看,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是因为( )①部分影响整体,要实现要素功能的最大化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③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是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④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哲学意义在于( )①调查研究是防止主观主义的根本途径 ②调查研究就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调查研究是坚持群众路线的有效办法 ④调查研究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7.(2022·浙江卷)党员干部始终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回应民生关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蕴含的哲理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④人民群众能够主宰社会发展趋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2·浙江6月选考)党员干部始终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回应民生关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蕴含的哲理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④人民群众能够主宰社会发展趋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1·浙江6月选考)漫画《“高”度重视》意在提示我们( )①观察事物要仔细 ②安全意识要提高③群众观念要到位 ④工作方法要对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1·浙江1月选考)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电视剧《石头开花》用10个故事向观众展示:各族干部群众以及社会扶贫力量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战胜贫困,并形成了“就算是石头,也要让它开出花来”的脱贫攻坚精神。这生动地说明,人民群众是( )①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变革生产关系的主力军 ④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2·全国甲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是方志敏牺牲前留下的铮铮誓言;夏明翰视死如归,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是王进喜崇高人生的写照;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献出年轻生命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下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奋斗牺牲,彰显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的无限忠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半条被子”的故事使老百姓认识到“共产党是只有一床被子也要分一半给你的好人”。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明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标尺,持之以恒答好人民考卷,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运用党的群众观点的知识并结合材料,阐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12.2023年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修复”,强调恢复湿地刻不容缓。《湿地公约》秘书长穆松达·蒙巴呼吁,现在迫切需要提高全球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阻止和扭转湿地的快速丧失。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中国积极履行公约义务。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中国把湿地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保护修复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从践行“两山”理念,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给人民带未更多实惠,到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出台《湿地保护法》,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建设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方案。2022年中国湿地面积达5635万公顷,以占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1/5人口对湿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需求。“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中国正在谱写的湿地保护新篇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润泽子孙,惠及世界。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中国湿地保护方案蕴含的哲学智慧。5.2 社会历史的主体----参考答案(一)易错提示 答案:1.辨析: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2.辨析: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不是领导力量。3.辨析: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4.辨析: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和面貌。5.辨析: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6.辨析: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来源于实践。7.辨析: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群众财富的创造提供了物质条件。8.辨析: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二)随堂训练:1-5.ACCBD 6. B 7.A8.答案 A 解析:材料强调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蕴含的哲理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①③正确入选;材料并未体现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不符合题意;社会发展的趋势并不是由人民群众主宰,④错误。9.答案 D 解析:漫画《“高”度重视》讽刺了该警示牌——小心坑洞并未以方便人们观看的高度设立,这提示我们群众观念要到位,工作方法要对头,③④正确切题。漫画并未表明观察事物要仔细,也未强调安全意识要提高,①②不符合题意。10.答案 A 解析:材料中,各族干部群众以及社会扶贫力量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战胜贫困,这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①正确。材料中,形成了“就算是石头,也要让它开出花来”的脱贫攻坚精神,这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②正确。③④不符合题意。11.【答案】: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观点,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凝民心聚民力,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2.【答案】: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我国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践行“两山”理念,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我国遵守《湿地公约》,积极履行义务,适时出台《湿地保护法》,让湿地保护法治化,以法治推进湿地保护。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我国在湿地保护过程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挖掘湿地的价值,满足人们对湿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5.2 社会历史的主体----参考答案(一)易错提示 答案:1.辨析: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2.辨析: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不是领导力量。3.辨析: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4.辨析: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和面貌。5.辨析: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6.辨析: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来源于实践。7.辨析: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群众财富的创造提供了物质条件。8.辨析: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二)随堂训练:1-5.ACCBD 6. B 7.A8.答案 A 解析:材料强调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蕴含的哲理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①③正确入选;材料并未体现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不符合题意;社会发展的趋势并不是由人民群众主宰,④错误。9.答案 D 解析:漫画《“高”度重视》讽刺了该警示牌——小心坑洞并未以方便人们观看的高度设立,这提示我们群众观念要到位,工作方法要对头,③④正确切题。漫画并未表明观察事物要仔细,也未强调安全意识要提高,①②不符合题意。10.答案 A 解析:材料中,各族干部群众以及社会扶贫力量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战胜贫困,这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①正确。材料中,形成了“就算是石头,也要让它开出花来”的脱贫攻坚精神,这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②正确。③④不符合题意。11.【答案】: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观点,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凝民心聚民力,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2.【答案】: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我国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践行“两山”理念,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我国遵守《湿地公约》,积极履行义务,适时出台《湿地保护法》,让湿地保护法治化,以法治推进湿地保护。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我国在湿地保护过程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挖掘湿地的价值,满足人们对湿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