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课时】 课时1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课时 1【课标要求】 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一、【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仔细研读本科的课标要求,明确本节课任务。【议学设计】二问题伴学 学生议学 教师导学【点-重点填空】 1. 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2. 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 。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3.既要认同 ,又要尊重 4. 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5.文化因 而多彩,文化因 而丰富。 6.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 的心态。 7.立足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用当坚持 坚守中国文化的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 判断正误 1.经济发展程度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3.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 4.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5.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6.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7.处理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求同存异。 8.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动力。 9.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10.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11.我们进行文化交流的目的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2.文化相互交流传播,其结果必然是文化趋同或全球文化融合统一。 13.不同区域的文化在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过程中,会渐趋同一、融合统一、特色消失。 14.文明交流互鉴,要对等、平等,反对强制、强迫,要多元、多向,反对单一、单向。 15.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文化成果。 16.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17.我们进行文化交流,既要热情欢迎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8.疫情期间教育部通过网络平台保障“停课不停学”,可见互联网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三合作研学 【解-解决难点】 理解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典例: 1.文化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各民族的文化是相互联系的,有着共同的东西,也有不同的东西,这为我们进行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但是,我们不能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还要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而这种学习和借鉴不是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而是要有选择,要服从于本国民族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这说明 ( ) ①文化交流过程中应尽力避免文化冲突、对立 ②对待外来文化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既要吸收外来文化,也要继承民族优秀文化 ④要将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吸收进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迁移训练 2.细细体味,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每个细节都巧妙地融入了中国元素,寄托着中国人民对神圣奥运的美好愿望。“冬梦”“飞跃”的会徽设计,是中国汉字、中国书法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冰丝带”“雪飞天”“雪飞燕”“雪游龙”“雪如意”等场馆的命名,寓意悠远;张家口赛区跳台滑雪S形赛道的造型,是从如意、玉佩、飘带等中国传统文化形象元素中萃取而来的;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是以熊猫和灯笼为原型设计创作的。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 ) ①展示了中华文明丰富的形式、智慧的内涵以及多彩的风格 ②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价值追求 ③是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④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2 000多年,中国古代先后发生过300多次瘟疫流行。千年磨砺中,中医学积累了非常多的宝贵经验。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约九成患者使用了中医药。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非常高。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 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中医自信 ②固守传统中医资源,保持民族特色 ③立足抗“疫”实践需求,汲取传统智慧 ④借鉴国外优秀医学成果,为我所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四拓展悟学 五 练后反思 【练-限时训练】 1.2023年3月8日,第13届中国(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闭幕。本届演交会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家演艺集团、演出联盟、舞台演艺以及演艺科技等文化团体参与。数百台剧目参加交易,成交额近5亿元。演交会力推“中国原创”作品,原创音乐剧《三星堆》、杂技剧《天鹅》、中文原创音乐剧《雄狮少年》等剧目首次发布。这告诉我们,演交会的举办 ① 推动演艺创新,拓展盘活国内演出市场 ②展示创作思路,主导国际演艺发展方向 ③ 发展演出新业态,推动各民族文化融合 ④加强演艺交流,构建国际文旅演艺共同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把“床前明月光”翻译成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 将月光和思乡之情暗喻为水,翻译 家许渊冲先生的翻译创作让西方人也体会到了中国唐诗的精妙。同时,许先生把雨果、司汤达等西方作家的著作翻译成中文,让中国读者感受到欧洲社会的风貌,影响了一批中国作家的创作。上述事例说明 ①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发展和进步 ② 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有相通性 ③ 翻译创作将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以“弘扬非遗文化,做新时代传承人”作为开学典礼主题;开展击鼓明志、趣味灯谜、体验活字印刷等活动欢迎孩子们回归校园……新学期伊始,不少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2023年“开学第一课”,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①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② 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途径 ③有利于让青少年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自觉抵制外来文化影响 ④有利于青少年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坚定文化自觉和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3年国风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在全国热映。一边看电影,一边背唐诗的“学习式观影”引发热议。“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黄鹤一去不复返,百云千载空悠悠”……当穿越千年的诗句透过银幕与观众相遇,长安的繁华气派、塞北的苍凉辽阔,与回响在历史深处的吟诵一齐“唤醒”了观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该作品的成功在于 ①换一种方式学习诗词,拓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②用科技手段重塑传统表达,打造文化传承新思路 ③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促进观众与中华文化共情 ④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机构联合主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于2023年1 月1日正式启动,本次活动将依托各类基层文化阵地开展惠民文化服务项目,内容上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文化遗产保护、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紧密结合。开展这一活动 ①有利于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 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 ③ 能够为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④旨在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 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近年来,传统文化类节目成为电视荧屏上的一大亮点,从《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咏唱中国经典名篇,到《中国诗词大会》以选手积极竞答、观众广泛参与、专家深度阐释的方式展示中国诗词之美;从《典籍里的中国》以影视化、戏剧化、故事化的方式展现典籍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中国价值,到《中国成语大会》讲述成语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背后的中国智慧从《上新了 故宫》寻觅故宫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元素,到《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读国宝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经过创作者的深入发掘、精心编制、精彩演绎,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典籍、文物、建筑遗产“活起来”,为观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形成持续不断的传统文化热。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阐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热起来”的意义。(10分 )【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小结反思——构建体系,分享感悟【学教札记】参考答案:【点-重点填空】略 判断正误 1.经济发展程度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解析】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解析】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3.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解析】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4.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解析】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5.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解析】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6.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解析】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实践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7.处理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求同存异。【解析】处理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故本题说法错误。8.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动力。【解析】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9.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解析】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0.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解析】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1.我们进行文化交流的目的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解析】进行文化交流,我们倡导交流互鉴,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是发展本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12.文化相互交流传播,其结果必然是文化趋同或全球文化融合统一。【解析】文化交流不会减少文化之间的差异,不会使全球文化趋同或全球文化融合统一,相反,加强文化交流要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从而有利于体现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3.不同区域的文化在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过程中,会渐趋同一、融合统一、特色消失。【解析】不同区域的文化在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过程中会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而不会渐趋同一、融合统一、特色消失。14.文明交流互鉴,要对等、平等,反对强制、强迫,要多元、多向,反对单一、单向。【答案】正确。【解析】本题考查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因此文明交流互鉴,要对等、平等,反对强制、强迫,要多元、多向,反对单一、单向。15.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文化成果。【解析】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益经验、积极成果。16.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是文化创新的根基。【解析】坚持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17.我们进行文化交流,既要热情欢迎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解析】我们进行文化交流既要热情地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而不是“欢迎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同时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18.疫情期间教育部通过网络平台保障“停课不停学”,可见互联网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解析】互联网作为现代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主要途径”。【解-解决难点】1.C 2.B 3.B【练-限时训练】B 2.A 3.B 4.C 5.C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热起来”,有利于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2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2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繁荣。②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2分)③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对个人的促进作用,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