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5.3《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2)科学精神:准确把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区别,理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3)公共参与:在实践中自觉地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熟记并且能够运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内容分析问题。
3.认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通过视频《这就是塞罕坝》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在塞罕坝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塞罕坝人创造的绿色奇迹,从而自然引入探究课题《社会历史的主体》
二、议题展示:总议题: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议题一:昔日日黄沙遍地,今日林海茫茫---是谁创造奇迹?
议题二:初心如磐,为民奋楫笃行----为谁创造奇迹?
议题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不负人民
三、议学小组、合作探究
议题一:昔日日黄沙遍地,今日林海茫茫---是谁创造奇迹?
【观点评析】如今的塞罕坝“沙地变绿洲,荒原变林海”,这里已经成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林的世界、花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华北绿宝石”实至名归!从“一棵松”到“一片海”,林场首任党委书记王尚海、绿色开拓者陈彦娴、扎根望海楼 13年刘军、王娟夫妇、“林三代”于士涛,他们的名字也镌刻在了这片林海中。据此,有同学认为:杰出人物在塞罕坝的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人民群众的内涵。
【学生活动】进行观点评析,通过比较塞罕坝发展中“杰出人物”和“普通群众”的异同,深入理解人民群众的内涵,驳斥“英雄史观”,坚定“群众史观”。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出人民群众的内涵,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人民群众的主体和范围。
【情境探究】
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是皇家猎苑。由于清朝末年的开围放垦、连年战争和山火,原始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原始森林变成了风沙漫天的茫茫荒原。为了改变当地的自然面貌,国家决定在塞罕坝植树造林。
自 1962年建场以来,几代塞罕坝人接续努力、艰苦奋斗,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了高达 202亿元的森林资产总价值,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塞罕坝人顽强拼搏、自强不息,铸就“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新一代塞罕坝人传承绿色发展的接力棒,从转变林业发展模式、建设生态涵养功能区,到深化国有林场改革,以森林认证(森林认证是一种运用市场机制来提高经济发展绿色化程度的工具)为抓手,进一步完善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体系,将塞罕坝建设成为可持续经营的现代化林场。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角度,分析塞罕坝人民是如何创造绿色奇迹的。
【设计意图】通过深入分析塞罕坝发展历程,领悟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学生活动】情境探究,材料分析,分析塞罕坝人民是如何创造绿色奇迹的。
【教师活动】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人民群众的作用,并具体探讨人民群众是如何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是如何推动社会变革的。
【活动探究】“让我为你唱支歌”------从三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讴歌人民群众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搜集相关生活、身边中的典型事例,阐释人民群众的作用,从而让学生真正、深入理解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区别三个不同的角度。
【学生活动】自选角度,分小组共同探讨,例举人民群众的作用。
【教师活动】以学生展示为主,适当提示、点拨,有效评价,总结升华。
议题二:初心如磐,为民奋楫笃行----为谁创造奇迹?
【情境探究】在建设美丽中国伟大事业中,涌现出无数“王尚海式”的楷模。
三组镜头:
镜头一:福建东山县县委书记谷文昌以“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率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几载,遍植木麻黄,筑起绿色长城;“只要是对百姓有利的事,哪怕排除万难也要做到。
镜头二:“右玉想要富,就得风沙住”,为了深受干旱、风沙之苦的右玉人民,山西右玉县的 18任县委书记,一张蓝图,一个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把“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变成了山清水秀、兴旺富足、人民幸福的地方;
镜头三:杨善洲退休后“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 22年。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感动中国颁奖词)
议学探究:美丽中国建设者们是如何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的?
【设计意图】通过三组镜头,让学生体会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通过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绿色奇迹,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分析美丽中国建设者们是如何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的,从而深入理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教师活动】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并引导学生分析二者的区别和内在联系。
【情境感悟】展示习总书记有关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具体表述。思考: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展示,引导学生分析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师生活动】归纳总结党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要性和重要性)。
【新闻短评】观看视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习总书记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如果你是人民日报的评论员,请就“新时代如何践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写一篇短评。
【设计意图】通过短评写作,引导学生思考实践中如何践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学生活动】新闻短评限时写作,展示发言。
【教师活动】点评,师生归纳出新时代如何践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指导短评类主观题答题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议题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视频:《非凡十年》成就展示,同时播放歌曲《咱老百姓》
【设计意图】通过成就展示,歌曲欣赏,进一步感悟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实现情感升华和情感认同。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欣赏歌曲,一起喊出铮铮誓言。
【教师活动】归纳总结,升华提升。
四、教学目标回扣
五、【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好主干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六、【承诺升华】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